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講經說法】持名唸佛和提升定力方面的心得感悟-第十一講經·實錄

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持名唸佛和提升定力方面的一些心得感悟。

前面我們分享了提升定力,就是讓意根願意更多的攀緣於、安住在佛號上面。

而意根祂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大勢至菩薩,也就是說我們心中哪個種子的勢力大,它就自動的傾向於哪個方向,如同天平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當小孩子在看動畫片特別入迷的時候,我們去叫他,他們都聽不到,為什麼?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心中攀緣於動畫片的勢力更大,所以外面我們去叫他,攀緣的勢力相對小很多,甚至於不會引起他的注意力。

同樣,我們在持名唸佛或者是在打坐的時候,到底是妄念多還是心中佛號持續不斷或者憶佛念能夠持續不斷,就看是妄念的種子勢力大還是佛法相關的種子勢力大,

所以在持名唸佛、憶佛時都會出現三個層次。

持名唸佛

比如,持名唸佛。第一個層次:

我們剛開始持名唸佛的時候雜念會非常的多,心非常難以在佛號上安住下來,妄想紛飛。這說明雜念的勢力超過了一大半,所以意根和意識就總是被妄念所影響牽制。

第二個層次,隨著不斷的熏習,定力進一步的提升。

這時我們的心就可以在佛號上安住下來。外面雖然還有各種外境的干擾,乃至於雜念還是來來去去,但慢慢地會發現我們開始不受這些外境,甚至也不受這些雜念的影響了。這個階段基本上我們內心法種的勢力跟雜念的勢力就持平了,這個時候就開始有少分的受用開始呈現:雖然外界有干擾,雖然雜念仍然紛飛,但是我們的心已經可以回到方法本身,安住在佛號或憶佛念上,而且往往會有一些輕安清涼的覺受慢慢出現。這就是內心的法種與雜念妄想的勢力開始持平的階段。

第三個層次,是法種的勢力更加的增長,超過了雜念煩惱的勢力。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更加的向內攝,隨著不斷的內攝,不斷的把更多的注意力安住在佛號上或憶佛念上,我們就進一步會對外面的干擾和內心浮現的雜念,減少在其上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對外面的聲音的觀注程度,乃至於妄想就會越來越少,這個時候的功德受用就比第二個階段更加的明顯和深刻。

我們把這三個階段總結一下:

第一個階段是多分攀緣於外五塵,也就是偏於外。

第二個階段,開始能夠安住於內,開始安住於內在的佛號或者憶佛念上。

第三個階段,真正的開始向內攝,因為可以多分的把注意力安住在佛號上乃至於安住在憶佛念上,越是這樣內攝越是讓意根向內攀緣佛號和憶佛念,雜念會進一步的減少,甚至於有時候就在一段時間內雜念完全不現起。

所以如果是持名唸佛,到了第三個階段,可以不受外境的干擾、不受外面聲音的干擾、不受雜念的干擾。到了這個階段,持名唸佛的修行者往往就會覺得再把南無阿彌陀佛透過嘴巴念出聲來,耳朵來聽,就會覺得很粗重、很吵鬧,是一種干擾。

所以如果我們持名唸佛到了第三個階段,往往自然而然的就想要把這個佛號的聲音去掉,就不用嘴巴念出聲來了,也不再透過耳根去聽,就開始進入心念心聽的階段。上面我們是從偏於外,然後住於內和向內攝這三個階段來解析了持名唸佛的三種狀態。事實上在憶佛乃至於看話頭時,都會有這三種狀態。

我們今天繼續分享提升定力的一些善巧方便。

前面我們分享了透過持名唸佛,來制心一處達到提升定力的效果,也是為了後面的憶佛、看話頭、四念處觀、斷我見、明心見性做準備。

在口唸耳聽這個階段,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定力、對治煩惱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有很多的方法在這個階段都可以為我們所用,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定力,對治我們的煩惱。

在這個階段,我們說誦讀佛經、抄寫佛經,也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可以提升定力的方法。因為前面我們解釋過了,意根它是一個大勢至菩薩,就像一個天平,如果法種的勢力很大,我們在需要入定的時候,就容易制心一處把心安放在佛號上或者憶佛念上,或者後期四念處觀的正念、正思維上。

金剛經

所以這個階段如果我們來讀誦比如說,《金剛經》《普門品》、《地藏經》、《阿彌陀經》、《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等,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開啟我們的智慧,也會為我們種下這些佛法的究竟第一義的種子,

