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療愈過去,活在當下,勇敢前行

小時候,我們想要一臺時空穿梭機,看看長大後的世界變得多神奇;長大後,我們還是想要一臺時空穿梭機,期望回到過去彌補遺憾。顯然,我們不可能有這樣一臺神奇的機器,也做不到修正從前的經歷,但我們依然可以透過時空的縫隙,擁抱過去那個弱小無助的自己。

在心理諮詢師李侖的帶領下,

8

位諮詢小組成員透過生命的裂縫,擁抱了曾經那個痛苦的自己,獲得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李侖在最近的十幾年裡一直致力於為各式各樣的團體和組織提供諮詢服務。李侖認為,團體諮詢在提升人際關係的覺察能力、提升親密關係質量、發展個人在組織中的領導力等議題中,所起的作用往往高於個體諮詢。

8

個獨立個體以各式各樣的目的進入團體諮詢後,他們自由表達、建立關係、彼此共振、互相滋養,最終在身邊夥伴的陪同下,擁抱了過去的自己,釋懷了當初遭遇的苦難。

李侖

將團體諮詢的經過詳細地記錄在了

《忘憂十二夜》

中。

1

、每個曾被擊碎過的自我,都應該得到和解的機會

全職太太兼鋼琴師張孤單為了協調和兩個孩子的關係來到小組,她對待大女兒嚴苛,對小女兒則寵溺,這導致大女兒越來越沉默寡言,小女兒越來越活潑。

小組中,她在其他成員的鼓勵下講述了自己童年時面對家庭破碎的恐懼,遭遇他人侵犯卻又不敢說出口的痛苦與矛盾,更說出婚姻中遇到背叛時的歇斯底里。

心理督導師施琪嘉曾說:

一個人一生所受的種種困擾大都來源於幼年的創傷留下的陰影。

”張孤單遭遇的家庭關係、親密關係困境,很大程度上源於內心深處那個滿是傷痕的自己。

在諮詢的過程中,李侖總是提醒小組成員,要關注自己的夢,關照自己的身體狀況。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夢可以分為“顯夢”和“隱夢”,顯夢是指人們真正體驗到的夢;隱夢則指夢的真正含義,即夢象徵表現的被壓抑的潛意識慾望。

在吐露自己曾經遭遇的被侵犯經歷後,張孤單夢到了童年遭遇侵害時粉飾太平的姥姥,她看到姥姥對她搖搖頭,嘴角顫動著,身體微微顫抖一直沒有說話,只在離開前給了她一個深邃的眼神。

對張孤單而言,她的夢對照了她潛意識裡那段不敢輕易被觸碰的痛楚。

因為勇敢地面對了自己曾經不敢面對的東西,哪怕夢中的姥姥不曾對自己道歉,但張孤單長久以來的恨也消失了,甚至在小組成員透過夢的縫隙幫她重新寫夢的時候,她與曾經的這段經歷和解了。

2

、接受不完美的自我,才能真正擁抱生命

人偶爾會為自己過去犯傻的行為感到羞恥,也難免會後悔曾經做出的某些決定。

在孩子

4

歲那年,工程師藍媽媽獲得了單位組織的前往外地學習的機會——哪怕孩子來之不易,但面對這個難得的機會,藍媽媽還是選擇把孩子放在奶奶家一年,從那以後,母子間的關係就僵住了。

過去的決定早已成為過去,但它的

“餘威”時刻貫穿在生活裡:孩子出現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厭學、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藍媽媽認為,這是丈夫不重視孩子教育、不願意配合她的教育理念導致的。

團體諮詢中,面對藍媽媽的自我剖析,小組成員中想到了自己童年時被母親拋下的經歷,厲聲質問:

“你不就是想被提拔嗎?不就是嫌棄孩子磨人嗎?為什麼不敢承認?推三推四有意思嗎?”

在小組的劇烈衝突與不斷溝通中,藍媽媽在懊惱、懺悔的情緒中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溝通、行為錯位問題。

藍媽媽難以改變自己離開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也無法立刻消除和孩子之間存在的隔閡,但正是因為透過他人生命的裂縫,她明白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在結束諮詢後請孩子包容她的過錯,和孩子一起成長。

美國作家黛比

·福特曾說:“

我們的每個缺點背後都隱藏著優點,每個陰暗面都對應著一個生命的禮物……陰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用心擁抱它,我們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色,真正發自內心接納這個本真的自我,我們才有可能擁抱生命。

3

、生命的旅途中,只管勇敢前行

正如李侖在書中說:

“我們活在現在並不是過去,可是過去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希望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的邊界不是由炸藥構成的。”我們做不到把自己的生命粗暴地分為過去、當下和未來,我們能做的,是療愈過去,活在當下,勇敢前行。

大學老師曹人類在第九次小組結束後幹了一件自己從來沒想過的事:他去單位和直接領導說了心裡話,感謝領導這麼多年來對他的包涵,他還請領導今後能更加嚴格地要求和管理自己。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認為,

人是有意識的個體,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參與決定自己的命運

。在曹人類看來,他的行為不是示弱,而是自我的一種轉變,他由原來避免發生什麼的“別如何”,轉為“我要如何”,曹人類開始有了主動掌握生活的力量,擁有了獨立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

我們的生命就像一顆種子,吸收生活的雨露,也感受著歲月陽光的撫慰。正當我們打算從種子堅硬外殼的細縫裡悄悄探出頭,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時,卻遭遇來自外界的重重一擊。種子於是有了裂痕,從此變得沉默、擔憂、恐懼。但是,請別害怕,因為生命的縫隙,是光進來的地方。我們只管前行,一切自有安排。

4

、寫在最後

人類是一種難以共悲喜的生物,但偏偏我們又能夠從他人的生活經歷中汲取營養。在閱讀李侖的《忘憂十二夜》時,我總是忍不住把自己過往的經歷代入到其中。在陪伴

8

位小組成員走完一段人生路後,我自己也彷彿劈開荊棘,即便依舊步履蹣跚,卻也有了向前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