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信陵君的死因到底是什麼?李白為什麼要在信陵飲的時候寫詩諷刺他?

李白曾在《俠客行》中寫道: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這詩中的“信陵”,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封地。朱亥和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門客都是他誠心交來的朋友,都可以為信陵君赴湯蹈火。

他們“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信陵君一句話,他們就敢慷慨赴死,眉頭都不皺一下,真是“意氣素霓生”。

信陵君最終能率五國之兵打敗蒙驁,嚇得秦軍不敢至函谷關,威震天下。

戰國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位公子寬厚愛人,尊賢重士,門下食客三千,權勢盛極一時。

然而在太史公眼裡,卻獨獨偏愛這信陵君,並誇讚他:“名冠諸侯,不虛耳。”後人更是將其列為“戰國四公子之首”。

那麼,信陵君究竟有何魅力,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無它,只因其有著獨特的交友之道。信陵君把他的門客,都當朋友看。

交友的深度

在於不以身份壓人,哪怕既富且貴

信陵君本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僖王的弟弟,本名魏無忌。

這是宗室的公子,身份非常高,又有錢又有權,既富且貴。

但他為人寬厚,尊賢愛士,無論對方有沒有才能,是否出身貧賤,都一視同仁,主動結交。

魏國有個著名的隱士叫侯嬴,此人雖才華橫溢,但卻極為低調,數十年如一日地看守著大梁城的城門。

信陵君聽說這侯嬴是個隱藏在民間的大佬,便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拜訪他。

堂堂貴公子,竟然親自去拜訪一個“看門人”?這在當時算是一個爆炸性新聞。

就連信陵君自己也信心滿滿:這次給足了侯嬴面子,他一定非常願意投到我的門下來。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即便信陵君帶著厚禮,卻還是遭到了拒絕。

在侯嬴看來,這些貴公子們都一個樣兒,不過是裝裝樣子,實際上只是為了名聲。驕傲的侯嬴根本看不起這種人,更何況跟他打交道呢。

但信陵君絲毫不在意,也不生氣。他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大辦宴席,廣邀賓客。一時之間,群英薈萃,熱鬧非凡。

然而,就當大家坐定、準備開席時,卻發現主人信陵君不見了。

信陵君親自駕著馬車,空著最尊貴的位子,去迎接看門人侯嬴了。

侯嬴這次倒是沒有拒絕,而是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破衣服,毫不客氣地坐上了馬車,讓信陵君給他當司機。

而且,頤指氣使地對信陵君說:“我還有個朋友在市場賣肉,你帶我去找他吧。”

信陵君恭恭敬敬的把馬車開進市場,眼睜睜地看著侯嬴下車,去找朋友朱亥聊天去了。

這兩個人聊得忘乎所以,似乎完全忘記一個名門公子還在旁邊等他們,也忘記了貴公子待在菜市場是有多違和。

信陵君在鬧市等待侯嬴的舉動,引起了百姓的轟動。信陵君的屬下也都很不滿意,低聲罵侯贏。

侯嬴本以為信陵君會不耐煩地離開,但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信陵君並沒有絲毫不悅,反而耐心恭謹地等在一旁。

當時,所有的達官貴人,都不敢動筷子,一直在等著信陵君開席。

信陵君卻將侯嬴請到了最尊貴的位子上,還當著滿堂賓客的面誇讚侯嬴。在座的人都被信陵君這個舉動驚到了。心裡都在說:“一個看門的老頭,有什麼了不起的,值得這樣對待!”

信陵君卻神色如一,為侯嬴敬酒祝壽。

侯贏最終為信陵君出謀劃策,慷慨赴死。他之所以願意把命交給信陵君,並不是因為信陵君的富貴身份,也不是貪圖他有錢有權,他敬重的只是信陵君對他的誠心。

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說的:“能打動真心的,只有真心。”

很多人不理解信陵君,為什麼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和驕傲去尋求有才之士的幫助。但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名士並不會為金錢或名利打動,能打動他們的,只有真心。

最重要的是,當侯嬴帶信陵君去菜市場看朱亥時,侯嬴一直在觀察信陵君的神色,而信陵君“色終不變”,從頭到尾態度都是一樣的。

侯嬴看重的始終是信陵君交友交士的態度。他並不會因為自己身份高貴而藐視貧困,也並不會因為出身問題而忽略別人的才華。

他始終用謙遜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這並不是作秀,而是他的交友哲學和人生態度。

交友的長度,在於仁義相幫

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大,並持續發動東進戰爭,其他諸侯國憑藉自己的能力壓根不能和秦國對抗。

面對秦國的威脅,諸侯國們紛紛找援助,只為守望相助、保全國家。

公元前247年,秦軍在長平擊敗趙國軍隊,接下來更是長驅直入,進兵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見勢不妙,立刻向魏國發出求救訊號。

趙魏兩國本就唇齒相依,加上信陵君的姐姐恰巧是趙國公子平原君的夫人,於是魏王決定派十萬軍隊支援趙國。

但大軍出發後沒多久,秦國的使者就來了!

秦國使者趾高氣揚地對魏王傳達了秦王的命令:趙國滅亡是遲早的事,你若趕去救趙國,下一個滅亡的就是你魏國了,你看著辦吧!

