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神奇西夏陵之三西夏陵出土文物之妙音鳥,首次發現的妙音鳥

神奇西夏陵之三

——西夏陵出土文物之妙音鳥

妙音鳥,首次發現的妙音鳥最具文物價值和觀賞性。

2000年,3號陵東南角闕發掘出土幾百塊殘塊,拼對成型者3件,其中1件基本完好,只是少了雙臂。“妙音鳥”高42釐米,人頭鳥身,空心,面目慈祥,髮髻高聳,用兩串串珠將頭髮籠起,後背有3個長條插孔,2個插有活動翅膀,一個插有尾翅。鳥腿粗壯有力,刻有羽飾。底座正面是對稱的捲雲。像身前傾,作振翅欲飛狀。由出土殘件分析,製作“妙音鳥”時並非一次成型。

2001年,3號陵神牆東北角闕又發現灰陶製品“妙音鳥”。加底座高42釐米。除頭部殘損外,其餘部分相當完整,恰好彌補了上年缺憾。

“妙音鳥”,佛經中梵文音譯為“迦陵頻伽”、“歌羅頻迦”、“羯羅頻迦”、“迦羅頻迦”等,可譯意為“音樂天”、“歌神”、“妙音鳥”、“美音鳥”。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經中首次出現“迦陵頻迦”的名子。《正法念經》雲:“山谷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伽,出妙音聲,如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所及者,唯如來音聲。”

相傳此鳥是生長在雪山上的神鳥,人首鳥身,身披七色彩羽,在殼中即能啼鳴,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勝於常鳥。出殼後,它們不分晝夜,以天籟梵音演說無尚妙法,歌聲能穿越三界,感動萬物。芸芸眾生聽其樂音即可脫離苦難與煩惱,得到自在與安寧。迦陵頻伽被佛教界人士神化為極樂世界的吉祥之鳥,在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迦陵頻伽的形象為人頭鳥身。頭戴菩薩寶冠或頭生尖角,雙翅、雙爪,鳥尾,上身肩部長有又臂,用以演奏樂器或作舞姿。佛經載,釋迦牟尼在祗園精舍修行時,該鳥作為帝釋天的樂神,圍繞其間且歌且舞,妙童王模擬其聲奏“伽陵頻曲”,阿難傳之成為“林邑八樂”之一。後又演生出兩首一身的“共命鳥”,也稱“命命鳥”或“生生鳥”,也是住在雪山上的神鳥,其兩首中的一首為人面,一首為人面鳥喙。

西夏陵出土的“妙音鳥”,可能是建築裝飾。頭部似一尊栩栩如生的帶有中亞人特徵的人像,下部鳥形(後背生出雙翅,下面生有尾翼)。妙音鳥跪於空心基座上,腿、爪貼於基座兩側。出土的妙音鳥不僅有紅陶、灰陶和綠釉陶3種,而且每種又分為大、中、小3種型號,總數有上百件之多。紅陶、灰陶、綠釉陶各有千秋,小有差別,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