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明朝的內閣制度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成為明朝的一種經營制度

內閣,是明代廢除丞相制度之後,重新確立的一種職業經理人制度。明成祖朱棣的政務處理能力不及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於是創辦內閣,選擇經營協助自己處理政務,最初的內閣並不是帝國權力中樞,相當於皇帝的秘書處。但是明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強勢,到了仁宣朝,內閣權力迅速增大,漸漸已經有了差不多宰相的權力,而隨著時間推移,明代文官集團愈發強勢起來,到了嘉靖後期,內閣權力已經遠遠超過歷代宰相所掌握的權力,在某些特定時間,甚至成了國家的實際掌控機構。

最初的內閣,內閣成員之間沒有太大差別,而後,隨著內閣體系的發展成熟,內閣首輔權力也越來越大,漸漸與內閣其他成員拉開了差距,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一把手具有絕對的權威。甚至於在皇權黯淡的時間裡,內閣首輔成為了國家實際的掌舵者,譬如高拱、張居正等。

有明一代,七八十位首輔,可謂皆為精英中的精英,但即使都非凡品,但是也有優劣之分,那如果評價明代十大優秀內閣首輔,又有哪些頂尖人才上榜呢?

1、張居正

若是論及明代首輔的個人能力和歷史功績,張居正絕對都榜上有名,後世學者更是尊其為大明王朝續命五十年。萬曆即位之初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力行改革, 打造了萬曆新政!是為中世紀晚期著名的改革家也!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整頓吏治,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對於要辦的事,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做到心中有數。改變了以往“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的拖拉現象,提升了政府辦事效率。

鑄造邊防,北方用譚倫、戚繼光、李成梁等坐鎮,邊境相對安寧,明蒙雙方持續了兩百年戰事漸漸消弭!

2、張璁

張璁其人,起於議禮,終於議禮,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是不可否認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明朝發展到嘉中後期,社會貧富差距大,土地兼併嚴重,天下額田減半;流民漸增,明武宗時全國流民已達600餘萬,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造成農民暴動接踵而起,到了嘉靖初期,情況愈發嚴重。張璁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力主改革。

張璁入閣後堅決清理莊田,並由畿輔擴大到各省,由莊田兼及僧寺產業,相對地緩和及消除土地兼併的衝突和百年積弊,使社會秩序趨向穩定,為明王朝統治的延續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張璁在改革吏治上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張璁改革科舉制度,重新規定考試文體,提高應試者素質;張璁推行三途並用之法,改革用人制度;在任用官吏方面,主張推舉“廉能愛民者”,不受資歷限制,對明朝都有著很深的影響。

3、高拱

高拱於嘉靖末年入閣,於隆慶時期,在徐階和李春芳之後,執掌內閣。高拱的主要歷史功績是開啟了隆慶新政。高拱強勢,在隆慶時期,基本就是朝廷的真正掌舵人,高拱善於用人,選用了一批文臣武將,使得隆慶朝吏治煥然一新。

而高拱影響最深的歷史功績是解決了大明王朝與蒙古之間的邊患問題,高拱主張與韃靼搞好關係,於是在自強的同時,開啟邊境互市,促成隆慶和議,息明塞五十年之烽煙。

4、楊士奇

楊士奇乃是明初奇才,先後歷經五朝,任內閣輔臣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乃是締造大明盛世“仁宣之治”的重要成員,勤政愛民,在仁宣時期,諫言停止對外用兵,與民休息,明代國力在此時期達到了鼎盛。明史評價,明稱賢相,必首三楊,而楊士奇作為三楊之首,自然是明朝最為優秀的首輔大臣之一!

5、劉健

劉健,史學家稱為明代第二首輔,輔佐明孝宗“弘治中興”!劉健首先是個諫官,然後是個判斷力極強的諫官,這與唐太宗手下的魏徵頗為相似,因為其意見的準確性極高,所以明孝宗無不納。陳獻章:劉文靖講“人之生也直”章一論,判善惡於一言,決興亡於萬代,其天下國家治亂之符驗與。

6、楊廷和

神童楊廷和,明代應試考試第一人,更是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楊廷和執政時,朱厚照長期不理朝政,實際上是大明中央政府的實際掌權者,武皇穆駿西馳,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而後迎立新君,在新君未到之前,總攬朝政一個多月,剷除姜彬等奸佞,改革了武宗時期的諸多弊政。

減免稅賦,緩和階級矛盾,恢復發展農業生產。撥亂反正、平反冤案,裁汰冗官、冗兵,注意選拔人才,以推行新政。這一改革,造就了嘉靖朝初年府庫充盈,政府財政狀況大有好轉,階級矛盾也相對緩和,“天下翕然稱治”。

7、徐階

徐階作為嘉靖末年能臣,其政治水平屬於整個大明的巔峰,徐階主要的歷史功績是繼任首輔之後,革除嚴嵩弊政,大力恢復明朝的政府職能,選拔人才,撥亂反正,把威權和福祉歸還皇帝,把政務歸還政府各部門,把官員的任免與獎懲歸還公眾輿論。使在嚴嵩時期即將沒落的大明王朝恢復了生機,為之後的隆慶萬曆新政做好了準備。

8、王家屏

史稱王家屏,去史官二年即輔政,前此未有也。王家屏公道正派,推誠秉公,百司事一無所擾,是明朝後期難得的良臣。老成謀國、施政嚴謹、品格高古,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

王家屏不僅品德高尚,氣節高古,而且能力也極強。在爭國本事件中,他始終堅持原則和自己的立場,封“國本”的最終確立起了關鍵作用。但是其在民生政治方面,建樹一般,一心想做“堯舜之臣”,可惜未遇明君。

9、李賢

《明史》稱李賢“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李賢作為明朝景泰、天順年間重要的宰輔,李賢入閣後,舉賢任能,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務,名臣多為其所識拔。頗有宰相風度,為政識得大體,革斥了四千多冒”奪門“之功而膺爵位之人。更重要的是,屢次建議,保護了太子朱佑樘。

10、申時行

申時行,堪稱是將張居正改革成果延續和發展最大化的政壇最好潤滑劑,廢除考成法,使大明帝國的經濟和民生得以短暫的休養,社會經濟發展達到了最大化,其道德操守與政務能力俱佳,是一位優秀的首輔,特別是在萬曆親政初期,維護了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