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基本不發朋友圈的人通常是這3類人,十有九準,很值得深交

基本不發朋友圈的人通常是這3類人,十有九準,很值得深交

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或多或少地反應出自己心裡的一些想法,從心理學方面來看,透過觀察人的行為和言論也可以看透一個人的內心。

如果想了解人的內心想法可以透過觀察人的言行舉止就可以得到一些資訊,透過評估後根據底層邏輯得出對人性的認知。簡單地說,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發朋友圈的頻率,就可以對其進行一個初步的評估。

首先可以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會發朋友圈的人,另一種是不發朋友圈的人。有許多人會認為不發朋友圈的人讓人難以捉摸不好接近,往往會對這些人逐漸遠離。

有人會對不發朋友圈的還有一些偏見,甚至會認為不發朋友圈的人難以相處。其實不然,不發朋友圈的人反而更值得人們深交。

1.不想被束縛的人。

朋友圈,與其說是一個社交的圈子,不如說是一個名利場。

所有的人,都會為了面子和自我的虛榮心,而在朋友圈中奔波忙碌,也不知道為了什麼。

有一位朋友老張,每天都在朋友圈中感慨生活,哪怕想不到什麼內容,都擺出一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模樣。

我就問老張,你們每天都堅持發朋友圈,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老張說:

“我發朋友圈發習慣了,而且我也不想消失在別人的視野當中。沒辦法,我一有空,就想著發什麼朋友圈,被朋友圈完全束縛了。”

束縛一個人,只要讓他每天都做同一件事,而且放不下,那就可以了。

再比如說,

他每次都給親戚點贊,而親戚卻不給他點贊。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矛盾,我們的情緒就容易被朋友圈影響。

那些不髮圈,也不看圈的人,正是因為看透了人際關係的本質,不想被束縛,所以遠離了朋友圈。

2.內心通透,不盲目攀比

前段時間,發現閨蜜很久沒有更新朋友圈,我不免感到詫異。

在此之前,她可是一天五六條,在朋友圈直播生活的人。

早上孩子賴床啦,中午做了拿手好菜啦,工作被同事氣暈啦,外賣小哥很暖心啦……

總之,你想知道她在幹嗎,看她朋友圈便一目瞭然。

對於她近期的“反常”,我私聊了她,沒想到卻引來了她的一頓吐槽。

不久前,她看見朋友圈有人曬出孩子拿了市級“三好學生”,一想自己孩子才拿到區級,感覺一下子被比下去了。

於是一連幾天,她把孩子的各種證書、獎狀找出來,一一發圈。

後來她接孩子放學,聽見幾個家長議論:

“快被文文媽煩死了,朋友圈天天曬孩子,好像全世界就她女兒最棒。”

“可不是,真想遮蔽她。”

聽著別人這麼說自己,閨蜜臉上青一塊白一塊,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她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竟如此膚淺又令人生厭。

回家後,她開始反思,自己發朋友圈的初衷是記錄生活,沒想到卻陷入了攀比的怪圈。

看見別人曬孩子,她就比著曬;看見別人去旅遊,她也必須曬一下游玩的照片;看見別人買包包,她也曬出自己的大牌圍巾……

比著比著,自己活成了現在的樣子。

閨蜜決定不再發朋友圈,也不再頻繁刷朋友圈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是公平的,每個人被分配的蘋果都被咬過一口,只是被咬的位置不同罷了。”

生活的維度有很多,無意義的對比只會徒增煩惱,內心通透的人,早已學會了看淡。

不必活在別人的陰影下,也不必羨慕他人生活裡的風景,自己生活的美好,用心去體驗即可。

別在攀比中迷失了自己,每條魚生活在不同的海里,每個人也有各自的精彩。

3.有一定成就的人

當一個人有一定的成就了之後,他就會發現生活中的一切,並沒有那麼多值得炫耀的事情,你走過的路,已經有人走過了,你覺得值得炫耀的事情,早就被別人做過了,他們見多識廣,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值得炫耀的事情他們覺得沒必要,自己生活上的事情,他們又不好分享。因為大多數有成就的人,他們不方便去暴露自己過多的日常,害怕會遭到別人的騷擾,並且在他們眼裡,他們認為工作才是生活中最需要注重的事情,發朋友圈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人對自己的評論沒有任何的用處。與其去做浪費時間的事情,不如多去做點對他們來講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