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斬釘截鐵:古代斯巴達人的犀利修辭學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

”簽約賬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斯巴達人的表達方式?

眾所周知,斯巴達人素來以寡言少語、沉默樸素著稱,這從今天英語裡面的Spartan(紀律性強或嚴於自律的; 簡樸的,節約的; 精煉的)與Laconic(簡潔的,簡明的)的含義可見一斑。

但事實上從他們在歷史上留下的隻言片語來看,這個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傳世文獻的民族雖然簡樸,但他們的表達方式與思維方式有獨到之處,他們的語言體現了語言學中的經濟原則,而這種簡短有力的語體,與斯巴達所處的國際環境和地理環境是密不可分的,這種語體風格是時代語境的產物。

替換概念和預設前提

希波戰爭中的場面,重步兵對波斯弓箭手的刺殺

根據希羅多德的《歷史》的記載,在著名的希波戰爭中,開戰前,波斯人要求希臘各邦臣服於己。波斯使者傲慢地向斯巴達人索取“水與土”,即他們城邦的版圖。但是斯巴達人直接將他們扔到了井裡,並告訴他們井裡有足夠的水與土。

在這裡,斯巴達人在詞語的本意與引申義上做了文章。波斯人口氣很大,氣吞山河,在他們的話語中,“水與土”是一種隱喻,用水土隱喻希臘城邦的自由與主權;而斯巴達人則跳出波斯人的預設語境,迴歸了詞語的本意,即其概念意義,水與土這兩種物質,因此在無形之中斯巴達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有意識地用替換概念的方式,造成了“語義偏移”,既滅了敵國使者的威風,又打破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原則,表明了自己堅持抗戰的決心,不過斯巴達人敢於這麼做也是和他們一貫的反波斯路線相關的。

送別斯巴達戰士的妻子和母親

在著名的溫泉關之戰(480B。C)前,波斯人又來招降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波斯使節趾高氣昂的羅列了波斯皇帝的神威,然後以全希臘之主的權位利誘列奧尼達,被列奧尼達回絕:“比起個人的名利,希臘同胞們的自由更重要。”

“看來你是鐵了心要與波斯大王、萬王之王作對了,我們波斯人的神威你也知道,你還是不要以卵擊石了,交出武器吧。”

“想要我們的兵器?“自己來取(Μολ?ν λαβ?)”,擲地有聲,不多不少的幾個詞重重的砸在波斯人的臉上,有種就自己來拿我們的兵器啊。國王義正詞嚴的斯巴達式幽默引來希臘眾將舒展的哈哈大笑。

“我們波斯王師的騎兵投鞭斷流,弓箭手箭雨蔽天,你們想與這樣的軍隊抗衡麼?”

“是麼?那就讓我們在陰雨下殺個痛快。”

“你們是鐵了心要頑抗到底了?那我們就要大開殺戒了。”

“請吧。”

這一段話出自商務印書館翻譯的《歷史》的第21卷。波斯人所說的武器和水與土一樣,指的是引申義,言外之意指的是斯巴達的軍事力量和武裝權利。波斯使者的意思是讓斯巴達人放棄武裝抵抗。而列奧尼達的回答其實也跳出了波斯人的語境,用“置換概念”的方法迴歸詞語的概念意義。即武器的本意,要奪取我們斯巴達人的武器,你們當然要過來拿了。在希臘軍隊的營帳中,因為有了使節被殺的前車之鑑,波斯使節也不敢輕易造次,估計也只能忍氣吞聲了。

箭雨下浴血抵抗的斯巴達人

波斯使節又用己方的長項騎射與弓箭來恐嚇斯巴達人,結果又被斯巴達人的豪邁與樂觀給消解了。溫泉關之戰時正值8-9月,地中海氣候區乾旱少雨,這對於頂盔摜甲的將士們而言無疑是折磨與煎熬,但斯巴達王借題發揮,由雨想到陰涼,從而將敵人箭雨帶來的恐怖消解在樂觀的幽默中。列奧尼達國王再次採用了語義替換的方法,從箭雨引申聯想到了真正的雨點,進而用“希望在陰影之下殺個痛快”,表達了自己的樂觀與決心。

簡短有力的“請便”在體現語言特別是外交辭令的禮貌原則時,又體現了己方的尊嚴與高傲。這樣的錚錚鐵骨,的的確確是不負赫拉克勒斯血統的真傳(斯巴達王族自認為是赫拉克勒斯的後裔)。

而在溫泉關之戰中,希臘人中就是因為兵力捉襟見肘,被波斯人抄了後路。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決定率領麾下的300斯巴達勇士和700其他城邦的戰士一起拖住波斯人,他在決戰前的早餐時間告訴部下,“今晚我們就要在哈德斯的冥府吃晚餐了。”這句話同樣運用了含蓄的引申義,即斯巴達人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準備。他從從吃早餐聯想到吃晚餐,但卻迴避了戰死的影響士氣的事實。風趣而意志堅定,既暗示了犧牲的必要性,又將死亡的威脅一筆帶過,樂觀,大度而豪邁。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奧尼達出征之前,他就告訴自己的妻子:嫁個好男人,生幾個好孩子(?γαθ?ν γαμε?ν κα? ?γαθ? τ?κτειν)。這裡列奧尼達已經預設了一個前提,那就是他會壯士一去不復返,暗示了自己英勇殉國的決心,也體現了他的鐵漢柔情。

