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若在相聲界馬季,姜昆,郭德綱三人相比較,誰的創作表演水平更高

馬季,姜昆,按相聲界的傳承可以區分為:發揚、守成兩代。

一、馬季屬於在改革開放中期讓相聲這門藝術,重新在電視、廣播舞臺發光發熱的一代,在那個枯燥的,沒有任何娛樂節目的年代,給人們帶去了無數歡笑。馬季也是讓相聲藝術大量繁殖並普及的大師,他讓相聲走進了千家萬戶,他們那一代人的存在,讓相聲藝術在當時的興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姜昆剛剛入行,又藉著這一事業繼續狗尾續貂,無奈江郎才盡,馬上就進入了阿斗劉禪式的守成模式,空守蜀國三十年,連一個有本事的接班人也沒培養起來,能不被江湖所恥笑嗎?

再說到表演水平,馬季在業務上並不全面,僅佔說字,其它三方並不突出。姜昆26歲入行,屬於半路出家,他連貫口都過不了關。唯獨郭德綱,說學逗唱都很全面,幾乎沒有弱項,是近代相聲發展以來,業務最全面的一個。

二、郭德綱的發展史曲折,他往上層的團結能力就不能跟他們比了,為啥呢?

因為郭德綱可以說是游擊隊、野戰軍,自由式生長而來的產物,三兩個人,七八杆槍,艱難打下了一片根據地。在那個市場一片凋零,所有人都彎腰向“錢”看的年代,誰還關注相聲?誰還有閒工夫去聽相聲?但就是有這麼幾個野草般的人物,頂風冒雨,一路艱辛活了下來,愣是靠著小劇場微薄的收入養活了一批人。當某一天,人們有了閒工夫,有了閒錢,抬頭向前看的時候,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已經成長為一株參天大樹,給一批人遮陰,給無數人帶來歡樂的大樹

小編並不想給郭德綱歌功頌德,他和他的德雲社也有很多缺點,例如損天、損地、損搭檔,能把搭檔的祖宗八代罵個夠,能讓搭檔的三親六故“死”上幾萬次。他們有的笑點很俗,很無厘頭,而且得理不讓人,懟人懟得沒有朋友。所以造成其一面有很多朋友,一面又有很多“敵人”,喜歡的人趨之若鶩,不喜歡的人,恨之入骨。

而馬、姜等人還有一個體制內的身份,有了這個身份,會身不由己,所以他們的颱風很不穩定,有段時期是諷刺社會現象,有段時期又是歌頌社會。但無論怎麼突破,如何挽救,也難免這類風格走向了沒落。

三、相聲自進入姜昆時代以來,前期還可以靠人們的欣賞慣性繼續大紅大紫,可隨著人民群眾娛樂活動日漸豐富,有養貓的、養狗的、追劇的、追影的、追星的。姜昆們沒有創新,沒有紮根於民間,沒落於時代之後的那一套自然不受待見,早已出現淘汰徵兆。他也努力掙扎過,想去大海里自由遨遊,然而卻戲劇性地走向了反面,這也許是他自己也預想不到的結果吧!

總之馬、姜和老郭的生存狀態屬於兩種型別,一個正規軍旱澇保收;一邊是游擊隊吃穿用度靠戰場繳獲;一個像紅酒喝上去高雅,只有少數層次人喜歡;一個像大蒜辛辣刺激,但普及大眾。

所以時間久了,相聲界的正規軍就像大棚裡的花草,逐漸羸弱沒了生命力,而散養的大蒜們歷經風雨,一茬茬發芽開花,流入民間刺激著人們的味蕾。

難得的是郭德綱這株大樹,不斷地插枝嫁葉,成立了戲曲社、鼓曲社、太平劇社等專案,讓一些淪落在角落的曲目、傳統技藝,又重新煥發生命力。搶救了一批無人關注,瀕臨失傳的劇目,如京劇、評書、評劇、京韻大鼓、西河鼓曲,河南墜子等等傳統類曲藝。

試想,這幾項有可能賠錢的事業還有誰敢做?一些沒落了,沒機會出頭就可能要被遺失在歷史長河的曲目,還有誰在挽救?

郭德綱的這類行動和舉措不值得誇一誇嗎?姜昆和他的隊員戴志誠、李金斗、侯耀華們都幹了些什麼“事業”呢?讓咱也誇一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