所以這個時候持誦佛經,它也增添了我們內心八識田中與法相應的種子的勢力。

等到我們在持名唸佛、打坐或者是憶佛想要制心一處的時候,就發現意根變得更容易聽話,更容易聽我們的指揮了,它的本質是內心法種的勢力得以增長。

在口唸耳聽持名唸佛這個階段,為什麼說閱讀佛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搭配方法呢?我們很多憶佛念已經找到,開始練習以心憶佛的師兄會發現一個現象:

有時候憶佛念很容易掉,提起來就掉,再提起來……這樣反覆的練習。

但是師兄們會發現,如果我們一邊背誦大悲咒,一邊憶佛,往往會發現憶佛念就掛得非常的牢靠,或者在背誦《心經》或者《大悲咒》的時候,就發現憶佛念更容易掛得牢。這裡面有一個原理是因為憶佛的功夫它講究的是內外等持,所以在背誦佛經、背誦《大悲咒》的時候,就很容易幫助我們自然的做到內外等持。

但這裡面還有一個原理,是我們在口唸耳聽持名唸佛階段也可以用到的:意根它對法塵的變動特別攀緣,法塵的變動越大越多,意根就越容易去攀緣於其上。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在念 南無阿彌陀佛,在雜念比較多的情況下,意根會覺得這個佛號太單調,特別是初期在唸佛的時候,很容易覺得這個太單調了,沒什麼好玩的。

然後外面的這些動響、外面的電視劇,乃至於外面的這些雜音,甚至意根都覺得比這個佛號要好玩。因為這些外面的雜音,它有更多的法塵的變動,所以更容易讓意根攀緣其上。

在這個階段,如果我們來讀《心經》等種種佛經或者大悲咒的時候,這些經和咒它的文字有多種的變化,這個變化就容易讓意根攀緣其上。

我們有時候會產生自己就在法會上同時與諸大菩薩一同聽聞佛宣講甚深義理,那這些體驗都是在法塵變動範圍之內。這些韻味、這些殊勝的感受、這些殊勝的義理都會吸引意根攀緣其上,就是因為在誦經誦咒的時候,滿足了意根對變動的法塵攀緣的需求。

這個階段我們來讀誦佛經佛咒,特別是佛經,它的文字非常的優美,義理究竟圓滿。我們在讀佛經的時候,佛對這些菩薩、尊者的開示就會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如同佛在親口對我們宣說究竟圓滿的佛法。

所以我們在口唸耳聽持名唸佛這個階段,如果我們也拿出時間來,定期的持誦這些佛經佛咒,它對我們提升定力都會有相當的幫助。所以在剛剛開始憶佛時,憶佛念總是容易掉、掛不牢,我們就多多的持名唸佛,乃至於也多持誦一些佛經佛咒,挑自己感興趣的相應的佛經,定期的持誦,同樣會提升我們的定力。

特別是剛開始以心憶佛的師兄,可能有時候你會發現,當你找到了你自己特別喜歡、特別適合的節奏,這個時候再讀佛經,比如說讀《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會發現你的憶佛念更容易找到、更容易提起來、更容易清晰穩定。

所以我們說在口唸耳聽持名唸佛的階段以及剛剛開始以心憶佛的階段,我們可以透過誦讀佛經來輔助我們提升定力。

我們來總結一下,讀誦佛經在技術層面,它滿足了意根對法塵變動攀緣的一個需求。所以它可以更容易讓我們注意力集中在佛經上,心不容易向外攀緣。本質上就是讀誦佛經,增長了我們的福德,增長了我們的智慧,然後更重要的是增強增大了我們八識田中與法相應的種子的勢力。

所以綜上兩點,在這個階段,我們找到自己相應的佛經作為定課來持誦,會發現對我們的定力的提升有相當的助益。

分享我個人和身邊師兄們透過持誦佛經,提升定力的一些體驗。

這裡不光是持誦佛經、唸誦佛經,抄佛經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因為抄佛經你的手會動,你的眼睛要跟上,都有種種的更多的法塵的變動,所以就可以讓一個人更容易集中心力攀緣於這件事情上。同樣閱讀善知識的著作,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記得15年左右重新開始閱讀善知識的書籍,那個時候看書,基本上是廢寢忘食的狀態,看得非常的不亦樂乎,非常的讚歎還有這樣的大菩薩把佛法講的如此的清晰透徹微妙。

記得在看大菩薩的書籍時看到深更半夜,然後看到在講解從初地到十地,初地菩薩他們殊勝的境界,特別是講到菩薩進入十地的時候就接受十方所有諸佛共同來為他灌頂的殊勝情況,當時看的我真是整個身心歡喜踴躍。看的我禁不住哈哈大笑,雖然是深更半夜也是止不住的大笑,笑什麼呢?覺得佛法裡面還有這麼殊勝、這麼美妙的事情。

