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漲知識】走為上計是什麼鬼?中國人被誤讀最深的一計是什麼?

走為上計,就是單純的撒丫子跑嗎?這真是被中國人誤讀最深的一計了。走為上計,看上去是一個無計可施的結束,其實給了你一個智計百出的重新開始……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人們處於不利局面時常用的一條計策,似乎面對困難一走了之成了最佳良方。其實這條計策一點也不簡單,怎麼走是大有講究的。

走的目的是擺脫困境,而不消積逃避。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諸子爭位,重耳避禍出走,在外流亡十九年。

劉琦每每求告諸葛亮指點出路,諸葛亮只說了一句話:“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劉琦遂出為江夏太守,躲過了蔡瑁等人的陷害。

但並不是所有困境都能採用走為上的辦法。康熙末年“九龍奪嫡”,京城內政治形勢非常險惡,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等人都因奪嫡被康熙處置。

胤禵雖然脫離了京師的政治漩渦,但因為走得實在太遠,基本上成了爭位的局外人,以至於康熙突然駕崩時,胤禵根本來不及反應,從而在奪位之戰中徹底失敗。

走的方式和時機也很重要,這直接決定著走的效果和下場。南陳“太建北伐”,十萬大軍打到北周徐州城下,陳軍困於堅城之下屢攻不克。

“三十六計”傳說中的創造者、南宋名將檀道濟,是位精通兵法的高手,他對走為上計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

劉宋元嘉八年大軍北伐,宋軍屢屢敗績,檀道濟臨危授命到山東主持大局。當時宋軍糧草已告短缺,而前方北魏大軍士氣正旺,按常理說決不能直攖其鋒,而應迅速退走。

可見走為上計的精髓是以恰當的脫離,達到儲存自己、扭轉不利形勢的目的,而非一味被動逃跑、躲避困難,運用的好了,能夠否極泰來,用不好就只能貽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