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王鷗這次被罵,才不是wink的鍋,大眾的逆反早有徵兆!

如果說《追光吧哥哥!》裡杜淳的表演,是中年男藝人油膩舞臺的代表,那麼王鷗在浪姐裡的一個wink定格,就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年女藝人的油膩代表。甚至有人調侃:快油到能被點火燒起來的張大大

不過王鷗也是很拼了,立刻線上求一個wink的教程,似乎要“玩梗”。誰知遭網友無情拆穿—早年間這位姐姐的wink也是可以很漂亮。

已經39歲的王鷗無論是容顏還是身材,其實都算是保持得非常不錯,但就算如此也依然逃不過一個“wink”就陷入油膩的境地。

由此可見,當代網友大齡演員們對裝嫩這件事,容忍底線真的不低。

再年輕貌美的女藝人,也會有美人遲暮的那一天。但縱觀整個娛樂圈,能坦然接受老去這件事的女明星,好像真的不多。

wink不是原罪,裝嫩才是

有人說是因為wink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把控”的動作,稍微力度不對,就很容易翻車。不過回顧當年朱茵女神在《大話西遊》裡的驚鴻“wink”,簡直傾倒萬千影迷,讓紫霞仙子這個角色成為電影史上一大經典。

彼時的朱茵,只有24歲,正是一個女演員青春燃燒得最旺盛、最美麗的階段。所以無論她在《大話西遊》裡多無厘頭、多古靈精怪、多上躥下跳,大家都會由衷地心生喜愛。

因為這是恰當的年齡做恰當的事,演恰當的戲,詮釋恰當的角色,所以並未有任何違和感。

但在不恰當的年齡接不恰當的角色,似乎已經成為近些年來很多中年女演員為了逃避焦慮,不可避免會走入的一個“死衚衕”。

婦女演少女,再怎麼細膩的濾鏡,也遮不住隱隱約約的皺紋和老態,但營銷無一例外還要硬捧,聲稱歲月從不敗美人。

像劉嘉玲都52歲了還去挑戰新版《半生緣》裡27歲的顧曼璐一角,綁著一對雙馬尾盡力還原出歲月靜好的模樣,怎麼看怎麼違和。

為了掩蓋這種違和感,後期製作簡直將濾鏡開到最大,你甚至連劉嘉玲臉上的面板紋理都看不到。

最讓人想不通的是演員本人的自信,比裝嫩本身還強大。劉嘉玲聲稱自己很清楚這個角色一出來肯定會有很多爭議和質疑,但是她堅信“姐就是顧曼璐”。

不否認劉嘉玲的演技是一線女星的水平,但是可能連她自己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再精湛的演技,也無法完全抹平歲月留下的痕跡。

但裝嫩這塊,另一位劉姓女演員—劉曉慶的經驗,顯然比她豐富多了。

早在95版的電視劇《武則天》裡,已經40歲的她演盡了一代女皇武則天從16歲到60歲的傳奇人生,只是當時她的駐顏術實在令人欽佩,才不至於引發太多爭議。

或許從此有了自信,開始頻接與自己年齡跨度越來越大的角色,58歲接了《隋唐英雄傳》,而鄭國霖則是37歲,怎麼看都像是母子,卻要在劇中對著她喊“傻丫頭”,真是讓人想想就渾身起雞皮疙瘩。

也曾在被問到這一“敏感”問題時現場發飆,表示演員的工作就是“裝”,都是把自己放進角色裡,去體驗另一個靈魂的人生。

如果說“裝嫩”也是演技的一部分,那大概辣眼睛的只有欣賞作品的觀眾自己了。儀表和形體是伴隨著演員的“硬體”,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忽略“硬體”也會老化,一味以演技的強大去美化、去遮掩,其實何嘗又不是不夠自信的表現呢?

還有周迅,44歲時出演的《如懿傳》,開播第一集就被網友吐槽老相明顯,一點少女感都體現不出來。

最後連導演和製片人都不得不出面來替她“辯解”,聲稱是因為這幾場戲都是放在尾聲階段拍攝的,由於經歷了長時間連軸轉導致演員的狀態並不處於最佳,呈現效果才多少有些打折扣。

但連濾鏡和服道化都拯救不了的違和感,顯然不是這麼一句輕描淡寫的力挺所能掩蓋過去的。

周迅的態度相比其他女演員,顯得要“人間清醒”一點。她敢於大方承認自己確實存在年齡焦慮和容貌焦慮,甚至因為一直在想老去這件事,而長時間坐在沙發上哭泣。

如何展現一個女演員的演技?很重要的一條試煉法則就是看她能否hold得住長跨度的角色,也就是從年輕到衰老,各個不同階段的人物性格變化。

但是我們很清楚演員本人只能透過外在技術的修飾,使自己的狀態與不同階段的角色狀態相吻合。如此一來,就很難避免“裝嫩”或者是“扮老”的情況。

這麼一來,如何把握這個度,就成了考驗每位女演員的職業難題。但像以上提到的劉嘉玲、劉曉慶、周迅,顯然都在這道難關上敗下陣。

少女文化盛行,並非什麼好事

“扮嫩”扮得好的,自然也有,獲大家調侃“不演則已,一演驚人”的小陶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在抗戰劇《紅色》還是在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裡,小陶虹所展現的那一份嬌憨的少女感,都讓人為之稱絕。

細究其中緣由,一個是她天生的外貌優勢:深眼窩+笑眼,以及婀娜的身姿和體態。

另一個是她的不刻意,沒有把表演的重心放在呈現少女感上面,如此一來自然就沒有特別彆扭的觀感。

但面對大眾關於其“少女感十足”的稱讚,陶虹卻未在意。更是直言:這種文化盛行,只能說明男性的幼稚和不成熟。

網路上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男人很專一,因為他們永遠喜歡18歲的少女。特別是在亞洲的影視生態裡,少女的故事所佔的比例,要遠遠超過“婆婆媽媽”那一類。

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前者代表著青春與浪漫,後者只有瑣碎和一地雞毛。

久而久之,中年女演員的戲份越來越少,所有角色一概可以總結成婆婆與媽媽。往小方面說,是演員的困境,但往大方面談,其實是整個社會對某些問題的忽略。

有人會說好萊塢的女演員就無懼年齡焦慮,其實並非如此。只是西方戲劇文化承載的題材和內容更加豐富,他們有《致命女人》、有《絕望主婦》、有《大小謊言》,同樣是講中年女人的故事,卻能講出不一樣的韻味和精彩。

但如果把這群女演員放諸中國的演藝土壤上,卻很有可能是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

因為我們的藝術價值文化觀念是單一的,我們沉浸於滿屏的“年輕漂亮”,沉浸於土豪票房,卻忘了去關注精神品質和人文關懷。

好在我們的市場、我們的受眾已經逐漸認識到了這個嚴峻的問題,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但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從30+、40+女演員的身上發現,那一份獨有的淡定、從容和優雅,是其他任何年齡階段都無從取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