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如今每天都在使用

上個月出了一個微博熱搜,不知道大家看過沒——“破譯一個甲骨文就獎勵10萬元”,一時間引起了全國熱議,甚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還專門設計了“甲骨文表情包”,大大帶動了年輕人的關注。

其實早在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就釋出了“懸賞公告”,公告稱,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透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為什麼甲骨文那麼值錢?因為它是我們漢字的早期形式,距今已經快3600年了,破譯難度非常大,說它是現代漢字的“鼻祖”一點都不過分。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他生活在民國時期,雖然沒有破譯甲骨文,但是他竟然自己“創造”了1個漢字,氣得已婚女性罵了他3年不止,如今人人都在用,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字呢?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江蘇江陰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舊家庭迎來了第1個兒子,劉半農。後來,他和弟弟劉天華、劉北茂被譽為“江陰劉氏三傑”,可見他們的影響力之大。

劉半農算得上是一個天才,6歲就能吟詩作對,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常州府中學堂,20歲回到母校翰墨林小學教書,期間一直愛好寫作,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賺點錢,後來還成了《新青年》的編輯,受到當時的思想衝擊,他提出了“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觀點。

蔡元培先生非常欣賞他,破格錄取他做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但因為他只是初中畢業(高中差1年才畢業),被胡適等人看不起,處處為難他,但劉半農沒有低頭,1920年他“飛”去歐洲留學,5年後得到了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回國以後堂堂正正擔任北大國文系教授。

1925年,他寫了一本《漢語字聲實驗錄》,獲得了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這讓他變革中國文學語言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他強調:漢字聲調很重要,而且漢字最終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

沒錯,我們今天使用的漢語拼音,離不開劉半農先生的推動。因為當年讀書識字的人不多,比起識字,學拼音更加簡單和基礎。

仍然是1925年,劉半農發起成立了“數人會”,經過22次討論,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但是想要繼續推行漢字,拼音是不夠的,必須要寫簡化字。繁體字大家都見過,確實很難寫,很難認,讓民國時期目不識丁的人使用真的難。

於是,劉半農開始擬定編寫簡化字的書籍,比如《大學辭典》、《中國大字典》,但因為經費不足都作罷,1933年,他終於編撰完成了《標準國音中小字典》,收錄了9000多個字,此外,他發明了2個字,其中1個被當時的女性謾罵了幾年——“她”。(另一個字是“它”)

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文言文中,根本沒有“她”這個字,只有“他”,“他”字可以代表所有第三人稱,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物品等,劉半農先生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因為他還喜歡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發現外國人用的是“she(她)”、“he(他)”和“it(它)”,但是我們中國只有“他”,這樣翻譯文章肯定出大事,人物關係全亂,於是劉半農創造出了“她”和“它”。

我們現代人看來,“她”這個字並沒有什麼,而且女字旁多麼方便理解為女性,可是民國時期的保守派,甚至普通女性把劉半農罵了個“狗血淋頭”。

因為女性們認為,“她”字貶低了女性存在的價值,憑什麼不是男人們換一個“tā”字?讓女性繼續用“他”?即使劉半農先生在創造這個字的時候根本不是這個意思。

不過劉半農是個不怕罵的人(他專門編了一本“罵人專輯”,很有意思),他認為這樣才能方便大家區分,於是堅持了下來。隨著白話文的推廣,“她”字傳播得越來越廣,逐漸被女性們接受了。

劉半農後來還完成了十幾本翻譯、編著、校點作品,推動了中國文字的發展。各位讀者朋友,你們覺得劉半農應該因為“她”被罵麼?

參考資料:《劉半農“以身試罵”》 《劉半農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