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清朝時期的俄羅斯禁衛軍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清軍中會出現這種異族軍隊

中國在正規軍中使用異族軍隊,其實是一件來源已久的事情,比如說當初明朝的精銳部隊“朵顏三衛”,就全部是由蒙古士兵組成的。等到清朝的時候,這一傳統更加被髮揚光大,在滿清騎兵的八旗與漢族士兵的綠營之外,甚至大清帝國還曾經有過一支專門的“俄羅斯禁衛軍”,想必各位一定會很好奇,清軍中為何會出現俄羅斯人吧,這個事情說來話長,但其實也很簡單。

在公元17世紀的時候,俄羅斯的領土迅速擴張,他們的軍事行動也擴充套件了到了所有國民達到的地方,其中一些哥薩克人所組成的探險隊就進犯了中國東北地區,然後被康熙皇帝下面的將領給打得落花流水,俘虜了700多個哥薩克士兵,清政府本來把他們全部遣送回國,但是有那麼五十位敗軍不願走,表示願意歸順天朝。

康熙將這五十人隨軍帶回北京,編入滿清八旗中,為鑲黃旗滿洲都統第四參領中的第十七佐領,所以這支傳說中的“俄羅斯禁衛軍”在滿清老少們的口中,又被稱為“佐領”,在相當長時間裡都是失敗以及遊手好閒的代名詞。康熙皇帝為了表現天朝上國的仁愛之心,特許他們把一間關帝廟改成了東正教的教堂,所以這些人的信仰也能夠得以保留。

這麼看上去他們的待遇還是挺好的,但其實在那個時代,作為“天朝上邦”的大清帝國對於其他民族都有著發自內心的鄙視,何況是這種手下敗將呢?這些被視為蠻夷的俄羅斯敗兵,只能夠被允許與死刑犯們的妻子結婚。然而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的死刑犯不少,以至於這些人都有了各自的後代留下來。

並且他們的後代是能夠與其他民族正常通婚的,所以他們也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了,並且依舊保持著對於東正教的信仰,但是姓氏早就改成了漢姓,而且民族也基本改成了漢族或者滿足,身體特徵也基本完全漢化了。這個特殊的族群被稱為阿爾巴津人,直到今天依然有著500人左右。

在1956年的時候,前蘇聯為他們修建了集體住宅,今天依然能夠看到那一些住宅的遺留,不過住在裡面的早就不是歷史上的阿爾巴津人了,後來又有少數幾戶人遷回了蘇聯,但大多數還是安居在中國。對於清軍的這樣一支軍隊,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