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農村大爺養了一頭27歲的大寵物,冒雪出門給它弄吃的,看養的啥

黃土高原經過千百年的雨水沖刷切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溝溝壑壑。這就形成了獨特的兩溝夾一塬,或者三溝夾一塬的獨特地貌,這裡的塬被當地人叫做黃土塬。黃土塬通常是一個狹長地帶,或兩邊或三邊都是溝壑,只有中間的狹長地帶是稍微寬闊平整的土地。這些黃土塬也或大或小從幾平方公里到幾十平方公里不等。豫西很多地方就是這種獨特的地貌,雖然海拔較高,但是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先輩們大多選擇在這裡居住生活,耕種的土地也由居住地向外輻射,以黃土溝壑為界,被分為塬上和塬下溝底被稱為塬下,塬上多為可以澆水的平地,塬下多為梯田旱地。

由於這裡黃土土層深厚而且粘度比較大, 非常適合修建地坑院。至今這裡還儲存著很多完好的地坑院,有些還有人居住。今天我們拍攝的主人公,如今還居住在這黃土塬上的地坑院裡。

前幾天豫西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我們前往陝縣的黃土原上拍攝雪景,由於塬上和塬下的海拔高度差別,塬下不見雪,而塬上卻是白茫茫一片。在塬上拍攝的時候,在一處地坑院的入口處,遇見了胳膊上挎著個籃子準備出門的大爺。

大爺姓蔡名字叫中華,今年76歲,雖然沒啥文化,但是說起話來十分風趣,和老伴一輩子也生育了好幾個孩子,各種原因後來只有一個閨女長大成人,成年後招了個上門女婿,另建的房子住在蔡大爺地坑院不遠的地方。問起蔡大爺這是要冒著大雪去幹嗎?蔡大爺笑著說,我這家裡不是還有很多張嘴貨(牲畜和家禽)嗎,我就是不吃也不能不讓它們吃啊,這不是要去給我家的“大寵物”弄點吃的嘛。

仔細問起他家的“大寵物”是個啥,原來蔡大爺是土生土長的老農民,和黃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對土地有著不可割捨的情懷,女兒成家以後,就把自己家裡的地交給了女兒耕種。然而他又放不下這些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黃土地,就又耕種了別人不種的近20畝土地。在機械化高度普及的這些年,依然養著一頭騾子,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耕種近20畝土地。為了給家裡的騾子留下口糧,夏收的時候依然還是採用最原始的方法,用騾子拉著碌碡碾麥,只為保留下這些麥秸給騾子吃,這不冒雪出來就是為了給騾子拽些麥秸回去餵它。

蔡大爺說自己年輕時候在農業社就整天和牲畜打交道,就像有些人喜歡養貓養狗一樣,從那時候就喜歡上了這些大牲畜。農業社分隊後到如今算起來自己家一共養了20多頭大牲口,這其中有牛有馬,還養過驢,就在前2年家裡還有養著2頭騾子,但是有一頭突發疾病沒救過來,如今就剩下這一頭騾子了。

現在這頭騾子跟著自己已經有二十六七年了,按照人的年齡換算,也和自己差不多年紀了,如今雖然還用它耕種,但是她和老伴早已經把它當成了自家的“大寵物”捨不得賣,今年開春還有個經紀過來找我,當時出的價錢也不低,我直接說不賣。自己活了一輩子沒啥愛好,就喜歡種地養牲口,如今家裡也就剩這一個寶貝了,是真捨不得賣。

一個朋友說,村裡人都說了,“家裡養個張嘴貨,你就是過年也別想閒著”。如今都機械化耕種了,你就沒考慮過買個拖拉機或者啥的替代牲口耕種,農閒了自己也圖個清閒。蔡大爺說,我這頭騾子可是有功勞的,他今年已經27歲了。前些年機械沒有普及的時候,村裡的坡地和果園小塊地都是我這頭騾子犁的。那些年每年除了耕種自己的莊稼地,2頭騾子還能另外給我掙上一萬多塊錢。

自己一輩子也就只會騎個洋車,剩下啥車都不會玩,如今也快80歲了,也不計劃嘗試了,要是早上十來年指不定會買個試試,如今我這年紀大了又沒事幹,慢慢幹著,農閒了每天喂喂牲口也是個乾的,如今還能幹,等哪天干不動了再說吧。

說起不和女兒一家一起住的原因,蔡大爺說自己喜歡養牲畜,養在新院子裡不衛生也不方便,便和老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老地坑院裡,如今養了一頭騾子、二十幾只雞、兩條狗,雖然看起來髒亂了一點,但是人老了也不講究了,生活倒也充實自在。女兒女婿倒也多次提出讓他賣了騾子和他們一起生活,年齡大了也好有個照應,但是蔡大爺不願離開這老院子更捨不得賣掉騾子。女兒女婿也拿他沒辦法,只能隨著他們平時過來看看他倆。

這個樸實的農村大爺,一輩子和黃土地為伴,愣是把一匹騾子養了20多年變成了大寵物,他也不會算經濟賬,在如今的社會,他的做法也讓很多年輕人覺得不理解。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也許是一種愛好,也許是幾個未成年的孩子讓老人心有所結,他把這些年養的大牲畜變成了一種陪伴,老人的真正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卻覺得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滿足,一輩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無慾無求,倒也是活得自在,這也許才是他最好的養老方式。在這裡祝福這對老夫妻身體健康,按照他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在地坑院裡度過自己的暮年!【看更多百姓鄉土故事請點選右上角新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