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寧城縣糖廠那些事兒,送甜菜可是個危險的差事,最怕包古魯梁

寧城縣糖廠那些事兒,送甜菜可是一個危險的苦差事,最怕包古魯梁。

張少卿筆名藕根

老家在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八里罕鎮,這裡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沒有水澆地,完全靠天吃飯。小時候一到放學、放假就有幹不完的農活,最愁的要數給穀子拔苗兒,苗小壟長、半趴半跪腰腿痠疼。再愁的就是撿甜菜了,這甜菜是經濟作物,甜菜疙瘩能生產白糖,一年的重頭戲就是靠這點甜菜換幾個現錢啦。當時農作水平比較低下,都是靠人們用鎬頭來刨甜菜,然後再撿在一起,用驢車收到家裡面去,再點燈熬油地開始修甜菜。

有的農戶家裡種的甜菜多,就發動親戚朋友一起來修甜菜,在自己的院子裡架起電燈,一修就修到半夜,孩子瞌睡的,就在甜菜英子上睡著了。

糖廠裡收的甜菜需要去掉頭上的英子,還要去掉根鬚,剜掉每一個甜菜上的土塊兒。糖廠不來收,需要每家每戶送到規定的點上去。

小隊裡拖拉機比較少,送甜菜還需要排隊,送甜菜可是是一個比較危險又苦重的活計。到天義去送甜菜,要經過一段特別難走的路,那就是包古魯梁。

包古魯樑上有一個殯葬的火化爐,坡度大且陡,上坡重車容易爬不上去,下坡兒又怕剎不住車,特別是送甜菜的季節在冬季,遇上個下雪可就麻煩了,容易出車禍。

每到送甜菜的時候。就讓家裡人特別擔心。甜菜裝的滿滿一大車,上面兒還要摞起來很高,走起路來拖拉機都有點搖晃。拖拉機只有一個駕駛座位,送甜菜的人要把鐵鍬插在拖拉機的車廂上,然後坐在裝有甜菜的拖拉機頂上,晃晃悠悠的一路去送甜菜。

我的家裡送甜菜都是我的父親去,安全送去過完了秤,還得把一大車的甜菜用鐵鍬卸下去,又冷又苦重。

這也是家人等待最著急的時候,往往送甜菜的車要半夜才回來,母親只要是聽見有拖拉機的響動聲就要出門去瞭一瞭。

時間長了,母親練出了特別好的耳力,老遠就知道這個拖拉機是什麼型號的拖拉機,是重車還是空車,他都能聽得特別清楚。

送甜菜不是馬上就能結現金,只有等到年底才給全公社全大隊結現金,有的時候現金不夠了,只能發白糖。

父親是大隊的村幹部,小隊的甜菜款和白糖都在我家裡統一發放。鄉親們早早就到院子裡來了,抽著旱菸的、吃著餅子的、拿著面盆的、夾著口袋的,小孩子們也來來回回地跑在其中,每個人臉上的笑看著比糖還甜。

父親拿出糖廠返回的核銷單,念著名字開始結甜菜款,先發現金再發白糖。一張張嶄新的大團結(人民幣十元的)發到每一戶手中,白花花的白糖舀進人們的面盆口袋中。那時候家裡比較窮,白糖是一個稀罕物件兒,孩子們早就饞的不行了,看分到了白糖就用手抓上一把,就開始吃起來。

白糖的甜啊,早就把收甜菜時候的那點兒苦啊拋在腦後了。今天呢,就聊一聊糖廠裡邊兒的那些事兒。

地方國營寧城糖廠,位於縣城西4公里付家窩鋪村,1971年建廠,1978年投產,為寧城縣大型國營工業之一。

寧城糖廠

截止1985年末,廠區佔地面積36。6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2萬平方米,其中生產性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非生產性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總建設投資244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85萬元,人民銀行中短期貸款1956萬元,總額2672。9萬元,全廠共有職工1183名,其中助理工程師11名,技術員13名。

寧城糖廠的生產能力:1973——1978年為處理甜萊200噸/日,1978——1983年為400噸/日,1983——1986年為1000噸/日,至1986年第一季度,共生產綿白糖7。14萬噸,96度酒精2600噸,糖蜜酒3500噸,為國家積累資金達200萬元,是內蒙古自治區大型甜菜製糖企業之一。

1973/1974——1977/1978產糖期,共5個產糖期為200噸/日產糖期。平均日加工甜菜258。2噸,其中一、二個產糖期由於設計、機械裝置等問題均達到設計要求,三至五個產糖期,檢修了機械,改革了工藝,平均超過設計能力的25%,共加工甜菜14。68萬噸,產綿白糖1。82萬噸,平均每期產糖3640噸,共創產值2228。1萬元,平均每期445。62萬元,共完成利潤707。9萬元,平均每期141。58萬元。

1978年4月,被遼寧省評為“工業學大慶先進集體”。

400噸/日產糖期1978年2月,國家輕工部在本縣召開全國辦糖廠現場會議,提出一廠變兩廠,日處理甜菜400噸。

1978/1979——1982/1983產期,共5個產期為400噸/日產糖期共加工甜菜24。16萬噸,平均每期4。83萬噸,產綿白糖2。82萬噸,平均每期5640噸,平均日加工甜菜326。8噸,完成設計生產能力的81。6%。共創產值3915。9萬元,平均每期783。18萬元完成利潤658。3萬元,平均每期131。66萬元。

為了擴大生產能力,由200噸/日擴大到40噸/日,輕工部撥款150萬元,廠自籌25萬元,作為擴建費用,1977年月27日徵購貯甜菜土地141畝。

1981年1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委員會批准,將400噸/日的生產能力擴建為1000噸/日的生產能力。1982年4月28日擴建開工,1983年10月下旬基本

竣工

投產。

1983/1984——1985/1986產糖期,為1000噸/日產糖期。由於生產能力突然擴大,甜菜原料不足,管理人員缺乏經驗,新增人員素質差和裝置不配套,因而3個產糖期,共處理甜菜23。05萬噸,平均每期7。8萬噸。1983/1984、1984/1985,2個產糖期共虧損143。1萬元

後來由於上學,再也不參與農活了。再後來,農村也開始不種甜菜了,甜菜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糖廠的事兒卻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