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歷史上真正的男人,一個被世人低估的男人,一個被世人所低估的男人

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很多精彩絕倫的人物,我想了又想,決定從歷史之父開始談起,我認為他的功勞甚至大於某些帝王將相,他就是司馬遷,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被世人所低估的男人。

魯迅說《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很多人知道《史記》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神聖的地位。

然而司馬遷是誰?有人會說西漢的小史官,《史記》的作者,僅此而已,其實對於有血有肉的司馬遷,我們瞭解得很少很少,今日我帶你走進這個真正的男人。

一、“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

司馬遷出生於龍門,今天的陝西韓城人,具體的出生年月不詳,出生於中下層的官吏家庭,曾祖司馬無澤,在漢初長安為官。祖司馬喜,有第九等爵位,為五大夫。父親司馬談,在漢武帝建元年間作了太史令,通稱太史公,這是史官,官位不高,職權不大,負責天時星曆、祭祀禮儀、蒐羅並保管典籍文獻,家境世代為官。

從當下角度來看,司馬遷家境殷實,位於體制之內,以農業、畜牧致富,能夠出糧買爵。良好的家庭背景為司馬遷的學習成長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二、“讀書行路,知行合一”

司馬遷的性格憨厚耿直,勤奮好學,其父親司馬談崇尚道學,其外祖父楊鼎崇尚儒學,司馬遷受他們影響,身兼兩家之長,年幼時期,司馬遷家鄉遭遇蝗災,隨父親入京,司馬遷拜師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司馬遷“年十歲則誦古文”,司馬遷完成了讀萬卷書,後來司馬遷走鄉串巷,考察民風,開始了兩年的全國的漫遊。正是由於其擁有堅韌不拔之志,才完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積累,為後續的厚積薄發做好了知識儲備。

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其父親,由於家世影響,有一身理想抱負,期望自己能夠完成自己職責所在,完成史記相關著作,在漢武帝舉行大規模的巡行封禪,史官司馬談也跟隨出巡,司馬談積勞成疾生病了,後留在洛陽養病,正好司馬遷從長安匆匆趕去追隨漢武帝,在洛陽和父親司馬談見了最後一面。重病的司馬談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期望司馬遷,一定要替自己完成編寫史書的願望:

“太史公執遷手曰:予死,爾必為太史;為太史,毋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也。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予為太史而不論載,廢天下之文,予甚懼焉,爾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

悲痛的司馬遷雖然嘴上沒有多說什麼,卻在心中接下了父親的遺志。

四、“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父親去世以後,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擔任太史令,或許司馬遷本應該在父親遺志下兢兢業業完成自己的著作,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些人因為朋友而飛黃騰達,有些人因為朋友深陷囹圄,漢武帝天漢二年,好友李陵因為孤軍深入,沒有援兵,全軍陣亡,而李陵自己投降於匈奴人。漢武帝聽聞此訊息後震怒,當時滿朝的文武大臣都認為李陵此舉是叛國重罪,全部要求加以嚴懲,一旁的司馬遷卻沒有發表意見。

漢武帝詢問作為史官的司馬遷有什麼意見,但司馬遷哪懂官場險惡。不假思索地說:

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

此言一出,漢武帝怒不可遏,把怒火發洩到了司馬遷身上。漢武大帝將司馬遷罷官免職押入死牢,等候問斬。在西漢時期,死刑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一是交50萬錢,二就是宮刑。

“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

古人曾有,士可殺不可辱,衝冠一怒為紅顏,求死易,求生難,如若能穿越回曆史,走進司馬遷的內心,司馬遷肯定是一個但求一死的人,但屈辱之下的求生是何其強大的信念支撐。

歷時14年,《史記》橫空出世。司馬遷被後世尊為史學之祖。

十年鑄劍,一朝而成,《史記》寫完後,司馬遷就消失在世人眼中,甚至於何時去世,也不得而知。

結語:如若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一顆天上的星星,那麼司馬遷必定是耀眼的恆星,無論歲月變遷,滄海桑田,你始終是那個為信念、為追求而不屈服的真正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