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一個人頂級的自律:開啟靜音模式

文|

逆風

(富書作者)

網上有人問:應對複雜世界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

下面有句回答:開啟生活的靜音鍵。

人生在世,最好的活法,莫過於把曾經的浮躁輕狂,都調為靜默模式。

獨自消化著內心的悲喜,把自己打理成安靜的模樣。

靜,是歷盡人生浮沉的清醒,是一種高層次的處世哲學。

王陽明說:靜處體悟,事上磨練。

一個成年人頂級自律就是:得意時不炫耀,失意時不抱怨,難過時不打擾。

得意時不炫耀

老子在《道德經》有言:光而不耀,靜水深流。

意思是說,人在順境時,不必過度炫耀,要低調做人,靜如流水。

曾國藩30歲之前,貴為天子門生,說話口無遮攔,讓人很不舒服。

一次曾國藩父親過壽,好友鄭小珊前來慶賀。

席上,他拉著鄭小珊誇誇其談,說到高興處便有些得意忘形。

結果,引起了鄭小珊的反感,潑起了曾國藩冷水,曾國藩也沒多想,當面就懟回去。

壽宴還沒結束,鄭小珊就拂袖而去,曾國藩也被大家白眼責難。

事後,曾國藩很後悔,他在日記中反思:認為自己官場不順,社交出現困難,都是犯了多言的毛病。

三十歲過後,他便立了規矩,與人交往,一旦有炫耀的念頭,便讓自己保持克制。

此後,曾國藩不再高調,常常低調示人:

他學識淵博,卻從不在人前賣弄;戰功赫赫,卻從不在人前誇耀。

生活中很多的煩惱,大多是得意時無法剋制說話的衝動造成的。

成年人社交中,過度炫耀自己,註定是一場災難,

古語有云:“吉人少言,急人多言。”

越是浮躁的人,越喜歡炫耀;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沉默。

聽過這樣一句話:

真正從容與強大的人,不會嘴上逞強,而是無論自己身處何種位置,都學會不炫耀,不狂妄。

人生於世,得意時守口,低調沉穩,才會兜得住自己的福氣。

失意時不抱怨

網路上曾流行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不順的處境,只有不善應對處境的人。”

沒有誰是天生豁達樂觀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態。

44歲的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之後被貶黃州。

初到黃州,沒有住所,他和兒子寄居在寺廟裡,蹭和尚的齋飯吃。

後來,他把一家老小十幾口人接來黃州時,只能蝸居在一座廢棄的驛站裡。

當時,親友們都怕牽連,不敢寫信給他。

人到中年,他感到莫大的悲涼:身為罪官,沒權、沒錢、沒房,卻有一大家子人要養。

在這段失意的日子裡,他緊閉門戶很少出去。

蘇軾開始反思,自己究竟為什麼淪落到今天這個田地?

他終於明白:年輕時恃才高傲,對看不順眼的事,就像在飯菜裡找蒼蠅一樣,非要吐槽和抱怨不可。

做官只做了幾年,他便把上司與下屬得罪個遍。

後來,為了管好自己的嘴,他白天都是矇頭睡覺,只有晚上才敢出來透透氣、散散步。

人生過半,他才突然明白這世上有很多事,自己無法左右,也無力改變。

與自己和解後,他變得通透豁達,把失意人生活成了詩意人生。

他脫下文人的長衫下地幹活,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成了快樂的小農夫。

黃州失意的五年,他卻贏得了藝術與人生的巔峰,從此,蘇軾華麗轉身為蘇東坡。

只圖口舌之快,無法改變現狀;學會與自己和解,才能找到出路。

就像何炅說的,真正受過大的挫折的人,才沒有那麼多小的哀怨。他根本沒時間悽悽哀哀地去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他就是每天都在努力生活。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會面對非常多的失敗與挫折。沒有人的一生都是幸運的,自然也沒有誰會一輩子倒黴。

你無法選擇自己的處境,但可以選擇對待處境的態度。

任何處境下,只要不放棄成長,就是在走上坡路。

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寫:“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與其遺憾,不如成長。

失意時不抱怨,才是一個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

難過時不打擾

知乎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喜歡沉默?”

有一條高贊回答是:“因為有些人無話可說,有些話無人可說。”

作家李尚龍曾分享過自己的成長故事。

有一年他與朋友離職創業,日子過得很艱難。

一天,他與朋友正為錢發愁,兩人都摸了摸口袋,問對方卡里還有多少錢。

當時,他卡里只有28塊,算上朋友的錢,剛好湊成一百。

後來,取出錢後,兩人忍住眼淚,慶幸他們又扛過一天。

那時的他們,再窮,也不願向父母要錢;再累,也不願向父母訴苦。

只要扛過一段苦日子,他

和朋友到江邊放聲大哭。

雖然創業不順,但他的

文章

在網上爆紅。迫於生計,他硬著頭皮去出版社試稿。

第一次試稿砸了,編輯把他的稿子往桌上一扔,一臉嫌棄地說:“這也配出書”。

再換一家出版社,編輯挑剔他的文筆要他改寫,他不想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就放棄了。

多次被

後,他一度懷疑過自己是否適合寫作。

那段一無所有的日子,他一直安慰自己:反正已經跌到谷底了,還會繼續跌?

於是,他每天努力地寫。寫滿了一個硬碟,寫壞了幾個鍵盤,寫光了十多個筆記本,用完了幾十桶筆。

多年後,他終於成了著名的暢銷書作家。越來越多的人看他的作品,喜歡他對世界的看法,喜歡他筆下的故事。

生活不會一直難熬下去,我們都別輕易放棄。

心理學中,有一個“

蘑菇效應

”:

說的是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

人的成長都要經歷一段“蘑菇”歷程,那段在黑暗中孤獨奮鬥的日子,只能自己熬過去。

低谷期,恰恰是一個人的增值期。

向外求助,看似安逸,反而錯失一次成長的機會;

向內成長,獨自煎熬,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承受力。

想起網易雲音樂的一句熱評:脆弱的人才會四處遊說自己的不幸,堅強的人只會不動聲色地愈來愈強大。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向外訴求,而是向內成長。

所謂的成長,就是一個按下靜音鍵的過程。

作家白落梅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學會靜音,以旁觀者的視角審視自己,才能更懂自己,才能將生活看得更明白。

得意時不炫耀,在靜音中,反省自己;

失意時不抱怨,在靜音中,學會自渡;

難過時不打擾,在靜音中,找回自己。

人生有起有伏,有高有低。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往後餘生,願你有喜而不語的沉穩,苦而不言的堅毅,笑看這世間人來人往,雲起雲落。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