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有些地方祝賀新婚,為何送上兩個瓢?周公當年做演講,教具就是它

中國歷史上,聖人不少,但是最知名的就是我們熟悉的孔子了,很多人將他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一個聖人,然而在他之前其實還有一個聖人,那就是周公姬旦。作為武王姬發的弟弟,他不光是一個政治家,其實還是一個思想家,他對我們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制定了禮樂,而“周公之禮”其實我們現在也經常提到,只是,他所代表的意思,其實已經並不那麼簡單了。

人類最開始是以小群體的方式在生活,沒有家庭的男女觀念,一切都是雜亂無章的,在很多的古代典籍之中都有相似的說法,這裡我們用《呂氏春秋》中的記載來做個例子,他就提到了,古代的人們聚居在一起,知道自己的母親,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沒有親戚,兄弟夫妻男女的區別,也沒有長幼的禮儀,之後隨著五帝誕生了巫祝文化,與之相隨的就是禮樂文化的誕生和成長,一直到周公出現,將這些東西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讓他們形成了一套系統的體系和行為制度,而在這些制度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那就是婚姻制度。

而針對當時社會的情況,為了根治前面提到的那種混亂的情況,周公決定從婚姻觀念入手,對當時的男女亂象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他將男女從說親開始分為七個環節,並且對於每個環節都有專門的細化規則,而這七個環節統稱為“婚義七禮”,也就成為了當年男女們的歡迎準則,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

其中的納采就是古代南方讓媒人去女方家中提親,獲得基本的應允,而問名才開始讓媒人開始對相關的資訊進行採集,之後就到了納吉環節,也就是看看這個生辰八字之類的是不是相沖,能不能合得來。之後男方送去聘禮,這就是納徵環節,女方家收下了,那麼男方就會派人前往,詢問具體的迎娶日子,這就是請期;親迎意思就很明顯了,就是男子將女子去娶回家中。

而這最後一個敦倫其實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入洞房,那麼為何這也是一個禮儀呢?因為古代我們知道,人們結婚的年紀其實都不打,小孩子們都不懂夫妻之間都要做些什麼,所以大人們需要從旁指導。所謂敦倫,其實就是敦睦夫婦之倫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指導新婚夫婦依照禮法行事,達到陰陽和諧,乾坤有序,以此維繫綱常然後多子多孫。周公之禮本來就是講一套非常的禮樂體系的,可是不知道伴隨著人們經常將他來代替婚義七禮,尤其是最後這個敦倫,所以到了後來周公之禮就直接等於敦倫了,想來周公要是知道,一定掀了棺材板出來罵人。

而當年周公為了推行自己的新禮法,專門為人們逐一講解其中意思,而當講到婚義七禮的時候,他是和自己的妻子一起講解的,可是在最後一步這麼難為情的環節,周公自己的也不好意思了,正巧兒子伯禽在擺弄兩個葫蘆瓢,於是他靈感突現,將這個兩個瓢拿過來講解,所以從此以後,兩個葫蘆瓢就成為了婚禮上的一種禮器,被拴在一起的兩個葫蘆瓢就代表了夫妻二人,在禮書中被稱為“合巹”,後來演變成交杯酒的器皿,最後因為實在不方便,又將他們退變成為了最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