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20萬就能解決的問題,王翦卻要求用60萬,戰敗後秦始皇親自道

20萬就能解決的問題,王翦卻要求用60萬,戰敗後秦始皇親自道歉

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從《史記》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名將的用兵之道是“精算”。名將從不打沒把握的仗,例如白起拒絕領兵攻打趙國邯鄲,又如王翦不急於迴應楚軍的挑戰。但只要看準時機,他們出手就很凌厲,然而就算將軍們再怎麼精算,也往往敵不過政治勢力在他們背後的算計。

廉頗被撤換,白起死於應侯的讒殺,這都是明顯的例子。只有王翦能料到這一點,故意向秦始皇多討田產,以換取君主對他的安心。但是想王翦這麼“聰明”的將軍,自古以來又有幾人?在秦國掃滅六國的過程中,王翦做出巨大的貢獻,也是後來秦國最大的功臣之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王翦的故事。

王翦是秦始皇朝中的一員大將。從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起,他就率領秦國兵馬,征伐各國。至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國已經滅掉了韓、趙、魏“三晉”,並且大敗燕王,數次打敗楚國的部隊。我們只要用別人和王翦做個對比就知道他為何能立下蓋世功勞。

秦將李信年少英勇,曾帶領數千人把燕太子丹一路追逐到衍水,最後俘虜了燕太子,因為這件事情秦始皇開始重用他,始皇二十三年,秦始皇問李信:“我想拿下荊州,將軍認為用多少人合適?”李信回答:“二十萬人足矣。”秦始皇問王翦同樣的問題,王翦回答說:“最少也得六十萬。”

按照常理來說,國君當然想用最少的兵馬奪得最多的城池,所以秦始皇覺得王將軍年紀大了,做事情畏手畏腳,反而認為李信是一個勇敢剛毅的人,所以秦始皇最終派李信和蒙恬率將二十萬人去攻打南方的荊楚。王翦沒有得到賞識,就覺得秦始皇不是自己的伯樂,於是稱病告老還鄉,回到頻陽養老。

平輿由李信攻打,寢丘由蒙恬攻打,結果楚軍被打敗,李信和蒙恬大獲全勝,李信一鼓作氣,接著攻破鄢、郢兩地,繼續帶兵向西攻擊,和蒙恬約定在城父會和。楚軍尾隨其後,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最後把李信的軍隊打得落荒而逃,攻入秦軍兩個陣營,斬首七名都尉,秦軍最終被打敗。

這場戰爭中,李信小勝一回,但是卻大敗一場,這在於他不懂時機,不知道適可而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而且他是在沒有充分的準備之下打的僥倖戰,二十萬兵馬遠遠不夠,楚軍當時可是僅次於秦國的大國,李信還是沒有長遠的眼光,不能把自己的視線看得更遠一點,這樣的話也就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打仗是這樣,做人也是這樣。

這個訊息不久以後就傳到了秦始皇的耳朵裡,可想而知,秦始皇當然是極其惱怒,期望太大,失望也就太大,極度的失望帶來的就是難以剋制的憤怒,結果秦始皇親自駕車趕往頻陽,和王翦賠禮道歉,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低聲下氣,王翦雖然多次推辭,但是最終還是答應了秦始皇的請求,但是前提條件是必須讓他呼叫六十萬大軍。

王翦的智慧在於他的深謀遠慮,而對於秦始皇來說,只有嘗試了失敗,才懂得什麼是正確的道路,這就是失去後才懂得反省,不過這還不是很晚,他也能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去和王翦道歉,所以能統一天下的秦始皇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單單是承認錯誤並且還能給大臣道歉這一方面就是很多君王難以做到的。

王翦到底勝利了還是失敗了,我們在下一篇文章會繼續更新,歡迎大家關注。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