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此人因為和王安石賭氣,辭職了十五年,順手寫出一部傳世鉅著

在北宋嘉佑年間,有四個人,被時人稱做“嘉佑四友”,他們分別是司馬光、王安石、呂公著、韓維。他們的關係非常好,時常在一起討論文學,在這四個人裡面,司馬光和王安石的關係尤為親密。

司馬光就是那位砸缸的,他非常欽佩王安石的才學和見識,並且王安石剛正、不拘小節的性格,司馬光非常欣賞。而王安石呢,也很敬重司馬光,因為司馬光比較博學,有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感覺,王安石經常向他請教。

王安石對時政很有看法,每每高談闊論,都讓司馬光讚歎不已,但是漸漸的,司馬光發現這個好友對時政有點偏激,終於在熙寧三年,王安石開始行動了,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看到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司馬光坐不住了,簡直是胡鬧嘛,於是司馬光拿起了石頭…噢,不是,拿起了紙筆,寫下了著名的《與介甫書》。

這封信言真意切,司馬光寫到:“今天下之人惡介甫之甚者,其詆譭無所不至,光獨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賢,其失在於用心太過,自信太厚而已”。意思就是說,安石啊,天下的人都詆譭你,但是我知道不是這樣的,你是十分有才華的,但是有點操之過急,太自信了。並且司馬光陳列了新法的弊處,總而言之,司馬光是好言相勸,後來,又寫了第二篇。

於是王安石回信了,這封信叫做《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說道:“光兄,我跟你交往的時間不短了,但是對於政事,我們意見常常不一致,對於誹謗我早就預料了,現在這些士大夫不管國家大事,只知道趨炎附勢,既然皇上下決心要扭轉這種風氣,那我一定要幫助皇上。”反正在回信中,王安石堅信自己是對的。

後來司馬光又寫了《與介甫三書》,來勸告王安石,可是王安石,不聽不聽就不聽。這下司馬光蒙了,他突然覺得王安石不是以前那個,愛追著自己問問題的小老弟了,司馬光非常失望,他覺得自己當年就不應該砸那口缸。後來兩個人,再也沒有了之前的親密無間,動不動就吵架,幾乎水火不相容,針鋒對麥芒。

司馬光脾氣是個十分火爆的人,看到王安石不聽自己的勸告,當時在位的宋神宗也不支援自己,所以司馬光一氣之下辭職了。熙寧四年,司馬光請求任職西京留司御史臺,自己退居洛陽,絕口不論政事,以書局自隨,並且在編撰一套書,這本書非常有名,它就是流傳於後世的鉅著《資治通鑑》,這一編,就是十五年!

在當時,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是有名的才能之士,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但是由於兩人時政不和,在朝廷上論政,沒有討論學問的那種其樂融融,如果王安石不那麼固執,不那麼剛愎自用;如果司馬光多一點耐心,放低姿態勸說王安石,或許就不會導致“熙寧變法”的失敗。但是這世間,總是有得有失,也正是兩人政見不和,因為兩人的性格,才有了司馬光十五年的謫居著書,才創造了舉世聞名的《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