然後那段時間就一直在看的書,甚至覺得一天沒有看書,就像肚子裡沒有吃飯一樣,總是覺得欠點什麼。而當我們持續不斷的閱讀大菩薩正確的對佛經的開示與宣講,就會產生這種身心得以滋養和成長的飽滿感。

這個過程當中,就發現憶佛念其實比平常憶佛的狀態還要更好一些。

隨著定力的提升,再往後我們甚至可以直接觀察到為什麼讀了善知識的書、讀了佛經,乃至於做了善事,我們的定力就能夠得到增長,身心就會有一種飽滿的感覺。而為什麼甚至在一定的階段,一兩天沒有讀善知識的書,就會產生一種身心飢餓的感覺。籠統的說,這其實是我們佛法的法身慧命開始得以滋養,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覺受。就如同我們的法身慧命,已經像一個小嬰兒,它需要佛菩薩、善知識的法語甘露不斷的餵養和滋養。

所以當我們一兩天沒有給他滋養的時候,他就覺得肚子餓了,就會產生這種身心的匱乏感。所以那段時間當我閱讀善知識的書就非常的法喜,而當看完書之後再去打坐、做功夫,身心往往就會格外的清靜,特別容易能夠制心一處。

所以閱讀善知識的書籍同樣可以提升我們的定力。

再分享一個事例:

兩年前有一位關係很好的師兄,家裡出了一些事情,希望我能夠念一些佛經做功德迴向給他,我因為比較忙,就答應他每天念49遍《心經》功德迴向。

事實上從值遇正法,然後開始做憶佛的功夫之後,我本人讀佛經就讀的比較少了。08年剛開始學佛的時候,讀誦了很多佛經,但從做憶佛拜佛功夫之後,讀佛經確實就很少了。因為答應了這位師兄,所以那段時間每天就讀誦49遍《心經》,在讀的過程當中,我就一邊憶佛一邊去其實是背誦,就這樣唸誦。

而我是早上起來完成這些功課,這些功課完成之後就發現當天一整天整個憶佛念就格外的清晰穩定,這就是早上起來趕緊給自己八識田種了49遍《心經》的種子,一天當中法種的勢力就超過了其他雜念煩惱攀緣的勢力,一整天憶佛的狀態就非常的好。

18年一起學習的時候,大家一起閱讀學習大菩薩的書,讀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讓新來的師兄先讀,因為我是剛來一起參加學習,所以就讓我來讀。

我讀了一段原文,然後讀了一段善知識的講解,結果讀完之後還讓我分享一下。當時我對正法瞭解的很少,硬著頭皮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體會,結果當天晚上打坐,就一下子去到我打坐能進入的最好的狀態,就是身心特別的清淨,也非常容易能夠制心一處。

後來有機緣參加第二次這樣的學習,還是邀請我來讀,也邀請我做了分享。結果我發現當天晚上又是打坐狀態特別好,身心特別清淨,我就專門去請問善知識,我說怎麼感覺到參加學習後,打坐的狀態蹭蹭蹭蹭就上去了。

實際上是因為在讀大善知識的書籍,有法佈施的成分,然後參加學習,還有學習的功德和護持的功德。於是福德增上、智慧增上,所以打坐的狀態自然就水漲船高。從那個時候我就體會到大菩薩的法寶攝受力是非常殊勝、非常不可思議的。

後來回到我們本地,也跟有緣的師兄一起閱讀學習善知識的書籍。

師兄們普遍會發現一個現象,當我們參加了學習之後的兩三天就會定力特別好,無論是持名唸佛還是憶佛拜佛,都覺得很容易能夠制心一處。有的師兄說參加學習,就像手機充電,學習完了手機的電就充得很滿,所以這兩天唸佛憶佛狀態都會特別好。

而且後來我們還發現一個現象,在共同的學習過程當中,有時候因為有新來的師兄,所以我們調整了一些環節,沒有去讀善知識的法寶,明顯那種被充滿、被提升的感覺就淡薄很多。

後來我們決定不管是有新來的師兄還是有其它的事情,每次學習我們一定要拿出時間來,哪怕10分鐘,我們也一定要拿出來讀一讀善知識的書籍。結果果不其然,往往是大家一起讀善知識的書籍,這些憶佛的師兄即刻就覺得憶佛念馬上就清晰牢靠起來,然後參加完學習,都會覺得身心歡喜,法喜充滿而且學習完的那兩天,往往狀態又都很好。所以我們說善知識的法寶,加持力真的是非常的殊勝。