箭雨下的斯巴達戰士堅持到最後一刻

以物擬人的修辭

三位斯巴達戰士

在以列奧尼達為代表的300勇士戰死後,人們給他立了一塊碑。碑上有一頭雄獅,碑文這樣寫道:“我雖然是百獸之王,但在我腳下長眠的人的面前,我連腳趾頭都不敢動一下”;後來還有那最著名的碑文“過客啊,告訴斯巴達人,我們在此堅守諾言,長眠於斯”(? ξε?ν‘, ?γγ?λλειν Λακεδαιμον?οι? ?τι τ?δε ,κε?μεθα, το?? κε?νων ??μασι πειθ?μενοι)。

這句西蒙尼德斯的詩句就是對列奧尼達的最佳致敬,因為“Leonidas”在希臘語裡,就是雄獅的後代的意思;而人們將墓碑擬人化,以石獅子的口吻表達對墓主人的哀思,本身也十分生動,類似的例子在希臘文化語境中十分多見,希臘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根據它們的正規化或者原型製作的,是有靈性的,所以當一名斯巴達戰士被敵人擊穿盾牌受傷,他說“盾牌,你背叛了我”;雅典藝術家菲狄亞斯在他的杯子上寫“我屬於菲狄亞斯”,都屬於這樣的妙用。

紡錘和箭頭看起來十分相似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的一場戰鬥中,120名斯巴達人罕見地向雅典人投降。原因是雅典人的輕步兵使用了弓箭這一遠端武器。而斯巴達人認為和“使用女人紡錘的人”戰鬥有辱男子漢的身份,無法體現男子漢在肉搏中的勇猛,於是選擇了投降。他們將箭比喻為女人的紡錘,不僅僅是因為箭頭看起來像紡錘,也是因為紡織是女性的工作,引申義是鄙視雅典人像女人一樣不敢近戰,這在荷馬史詩的年代就有體現。

斯巴達人將物品想象為會說話,有獨立意志的人,和希臘文化及其注重個人身心的獨立性,十分注重個人主義文化不無關係;和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混合式思維相比,這樣的比喻背後,是希臘文化注重主客二分,努力的尋找自我,透過他者和外物確證自我的過程。

女中英豪的傳世金句

盾牌是斯巴達戰士的半條命

作為戰敗者的女性親屬,但是這些斯巴達戰士的母親和妻子們又會怎麼看待他們呢?普魯塔克在《斯巴達婦女的話語》中,記錄了兩則斯巴達婦女的名言。

一則是斯巴達名將布拉西達的母親,對出征的兒子說的“with it or on it”:要麼舉盾歸來,要麼躺在盾上被人抬回。舉盾凱旋歸來以生還為前提,躺在盾上以戰死為前提,從字面意義出發,引申意是要麼戰死,要麼凱旋;還有一次,雅典婦女問斯巴達王后為什麼斯巴達男人能聽女人的話?說的是斯巴達婦女在公共場合與社會生活中有更大的自由,而對於其他希臘婦女而言屬於不守婦道。結果王后回答“because we give birth to the (real) men。”(因為我們能養育真男人)。這裡王后將男人由雅典女人所理解的男人(指的是丈夫)替換為兒子,因為男人既是丈夫更是兒子,所以男人們當然要聽斯巴達母親的話了。男人的存在自然是以母親為前提的,這又是一處巧妙的預設。言外之意是,斯巴達女性是男子漢的優秀母親,當然能駕馭他們;而斯巴達男兒也比其他希臘男人更出色。

文明6中的希臘英雄人物 列奧尼達國王的王后戈爾貢

由於斯巴達女性可以參加公共集會,可以大肆調侃男性,甚至裸露身體參與體育訓練,而且性風俗比較奔放。面對外國人對斯巴達婦女不守婦道的刁難,斯巴達人的迴應是:“我們國家沒有人會通姦。”

那個外鄉人又問道:“如果有的話會怎樣?”他回答道:“那麼,犯通姦罪的人必須賠償原告一條公牛,這條牛的頸子要長到能在臺吉都斯的山頂,低頭去喝下面優羅塔斯河裡的水。”這個人聽到這話感到非常驚奇,說道:“什麼!不可能找到這樣大的公牛!”吉拉達斯笑著回答道:“就像在斯巴達找不到通姦的人一樣。”這則故事中,除了類比的修辭手法外,斯巴達人還運用極端情況進行假設,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巨牛,所以斯巴達的婦女也不會通姦,斯巴達人用這種方式告訴外族人,在斯巴達,婦女通姦就是無稽之談。

