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課程報名】10月22日種子班第二期開課啦!快來看看你的茶師是誰!

資深的茶修者,對於泡茶的手法必定是爛熟於心的。

即使拿出一款陌生的茶品,熟練者也能透過觀察,很快的確定要使用何種技法。種子班的學員們是堅定的茶修踐行者,看茶泡茶自然不在話下。

但躍龍老師卻說:“不要被細節裹挾,不要囿於技法之中。”

手法、力度,已不是種子班指導的核心。

未入茶修時,看到一款茶,我們會憑著心情沖泡。而在泡好·喝懂一階課中,老師教會了我們“泡茶三度”,“注水五大手法”。

從漫無目的的沖泡,到有跡可循的方式方法,這是一大進步。

之後的我們透過練習,不斷走向精微。注水手法越用越熟悉,看茶泡茶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行一道茶,在熟練者眼中,已變為了種種步驟的分解。

若比喻以佛學,這便是青原行思說的前兩重境界: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

躍龍老師強調“不要囿於技法”,實際上是對茶修者的更高要求。

須知五大注水手法只是“方便說”,實際泡茶中,可呈現的手法、力度是有無限變數的。一旦將五大注水手法固化,實際上是放棄了深入一款茶的契機。

將技法的有形化為無形,真正的內化於心中。此時方可說是“無為和靜,人茶歸一”。

“看山還是山”,這是佛學中的了悟,也是茶修者的終極目標。

明霞老師在分享時回憶:上講師班時,品鑑互評,她可以透過對同修們性格的瞭解,判斷出每一杯茶湯是誰所泡。

用心泡出的茶湯,可以照見一個人的心性,融入那一刻的思慮,技法只是打磨“心鏡”的工具。這便是“茶如其人”。

明白了這一點,便可知在技法之上,更重要的是修養自己的德行與思想。

茶修種子計劃,代表著茶修的最高水準,教授的內容也就相應的精深、廣博。

同修們認真的學習、領悟。做出的分享,往往也有著驚人的氣魄與動人的柔軟。

一群能量高頻的茶修者同在一間教室中,便彷彿身處茶修的森林。迎面而來,是清冽的風。

備註:本文內容來源“和靜茶修”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