同時,我們參加正法的學習,都會有諸佛菩薩慈悲護念,有龍天護法的加持。所以我們多多的參加學習、護持佛法,我們的定力必定能夠同步增長。

前面分享的是閱讀善知識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定力。

還有一種情況,我自己比較喜歡打坐,但有的時候可能是白天說話太多,或者是其它情況人比較累,那坐著就坐不起來,腦子也比較累,所以心就比較散亂。這個時候打坐也感覺不太打得起來,這個時候看善知識的書,也覺得腦子比較亂,不太容易看進去。

我就想了一個善巧方便的方法,我家同修那段時間在讀善知識的《法華經》講記,我就請她為我讀上其中的一段,然後我就靠在沙發上去聽,因為我知道善知識的法寶有很強的攝受力,所以當我在聽同修唸的時候,往往是5分鐘,不到10分鐘。我雖然是靠在沙發上,但是我的整個身心就很容易進入那種打坐中身心非常清淨、沒有雜念、制心一處的狀態。

所以我試了好幾次,屢試不爽。就這樣,透過善知識的法寶的攝受,漸漸就能把自己拉回到身心清爽清淨、制心一處的狀態了。

由此可見善知識法寶的加持力是多麼的殊勝。

前面這幾個都是分享的透過閱讀地上菩薩大善知識所宣講的這些法寶,對我們提升定力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再分享親近善知識,其實同樣可以提升我們的定力。

因為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打坐的,就喜歡晚上自己打坐,白天親近善知識的時候不停的提問,師兄們也會不斷的提出各種問題,善知識就會不厭其煩、耐心細緻的一一為我們解答。

而提的這些問題,它未必與打坐、未必與修定相關,但是往往經過一天這樣的不斷的提問,然後聽善知識不斷的解疑答惑,甚至有時候一天跟著善知識和師兄們幾次學習,但是到了晚上往往是一打坐,馬上覺得這個定力一點都沒有減退,反而是不停的在增長。

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意根恆時與我見我愛我慢我痴相應,而這個痴也就是與無明相應,無明就是對種種的法義不瞭解、不知道。透過親近善知識,然後解答了心中關於法、關於修行種種的疑問,這個時候智慧和正知見就得以增長。

因為善知識為我們解疑答惑了,我們的法種和智慧得以增長,所以心中法種的勢力也就同步增長。

所以到了晚上打坐或者憶佛的時候,意根就更容易攀緣於法上了,這個時候制心一處就比較輕鬆容易了。

我們做一個回顧和總結:

在持名唸佛口唸耳聽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同步的去挑自己相應的佛經、佛咒作為日常功課來持誦,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定力。

同樣閱讀善知識的書籍、參加正法的學習、護持正法、親近善知識,這些與法相應的種種的聞、思、修都會幫助我們增長定力,而當我們在口唸耳聽持名唸佛或是憶佛能夠達到住於內,就是說心能夠安住在佛號或憶佛念上,就開始不受外境的干擾、不受雜念的干擾,乃至於雜念開始不斷的減少。

到了第二、第三個階段,這個時候我們就具備了與煩惱對抗初步的條件與基礎。

我們也分享了在持名唸佛階段我們如何對治煩惱,若是對人煩惱,我們就在心中想著這個人不斷的對他持誦佛號,直到你跟這個人的煩惱得以消融、化解為止。

同樣的道理,如果是對身體或者是有什麼事煩惱,也可以對著身體、對這件事情相關的場景畫面,乃至於相關的情緒感受的念頭,我們都可以對著它來持名唸佛。然後直到內心的這些煩惱,這些心結能夠得以徹底的消融化解為止。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不斷的這樣對治煩惱,有了這樣實際的體驗,我們的信心就會得以增長。有了這樣良好的體驗,意根就更容易被說服,更願意在法上用功,就進入良性迴圈的階段。

總之一句話,書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我們自己要有實際的體驗,我們越是擁有很多良好的、法喜充滿的體驗,我們的意根就更願意在法上用功,這樣我們就漸漸扭轉了自己的整個心境,越來越與法相應,這個時候修行就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件充滿法喜、充滿快樂的事情。

希望各位師兄多多去實踐。

禪通達宣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禪通達

我們是一個公益性組織,目的是為了讓民間實修經驗能上載到網路。您有以下需要可以聯絡我們:

1。尋求皈依道場。

2。修學真正的唸佛法門,靜坐法門,

3。學佛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評論。

【禪通達,有問必答】

公益組織,多多支援;點贊,分享,支援,打賞均是佈施,感謝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