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康熙臨終前已定下皇位人選,一件事能充分說明非胤禛莫屬!

在康熙的最後十年裡,上演著清朝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奪嫡大戰,在這場持續十年的宮廷大片中,皇子們作為主角粉墨登場,康熙作為評委在後臺仔細甄選最後的獲獎者,也就是未來大清皇帝的接班人。

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康熙晚年那些有出息的皇子們:

去掉兩個被圈禁的阿哥(老大和老十三),當時以三阿哥胤祉最年長,而且為人低調,有學識,但缺乏對政治的熱情和謀略;八阿哥胤禩表現太突出,卻頗有越界之嫌;十四阿哥胤禵禩康熙晚年上升最快、也是最受關注的政治明星,但在康熙去世前尚看不出有接班的跡象。至於其他阿哥,要不就是年齡太小,要不就是缺乏政治野心和突出的才幹。

這時,一個平時不顯山露水但總在關鍵時候時隱時現的人物逐漸出現在眾人眼前,這就是四阿哥胤禛。這個人看似平靜,其實頗有心計,雖然從不出頭,但每次出什麼事,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胤禛本不是官迷,應該說,胤禛對奪取儲位的態度有一個轉變過程,其中應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廢太子作為分界線。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一廢太子之前,他的態度基本上是:承認既定現實,並對父皇和太子都存敬畏之心,不去抱什麼非分之想,當好自己的“小星星”。

既然太子胤礽已經基本沒有可能接班了,那麼,其他的皇子也都不是皇后所生,大家一下就都平等了,都有權力去繼承康熙的皇位,而自己又是相對年長的皇子,能力也湊合,那為什麼不能接班呢?

就在胤禛心中的天平傾斜的時候,胤禛的心腹戴鐸(這位爺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鄔先生)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也就是廢太子的第二年,給胤禛寫了一封神秘的書信,這封信對他今後的人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相信不需要角逐皇位的人讀了之後也會受益匪淺。

在信中,戴鐸勸自己的主子加入爭奪儲位的行列中。隨後,戴鐸又提出了三條具體建議,一是如何處理好同皇父、兄弟們的關係;二是如何處理和朝廷官員的關係;三是如何培養自己的人馬、壯大本門實力。

關於處理皇父和兄弟們關係的問題,戴鐸建議胤禛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對周圍的環境和形式有正確的分析。

戴鐸首先分析了胤禛當時面臨的情況是處於一種“英明之父、眾多手足”的局勢,難就難在面對英明神武的康熙,你要是不展示你優秀的一面,往往不被考慮;但是你要是過分展示你的優秀甚至超過皇父的話,又會被皇父所猜忌,八阿哥胤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隨後,戴鐸又對與朝廷官員相處的問題提出建議,在這裡他提出了一個很現代的觀念“細節決定成敗”。

皇家無小事,與人交往時,大矛盾的起因往往都是小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小問題隨時都有可能對成敗起到關鍵作用。譬如皇帝身邊的人,因為你對他好,他在適當的機會幫你說上一句話,可能勝過你忙乎半天;要是你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利用皇上不高興的時候,在背後說你一句壞話,弄不好就會招來禍害。

所以,對待皇父身邊的人,一定要放下王爺的架子,和他們搞好關係。即使是那些不太重要的官員或是太監、侍衛等,沒事的時候也多誇獎幾句,說不定哪天就幫上忙了。何況,說兩句好話又不用上稅。

最後,戴鐸又提出非常實質性的一步,就是如何培養本門之人。

爭奪皇位是個體力活,要想在鬥爭中獲勝,關鍵還是自己人。即使是奪得皇位,到時候也要有大批人來輔佐自己。任何一個優秀的事業開創者,平時都注意籠絡自己的人才,靠單打獨鬥,是成不了氣候的。

看了這封信,胤禛更加“大徹大悟”,再加上在這之前,他一直就是一個能保持清醒的人,所以在康熙的面前,始終受到重視。

第一次廢太子之後,康熙因為胤礽的不爭氣,即悲又憤,以至於得了重病,在這種情況下,三阿哥胤祉和胤禛等人痛哭陳請,冒死為康熙擇醫,爾後又親侍湯藥,這才使康熙逐漸得到康復。康熙心裡很感動,說這幾個皇子“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

應該說,在第一次廢太子事件中,胤禛給康熙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最開始是胤禛仗義執言,幫廢太子說話,還請求將胤礽身上的鎖鏈拿下,這讓康熙覺得胤禛心地善良,為人正派。

在康熙病重的時候,胤禛親自照料皇父,直到康復,又讓康熙覺得胤禛十分孝順,比大阿哥和太子胤礽、八阿哥要真誠實在得多。

踏實做事總是有回報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九日,也就是康熙駕崩的前四天,冬至將到,胤禛被委派去南郊天壇行祭天大禮。按常例,祭天這樣的大禮都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康熙也沒有委派他人。

從這件事中也許就能看出端倪,要是康熙真的有意傳位給胤禛,那麼這次祭天,也就成了上蒼對這位未來之君的審查了。也許冥冥之中,的確是有天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