除了以上的例子之外,逆向思維的運用也很常見。比如有個糾纏不休的外國人問斯巴達王德拉圖馬斯誰是斯巴達最優秀的人,斯巴達王回答道:“最不像你的人”,這句話雖然很短,但語義卻因模糊而變得豐富, 意蘊深長。因為一個詞本身就是一系列含義的集合。“最像你”:這句話概括了該外國人所有的特點,是一個語義集合A,而“最不像你”基本上就概括了與之相反的所有意思,也就是非集合A,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既然我們斯巴達人與你的區別最大,那麼你在斯巴達人中就是最不受歡迎的角色了,斯巴達人的文化自信與排外自傲可見一斑。

還有一次,雅典演說家批評斯巴達人不學無術,結果斯巴達王為了表明自己對雅典的厭惡,冷冷地回敬道:“全希臘只有斯巴達人沒有學會你們花言巧語的惡習。”這句話用個體與整體的對立有利的回敬了雅典人的抨擊;這種尖銳、極端但又不失幽默的修辭就是斯巴達智慧火花的閃現。

好戰軍閥的戰爭陰謀

亞里士多德 修辭學

綜上所述,換義、預設、語義逆反,轉移概念,以否定的方式構建集合等語用技巧,是斯巴達人常用的修辭手法。筆者認為,這與斯巴達社會的結構不無關係。

以下是筆者的深度分析。

斯巴達人一生都處於緊張的軍事訓練狀態

和教科書印象中的希臘城邦的航海-貿易-農耕運作模式不一樣,斯巴達是一個保守閉塞的強大農業城邦,相當長時間裡海外貿易並不發達。

斯巴達人的保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斯巴達在地理上佔有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迎風坡、希臘最富饒的梅塞尼亞平原。這讓斯巴達人用農業經濟就可以自給自足,缺乏對外開拓的熱情與積極性,這就是為什麼斯巴達人沒有積極參與殖民地開拓的重要原因。

征服了盡在咫尺的梅塞尼亞之後,當地算是成為了供斯巴達人剝削壓榨的殖民地,斯巴達要將巨大的國力與精力投入到對梅塞尼亞人的鎮壓中。雖然斯巴達這種奴役擁有相近文化的希臘同胞的制度為斯巴達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代價是斯巴達的手腳被束縛,否則外出作戰一著不慎戰敗後,心懷不滿的賣塞尼亞奴隸就會揭竿而起,類似的歷史就曾在斯巴達的鄰國阿爾戈斯上演過。阿爾戈斯在被克里尼米昂重創之後、上演過奴隸造反控制了國家機器的前車之鑑。因此驍勇善戰的斯巴達戰士對於外出遠征是心懷恐懼與不安的,因為他們無法既招前又顧後。再加上來庫古改革強化了社會的保守意識,所以保守而傳統的斯巴達社會對於外出遠征伯羅奔尼撒半島之外的領地是心懷疑慮的。因為和外界接觸少,缺乏對外的文化交流,所以整體文化不復雜,比較簡單,這就是簡短話語的現實根源,反應的是公元前6-3世紀,古希臘城邦繁榮時期,斯巴達文化領域的相對匱乏。

斯巴達的軍事強勢和文化貧瘠反差巨大

因為主要的精力用於軍事訓練和鎮壓奴隸,所以斯巴達人發展不出繁複的詩歌和戲劇,娛樂性文化活動基本上被軍事義務所取代,繁文縟節顯然不適合斯巴達社會的風氣。

斯巴達的領土有較好的農業條件

但是不甘心被其他城邦取代霸主地位的自尊心,又會讓斯巴達人在出兵與固守的張力中掙扎,所以長期處於戰備狀態的斯巴達人必須隨時準備作戰。而對於一個高度軍事化的社會而言,語言的準確性、經濟性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軍令式的語言需要用最簡單的字詞傳達最豐富的資訊,這就是語言的經濟性;

斯巴達人很少看得起外邦人

而斯巴達人在下論斷時,喜歡預設很多前提。比如“在冥府吃晚飯”就是以斯巴達勇士戰死為前提的。斯巴達對外國人回答道:“最不像你的人”是斯巴達最優秀的人。前提是斯巴達人是高貴的,外邦人是低人一等。稱雅典弓箭手是“使用女人紡錘的人”,是以肉搏等於男子氣概,遠端攻擊代表膽小怕事為前提的。自大,尚武,自豪,都是斯巴達人的語用預設前提所體現出來的。體現了斯巴達人的自負,但是預設條件越多,話語的通行範圍就越小,其實也從另一面,體現了斯巴達人的狹隘。

斯巴達人的排外 也是一種虛弱和不自信

斯巴達人的修辭就是這樣自然,筆者最喜歡的一則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兒子向斯巴達母親抱怨劍太短。

但是他的母親告訴他:劍太短,就自己上前一步!斯巴達人的修辭就是這樣,如短劍般一語中的,一劍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