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我發現,安陵容走不出自卑漩渦,是因為自卑帶給了她很多好處

浣碧對安陵容最精準的一句吐槽是:

“她不就是一味地裝可憐嗎?偏偏皇上又是這樣喜歡得不得了。”

安陵容從殿選時就已經表露了她很會“裝可憐”的點,比如夏冬春為難她的時候,她就有故意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擺出一副可憐相,任由夏冬春奚落。

人家想打你一巴掌,你還主動把臉送上去。之前我有些看不懂為什麼她要這樣,何至如此卑微到塵埃裡呀?

這幾周以來,我接了幾個付費諮詢,加上中秋節和一些老熟人聊了聊天,在連續和不同的人交流過後,

我發現一件事:有的人是甘願待在自己的自卑漩渦中,有的人則拼命想要突破、成長。

緊接著昨天下午推送富察貴人的文章後,有個讀者評論問:“突破認知是一種成長,但這種成長極其慘烈。有時候真的不清楚,到底是不斷成長的人幸福,還是一直在圈子裡的人幸福。”

於是,這又引發了我進一步的思考。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會甘願待在自己的牢籠裡呢?只是因為意識不到麼?

直到今天上午和一個好友見面聊天,無意中她聊起來自己過去那些年的突破以及很有對比性地聊到了一個身邊人不成長的經歷。

這讓我一下子意識到:

有的人甘願待在牢籠裡,是因為這部分人接受了待在牢籠裡帶給他們的好處。

是的,雖然我們都說自卑、自我價值感低不好,要自信、要有自我意識。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抱著自卑的心態在生活和工作,很難改變,是因為自卑這種心態或者說這種狀態帶給了他們好處。

就拿安陵容舉例來說。

首先,在人際交往方面,可憐、或者說裝可憐是他們使用的一種道德籌碼。

我前面分析過安比槐出事暴露了安陵容的有毒朋友屬性(

點這裡複習

),一看到眉莊和甄嬛就先下跪哭喊著“姐姐救命”,什麼事都沒說,就先把自己的可憐卑微姿態擺出來了。

安陵容從下跪哭訴到後面循序漸進引出讓眉莊寫一封家書

給她爹,

整個過程就是在變相地積累道德籌碼

:你看我都已經這麼可憐了,你怎麼忍心拒絕給我幫助啊,你只要寫一封家書就行,這麼簡單的事你都不能辦麼?

為什麼先示弱擺可憐相呢?是為了逼迫對方無法拒絕,必須答應。

這與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的道德籌碼先發制人的方式一樣。

比如我媽想讓我爸刷碗的時候,她不會直接表達訴求說“我很累了,你去刷刷碗吧”,她會說:“你看我在外幹活累了一天了,你也不知道體諒心疼,你就不能去把碗刷了嗎?“

「我在外幹活累了一天了」這就是我媽先發制人拿出來的道德籌碼,你看我很累了,你要是拒絕刷碗就是不體諒我,就是你狠心:這就是我媽的邏輯。

所以我之前寫安陵容這種朋友有毒,是覺得她就是在用自己的可憐楚楚的樣子在算計眉莊和甄嬛:我都這麼可憐了,你們要是不幫我,你們就太狠心了,太不夠朋友了。

這回一梳理,從根源上理順了安陵容的這種行為邏輯。

甄嬛前期就一直被安陵容的這種可憐所迷惑,幫了安陵容很多。

其次,從自我成長方面, 自卑、自我價值感低,可以讓她避免去接受期待和現實的落差,也可以讓自己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有個細節,寶娟勸說安陵容主動去爭寵:“奴婢覺得靠旁人不如靠自己,小主想為大人和夫人爭氣,不如自己得寵,揚眉吐氣,來得更痛快。”

安陵容是怎麼回答的呢,她說:“我既沒那麼本事,也沒那個機會。”直接就從源頭把自己的路給封死了,說自己沒本事,也沒機會,本質就是不能接受努力過後的失敗,所以就壓根不努力。

這就像很多人在職場裡看著別人做成了某件事,心裡明明很嚮往很羨慕,但轉頭就會找理由說自己沒有做成那事的條件,比如沒人家有人脈,沒人家有經驗之類的。

之所以這樣就是把自己的不作為、不能接受失敗合理化,讓自己心裡舒服。

而後來封妃後,安陵容明明很不爽鸝妃這個名字,也很不爽皇后不讓她參加封妃的典禮,可是因為她沒有表達不滿和失望的機會,也不可能和皇后發生衝突和對抗。

於是

她就用自我否定來消解這種內心的痛苦

,她說:“原是我不配。”這個邏輯翻譯一下就是:我沒有得到合理的對待,那是因為我不配得到合理的對待,我不能生氣,我得接受。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在生活中職場中遭遇不公平對待的時候,會選擇逆來順受。

因為害怕對抗和衝突,所以就後退一步,自我打壓,用以實現局面的穩定和平。

在感情、兩性關係方面,眾所周知,這種自卑感無非就是做小伏低那一套,安陵容在皇帝面前就是處處示弱,完全順著皇帝,給皇帝提供絕對的掌控感和情緒價值。這個不用細說,大家都懂。

最後我想說的是:

自卑、示弱是一部分人想要擺脫的特質,因為這部分人意識並感受到了自卑帶來的深層痛苦;與此同時,一些人不願擺脫、或者說無法擺脫自卑等特質,因為這部分人已經發展到享受自卑等特質帶給他的好處的那種模式了。

就拿安陵容來說,楚楚可憐、自動退到最低的位置上去,儼然成了她在後宮的一種生存手段。

如果擱在以前,身邊人來問此類困惑時,我一定會說:要多讀書,多思考,提升自我覺知,哪怕是很慢

很難

,也要自我突破一下。

如今,遇到身邊人聊這類問題時,尤其是當我清晰地感覺到那個人就像開進了思維環島一樣不願意繞出來時,我會保持沉默。

而且,過去幾周的經歷讓我意識到,

這從根源上講,還是一個人願不願意走出自己的牢籠的問題。

想走出來的人,都已經在聊感受和體驗,甚至聊方法了;不想走出來的人,就是車軲轆話反覆說,吐槽或者抱怨罷了。

所以,如果你是想走出來的那部分人,那麼我想跟你說:“請保持信心,你不是一個人,我們掙扎、痛苦、撕扯,但最終一定會升雲墜泥,見到另一番人生景象”;

如果你是不想走出來的那部分人,那麼我想跟你說:“你也不是一個人,人生就是一場求仁得仁,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

這道題沒有對錯,無非就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希望你遵從內心覺知,做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