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戚夫人被呂后砍斷四肢,挖眼灌喉,灌啞喉嚨,最後她死後被割喉嚨!

《甄嬛傳》裡有個情節,復寵後的甄嬛對曾經羞辱過她的富察貴人講了一個故事,然後,富察貴人就嚇瘋了。

這個故事,就是讓人毛骨悚然的“人彘”事件。

故事的主角戚夫人,是劉邦最寵愛的嬪妃,劉邦死後,她被呂后砍斷四肢,挖出眼睛,割去舌頭,灌啞喉嚨,燻聾耳朵,然後丟棄茅廁任其痛苦死去。

下場悽慘,不可想象。

呂后的兒子劉盈得知這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竟是曾經千嬌百媚的戚夫人後,嚇得大病了一場,從此無心國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結局悲慘的戚夫人,引發了人們的廣泛同情,世人紛紛唾罵呂后兇殘狠毒。

然而,拋卻個人情感因素,呂后固然心狠手辣,但戚夫人自己能力配不上野心,才是她一生悲劇的真正根源。

劉邦和戚夫人的相遇,頗有傳奇色彩。

相傳,劉邦在一次戰敗後,被楚軍追捕,他逃到一家農舍,一對父女把他藏在枯井之中,才躲過一劫。

劫後餘生的劉邦拜謝這對父女時,卻意外地發現這家的女兒清新秀麗,十分貌美。

於是,劉邦表明身份,請求老漢把女兒嫁給他,並承諾以後一定會給個名分。

從此,戚夫人就侍奉劉邦左右,備受寵愛。

戚夫人寵冠後宮,靠的不僅僅是美色,她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經常劉邦作詞,戚夫人唱歌,劉邦鼓瑟,戚夫人跳舞,倆人笙磬同音,珠聯璧合。

戚夫人擅長跳“翹袖折腰舞”,長袖飄飄,柳腰彎折,劉邦每次都看得如痴如醉,一有空就和戚夫人共享歌舞。

晚年的劉邦,幾乎一刻也離不開戚夫人。

一次,御史周昌進宮彙報工作,正趕上吃飯時間,恰巧碰見劉邦懷抱戚夫人用餐,尷尬地趕緊退出。

戚夫人得寵,她的兒子也備受劉邦喜愛,取名劉如意,“如意如意”,如我所意。

並且,劉邦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說“如意類我”這樣的話,劉如意小小年紀就被封為趙王。

母子聖眷正隆,時間長了,戚夫人漸漸不把年老色衰的呂后放在眼裡,並且想利用劉邦的寵愛,力圖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

只是可惜,那時候,年輕的戚夫人並不懂得,更換太子這樣的國家大事,單憑帝王的寵愛是遠遠不夠的。

劉邦第一次在朝堂上提出廢立太子一事時,無疑扔出一顆重磅炸彈,引起朝野巨大震動。

廢長立幼是國之大忌,且太子為人仁孝,並無過錯,哪能說廢就廢呢?不少大臣以死相諫,堅決反對劉邦廢除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一看事情受阻,她不去籠絡大臣,也不去培養親信,天真地以為搞定劉邦就能搞定一切,她加緊速度給劉邦吹枕頭風,哭哭啼啼裝可憐相。

劉邦因平日就不喜劉盈性格軟弱,再加上戚夫人的糖衣炮彈,他更加迫切地想立劉如意為太子,還四處揚言“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

易儲風波愈演愈烈,受到最大威脅的無疑是呂后了,這位跟隨劉邦打天下,幾次出生入死,堅毅果敢的女人也感到恐慌和害怕了。

有一次,劉邦又在殿中和大臣商議廢太子一事,呂后躲在一旁偷聽,聽見周昌激烈地反對劉邦廢長立幼,呂后深受感動,竟然在周昌下殿的時候俯地跪謝,並感激地說:

“今天如果不是您出面,太子的地位恐怕難以保全。”