秦國狠話一出,魏王頓時就慫了。他立刻下令停止救援趙國,讓援軍不要再往前走了,就留在當地安營紮寨吧。

魏王的舉棋不定,讓趙國上下陷入一片恐慌,趙王沒有其他辦法,只好派出頭號重臣平原君前來魏國求救。

平原君到魏國後,發現魏王根本無意救援趙國,於是便怒氣衝衝地來到了信陵君家。

剛一進門,就把信陵君罵了個狗血噴頭:“當初我們兩國結親,是因為我覺得你是個有仁有義的人。現在趙國有難,你卻遲遲不伸援手,算我錯看你了。”

信陵君雖然平白無故被罵了一頓,但他涵養極高,並沒有生氣。反而主動進宮勸說魏王,可不管怎麼勸說,膽小的魏王就是不願意出兵援救。

哥哥不願意出兵,自己手上也沒有兵權,怎麼辦呢?

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辦法了:豁出去了,自己去找秦軍拼命!

不管怎麼樣,不能因為別人的苟且,而忽略自己心中的道義。

就這樣,信陵君變賣家產,召集了門下所有食客,好不容易湊齊了一百輛戰車,準備帶領門下的食客組成“敢死隊”,去和秦軍拼命。

雖然這一百輛戰車的援助如同杯水車薪,對大局起不了任何決定作用,但信陵君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壯舉卻感動了所有人。

唐代詩人王建曾說:“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

保有一顆仁義良善之心,面對強者,不懼權威,面對弱者,全力相幫。司馬遷最讚揚信陵君能“急人之難”。

想想司馬遷遭宮刑之前,他跟李陵不算朋友,但只是佩服李陵愛國的氣節,就敢為李陵說話。

而司馬遷遭禍之後,卻是“交遊莫救”,滿朝公卿文武,無一人願意為司馬遷說一句話。可見信陵君這種願意拿自己性命去“急人之難”的行為,有多麼的可貴!

而這也是信陵君在交朋友過程中的態度。所以,他在趙國,平原君也願意為他牽馬。天下計程車,爭相歸附,都願意與他交朋友。

交友的高度,在於坦誠相知

當信陵君帶著“敢死隊”即將出發援救趙國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亦師亦友的侯嬴,於是他打算去找侯嬴做最後的訣別,順便向他求取一些建議。

但當信陵君對侯嬴說了來龍去脈後,侯嬴只是淡淡地說了句:“那你自己保重吧,我就不跟你去了。”

本以為自己將要遠離,侯嬴能給些實質性的建議,再不濟也說些勉勵的話啊,但看著眼前如此冷淡的侯嬴,信陵君只好怏怏不樂地出發了。

走到半路,信陵君還是忍不住心中的疑問:我平時對侯嬴這麼好,但我準備去戰場,他卻對我這麼冷淡,我是做錯什麼得罪他了嗎?

越想越不對勁,於是他決定找侯嬴問清緣由。

而侯嬴好像知道他會回來一樣,一直在城門等著他。當再一次見到風塵僕僕的信陵君時,侯嬴笑了。

他知道以信陵君的性子,肯定會回來,更何況他不忍心看著信陵君白白去送死,於是便獻上一妙計——竊符救趙!

要想解救趙國,單單靠信陵君的私人武裝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魏國的主力大軍才行,而能調動魏國大軍的兵符一般是放在魏王臥室裡的。

臥室平日裡沒人能進去,除了魏王最寵愛的妃子如姬。所以,只要能讓如姬把兵符偷出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信陵君聽後,感慨道:“這的確是個好辦法,但我跟如姬又沒什麼關係,她怎麼肯願意為我辦這件掉腦袋的大事呢?”

侯嬴笑道:“公子怎會和她沒關係呢,你可是他的恩人啊?”

原來在幾年前,如姬的父親被仇人害死,如姬想找兇手為父報仇,可遲遲沒有找到,後來還是信陵君發動門客、幫她找到兇手的。這麼大的恩情,如姬又怎能忘記呢?

所以當信陵君傳話給如姬請她幫忙偷兵符時,如姬爽快地答應了。

沒過多久,如姬果真把兵符偷了出來,信陵君拿著兵符調動魏國大軍,火速馳援趙國,成功擊退了秦軍。

侯嬴獻策,如姬竊符,信陵君此次成功援救趙國,離不開眾人的冒死相助。能有那麼多人願意為他赴死,只是因為他平時對別人仁義相助、全力相幫。

在這個過程中,信陵君和他的朋友都出現了一些誤解,但他們都可以立即坦誠交流。心中的疑問和訴求,也可以說清楚,為了同一個目標,很快解決了問題。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李白說:“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我們日常生活中,和朋友相處時,總會出現一些問題,既不會像信陵君對侯贏那樣直接說出心中疑問,也不會像信陵君那樣對如姬直接說出訴求。

而是躲躲閃閃,暗自揣測朋友的心理,讓好好的友情,不能相知,反而相隔。

這就讓交友的高度大打折扣,那“朋友”也就馬馬虎虎,是個表面朋友了。

唐代詩人賀蘭進明曾說:“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人這一生,總會認識許多的朋友,也會有朋友和我們漸行漸遠。

我們要做的,就是像信陵君一樣,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不以富貴而輕視別人,也不以貧賤論英雄,不以出身論長短。

一個人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朋友的幫助一定是其中一個。信陵君能讓趙王降階、平原君牽馬,五國將領兵士齊聽號令,共對秦國,威震天下,與他的那些朋友一般計程車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四公子中,唯有信陵君能讓天下士心甘情願赴死不怨,最重要的是他交士交朋友的態度,交友的深度、長度、高度,他都做到了極致。

在趙國,他為了能與薛公、毛公兩個低等打工人而棄車馬,步行追隨,只為了相互談心,交個朋友,而毫無所求。

以此對人,則“士無賢不肖皆爭歸附”,也就不難理解了。

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者,謂之知心。

願你我面對人生種種,都可以不忘初心,待人真誠謙遜,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