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幸福到萬家:林桂枝對王慶來的2次交代,揭開婆媳關係最真實的一面

文/抹茶媽咪

<<幸福到

萬家

>>播出後就引起很多人的熱議,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特別的貼近生活,特別是對於裡面很多小人物的刻畫,比如何幸福和婆婆的關係,真的是太真實了。

剛開始何幸福因為妹妹被人欺負了,她為了給自己妹妹討回公道,就去找萬善堂理論,何幸福作為王家莊的新媳婦,不懼怕得罪書記,但是婆婆覺得兒媳婦應該忍氣吞聲,不要多事。對此她對這個兒媳婦不是很喜歡。

可是在幸福懷孕後,婆婆的態度就發生了180°的大轉變,提出讓幸福管理這個家,平時對幸福也是十分照顧,甚至在公公面前都特別的維護幸福。

婆婆的第一次交代

在大家歡天喜地給小豆子過百天的時候,因為何幸福的舉報信沒有及時撤回,上面的調查組把王善堂抓走。村民們紛紛指責何幸福“恩將仇報”的行為,無奈之下,何幸福和王慶來只能選擇離開家鄉。

在何幸福夫妻離開之前,林桂枝特地把兒子叫到了房間,慎重地交代了2件事。第一,

在兒子的褲衩上縫了暗兜,裡面裝了錢,一再叮囑王慶來不能讓幸福知道這些錢。

第二件事就是叮囑王慶來,到了縣城以後一定要看好幸福,不要讓她惹事,

更要防止何幸福去了縣城以後有外心。

幸福嫁入王家莊以後雖然“惹事”,但都是維護自己的權利,她嫁給王慶來後,對這個家庭是盡心盡力,樣樣上心,對公公婆婆也特別的孝順。婆婆對何幸福平時也挺好的,但是關鍵時候,特別是涉及到自己兒子利益的時候,婆婆對何幸福提防、不放心。

婆媳關係就是如此,不管平時有多好,但是關鍵時候不可能真正地把媳婦當做一家人。

婆婆的第二次交代

王慶來到城裡以後可以說是各種“作”,很大的原因就是不願意改變。因為自己沒有及時把信件寄出去,給關濤的公司造成了200萬的損失,這個時候他不是反思問題、承擔責任。反而自己跑回了老家,把幸福一個人丟在城市裡面。回來以後把自己關在房裡,婆婆過來對王慶來說的第一句話“

是不是你那個媳婦有了外心,我跟你說,日子能湊合就湊合,不能過了可一定要把小豆子看緊了

”。

一句簡單的話就把婆媳關係最真實的一面暴露出來了。夫妻兩個出現問題,婆婆沒想過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有問題,第一反應就覺得是媳婦的問題,第二反應是要把孩子看緊。再好的婆媳關係,在涉及到自己兒子的時候,再好的婆媳關係都不如自己的親兒子。

王慶來在跟何幸福提出離婚的時候說了一句“我媽說得對,你來了大城市就不一樣了”,能看得出來婆婆對王慶來“那些特殊的交代”,也成了他們夫妻關係的導火線。

婆媳關係直接影響到夫妻關係,好的婆媳關係會讓一個家庭越來越好,但是要記住婆婆不是媽,千萬不要把婆媳處成母女關係,好的婆媳關係都要把握這2點原則。

彼此尊重,保持距離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婆媳關係亦是如此,再好的婆媳關係,住在一起都會有矛盾。婆婆和兒媳婦本來是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因為一個男人結合在一起了,如果這個男人在中間能夠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那麼婆媳一般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男的不作為,又強行把兩個陌生女人結合在一起。她們之間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生活理念完全都不一樣,經常會因為很多的小問題會有摩擦。

婆媳之間沒有天然的愛,也沒有天然的恨

。很多婆媳矛盾的爆發無非就是長期住在一起,各種意見不同又都不願退讓而產生的。減少婆媳矛盾的第一準則就是保持距離,各自有自己

生活的軌跡,不互相干涉,彼此尊重。

守住邊界,職責分明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中國家庭矛盾的多數原因,是因為中國式漿糊邏輯,也就是我的事兒就是你的事兒,你的事兒也是我的事兒,沒有邊界。

伊能靜和婆婆在相處過程中都守住了彼此的邊界。有一次節目中,婆婆去逛街買衣服,伊能靜和秦昊打了十幾個電話,婆婆都沒有接。好不容易找到婆婆,伊能靜這樣對婆婆說“帶手機從來不接電話,知道我們多擔心?媽媽是個小糊塗蛋”。沒有過分的指責也不敷衍,很明確地給婆婆提醒。

婆婆對伊能靜也是如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婆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小孩子的事,我就不管了,你們自己做決定

”。要知道很多婆媳問題的爆發就是因為育兒理念的不同,而伊能靜的婆婆懂得界限感,不會輕易地去觸碰。

很多婆媳問題,都是因為對方沒有做到彼此心中的那個要求。婆婆不幫忙帶孩子,我們會抱怨婆婆不伸出援手,婆婆帶孩子不科學育兒,我們會覺得隔代育兒讓人崩潰。很多婆婆要求兒媳婦也是,當兒媳婦、當老婆就必須怎麼樣。都說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媳婦也沒有為婆婆養老的責任。既然如此,就把彼此當做客人一樣,守住自己的界限,不要過度的要求和指責對方。

塗磊老師關於婆媳關係說過這樣一句話:“

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好的婆媳關係,兩者缺一不可”

茫茫人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生活習俗,因為愛上同一個人,所以相識,這也是一種緣分。婆媳不是天敵,也不應該是母女,不遠不近,相敬如賓,客氣而不疏遠,保持距離,彼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