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如何才能在不確定的人生中從容不迫?不求於外,但求於心

人生的力量感的真正來源是自己肯定自己,而不是別人來肯定自己。

很多人無法自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對事物的組成有足夠的認識,當你對事物沒有充分認識的時候,就無法肯定自己。

一個不能肯定自己的人,很難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們習慣性地透過其他人的價值判斷做出判斷。

別人認同的事情就覺得好,別人否定的事情就覺得壞。

對潛意識而言,好壞的評定意味著確定性。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裡,安全需要位於第二層次,這也就意味著人本能追求安全,不確定性就意味著可能存在不安全,或者說,不確定性本身就不安全。

比如一場考試,60分及格是一個官方評定標準,這個時候,如果你考了65分,則說明你的成績是合格的,你會面漏喜色;

但如果沒有官方的評定標準,你考了80分,這個時候你是沒辦法像65分那樣開心,甚至還會感到焦慮;

為什麼你會感覺活得很累?

心理學上有個齊加尼克效應,即一個人在接受一項工作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只有任務完成,緊張才會解除。

你的潛意識會自動將這次考試判定為未完成事件。

活得累的真正原因,是潛意識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精神疲勞感。

儘管你清楚地意識到考試結束了,但你的潛意識裡並不認可這件事,因為你沒有確定的資訊判定80分就是80分,還是40分;

當潛意識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你會不自覺地重新去確認學習過程中的遺漏和收穫。其目的就是為了確認合格或者不合格。

如果你不是一個強迫症,你或許會將此事拋在腦後;

如果你是一個強迫症,你大機率不會讓這種模糊狀態持續太久,你一定會選擇重新參加考試,或者向其他人尋求合格的證據。

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輕鬆一點?

但很多事情是沒有像考試一樣明確的打分標準,只有糟糕,一般,還行,非常好這樣的區間概念;

比如一次旅行,一次體驗,一段人生。

諸如此類的事件是沒有官方的打分標準的,你無法透過見過多少美景,體驗過多少事物來定義60分;

當你回憶或者跟人提及你的所見所聞,你唯一的感受是這裡我去過,都有些什麼景色,人比較多,路途比較擁擠;

但如果問你滿意嗎?

你也許會說滿意,但你的真實回答可能更傾向於其實你也不知道;

因為你也同樣在問自己,這算60分了嗎?

這個時候不管你是嘗試更多的旅行,還是傾聽別人的故事,都無法得到真正的答案,只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問號,你還滿意嗎?

徐長卿站在輪迴道上,看到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讀了很多道理但所有人都不相信的孩子,長大了身邊人卻漸行漸遠的青年,洞房花燭卻懷疑自己能否承擔責任的丈夫,一片慈愛孩子卻叛逆的父親,惡疾纏身卻無人無津的老人,生命垂危子嗣等著瓜分家產的大限之人。

但到了只剩下一縷魂魄的時候,他卻說:我捨不得,我不甘心;於是他又重新進入輪迴道,變成了那個呱呱墜地的嬰兒。

這個時候他是因為很滿意這樣的人生選擇了重新體驗?還是不滿意這樣的人生企圖重新刻畫?

我覺得真正的原因是,他到臨走時都沒搞清楚,這樣的人生到底算不算合格。

什麼是人生的力量感?

你從人間來過,但又好像僅僅只是走了一遭,遇到了一些人,見過了一些事;

孟婆在奈何橋頭端著碗問你:喝了這碗湯,你就可以重新輪迴,重新體驗一次人生,你是否願意?

你說你也不是很清楚,好像去不去都可以。

沒人知道是否有輪迴,但你唯一清楚的是,這樣的人生你也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滿意。

這個時候你可以保持原樣,無需探索,也不用回答是否滿意,這樣的人生依然可以自洽;

你也可以去尋找答案,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無法確定是否真的有這樣一個標準在未來等著你,你很有可能走在一條沒有答案的路上。

這個過程不僅痛苦,而且很有可能連自洽都做不到;

你會怎麼選?標準答案是,沒有標準答案。

人生一直都是自己說了算。

你可以選擇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區別是你是為了逃避苦難選擇了偏安一隅,還是心馳神往認定這就是人生真諦。

你也可以選擇探索,區別是你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喜悅樂在其中還是在動盪不安的沉浮裡擔驚受怕。

王陽明決心不再逃避勇敢面對被放逐的現實時寫道: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意思是,當你真的下定決心要做點什麼的時候,儘管前路可能異常艱辛,但遭受困難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很多人無法自洽,原因是被迫選擇了逃避,心裡卻嚮往著探索;

選擇了探索,內心深處卻住著世外桃源。

你決定好了嗎

人生力量感的真正來源,不是去做看上去完全正確的事情,而是勇敢地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他們的區別是,前者做到了無數的60分,後者創造了屬於自己的60分。

但後者勢必不是泛泛之輩做的事;

劉備久居人下61歲才建立蜀漢,成就了三國鼎立;

三德闖過了35房所有的考驗才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第36房。

開山立派確實不易。

你若不想渴死,勢必要學會在一切杯子裡痛飲;你若想保持清潔,必須懂得髒水也可以洗身。

若要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你得先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