皇后跪謝大臣,這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也僅此一例。

戚夫人把強悍的呂后逼到了絕境,呂后對她的恨意可想而知。從呂后計殺韓信、把持朝政來看,沒有謀略的戚夫人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眼見兒子的太子之位不穩,呂后一方面積極籠絡大臣,另一方面全力尋求對策。她劫持張良,逼迫張良給她出主意,在張良的建議下,請出了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

一次朝宴,劉邦忽然發現太子身邊多出四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白眉白鬚,衣著講究。

一問之下,原來是商山四皓,劉邦大吃一驚,這麼多年他一直延請幾位都沒能如願,沒想到他們現在願意為太子效力。

劉邦望著四位老人的背影,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但他們四位高人竟然前來輔佐,太子羽翼已豐,難以撼動了啊!”

戚夫人當即失聲痛哭。

奪嫡失敗後,戚夫人的處境已相當危險,但她除了傷心哭泣外,沒有任何保全之策。

從古至今,在帝王的後宮之中,

能笑到最後的女人,靠的絕不僅僅是美色,更多的時候是心機和手段,能力和智慧。

戚夫人仗著受寵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這是人之常情,但遺憾的是戚夫人有野心有慾望,卻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和手段。

她沒有政治頭腦,也缺乏政治智慧,不會審時度勢,也不懂得籌謀算計,只會對鏡自照取悅劉邦,這和呂后穩準狠的鋼鐵手腕比起來,簡直脆弱得不堪一擊。

在個人能力跟呂后完全不匹配的情況下,戚夫人盲目跟呂后叫板,頗有點不自量力。

一個人的野心遠遠大

於能力的時候,往往就是悲劇的開始。

果然,劉邦一死,手握大權的呂后,立馬以戚夫人似妲己褒姒媚惑皇上為由,把她抓了起來。

因為劉邦生前喜歡戚夫人一頭秀麗如雲的烏髮,呂后讓人剃光戚夫人的頭髮,把她幽禁在永巷舂米,舂不到一定的數量,就不給飯吃。

舂米就舂米吧,頭腦簡單的戚夫人還不知收斂,她自創了一首歌,一邊舂米一邊唱: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戚夫人把希望寄託在遠在千里的兒子身上,希望兒子能來救自己,無知到近乎愚蠢的戚夫人不知道,自己此舉無異於火上澆油。

呂后正愁沒有藉口殺人呢,她趕緊製造一個,這首歌謠不但沒能求來救助,反而成了兒子的催命符。

劉邦臨終之時,為了保護趙王劉如意,特地派了對呂后有恩的周昌去輔佐劉如意。

但這次呂后不顧周昌的反對,強行派人接了劉如意進宮。

在兒子劉盈的刻意保護下,呂后還是找個機會把劉如意毒死了。

然後把積攢多年的怨氣肆意發洩到戚夫人身上,開創了史無前例的酷刑,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這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戚夫人的後宮生存技能連一顆星也沒有。

如果說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奪走了劉

邦的寵愛,呂后還能容忍,但她想撼動太子的位置,這遠遠超出了呂后能容忍的底線。

而劉邦死後,戚夫人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孃家無勢力,朝中也無人替她說話,已經成了案板上的魚肉,她還一味我行我素,挑釁呂后,結果連累了兒子,也害慘了自己。

除了沒有政治頭腦,戚夫人也缺乏必要的生存智慧,不懂得放低姿態,韜光養晦,沒實力還自以為是,最終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能力配不上野心,

如同飲鴆止渴,毀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戚夫人的一生,除了短短數年得到劉邦的寵愛,過了一段幸福快樂的日子外,整體來說是很悲慘的。

她野心勃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

不知道怎樣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能力和慾望之間差距太大,結果掉進了慾望的漩渦。

盧梭說:“慾望是你想象的世界,而你的現實處境是真實的世界。慾望的世界沒有界限,但是現實世界是有天花板的,二者之間的差異才造成了你的種種煩惱和痛苦。”

人生在世,一定要認清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境遇匹配什麼樣的生活,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接受和享受現狀的同時,又一步步腳踏實地往更遠的地方走去。

不被慾望牽著鼻子走,

在能力和慾望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這樣才能把握好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