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20歲重慶知青,“嫁”給大他11歲,帶4娃的嫂子,如今過得如何

四川省南江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米倉山南麓,這裡的百姓世代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貧窮落後,直到現在才有了改觀。

在南江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生活著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張志遠的老人。歲月在老人的臉上留下了痕跡,但老人的氣質和打扮,和同村的村民有很大區別,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年長的村民,依然可以歷數他的過往,道一聲“這個人可不簡單”,年輕人則基本對他的經歷一無所知。

張志遠一家

張志遠不是本地人,49年前,他響應國家號召,在“上山下鄉”的浪潮中來到南江縣,成為一名知青。那時的他,不過是一個年近18歲的青蔥少年。他有無數次機會離開山村,回到生他養他的大城市去,但每次他都選擇了拒絕。為了報恩,他無怨無悔紮根在深山老林中,這一待就是數十年。

在張志遠堅守的背後,有著一段心酸的往事。那段時間,村裡人用諷刺仇恨的眼光看著他,對他的所作所為嗤之以鼻,恨不得讓他永遠消失。原因無他,因為他不顧世俗的偏見,“嫁”給了比自己大11歲,而且有四個孩子的寡婦,這在當時,絕對是爆炸性的事件。

那麼,在張志遠做選擇的背後,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他是如何度過這49年的歲月的?這一切,還要從張志遠下鄉插隊說起。

“上山下鄉”

下鄉插隊,報以溫暖

1972年,南江縣來了一個知青。這個知青剛到村裡,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都圍在他身邊,對他噓寒問暖。這是張志遠第一次到南江,他也是南江的第一個知青。

張志遠出生於1954年,在重慶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長大,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父母對張志遠十分照顧,從不讓他幹髒活累活,對他如同溫室裡的花朵一般。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反而刺激起張志遠的逆反情緒,他爬山、摸魚、掏鳥蛋,從來不怕危險。他認為,只有這樣,以後才能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18歲那年,張志遠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原因很簡單,當時正趕上轟轟烈烈的“上山運動”,數千萬青年踴躍報名當知青,到鄉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張志遠和同學們一起報名,加入這場洪流之中。

當張志遠道出自己的想法後,父母當場表示反對,自己的孩子從未受過苦,插隊的南江縣雖然離重慶不遠,但是出了名的窮地方,死活不讓去,與張志遠大吵了一架。但張志遠去意已決,他揹著行囊,踏上了下鄉的火車。父親站在站臺上,透過玻璃看著車廂內的兒子,從未哭過的他忍不住掩面痛哭。。。。。

張志遠沒有那麼的憂愁,他來到南江縣後,很快和當地的村民打成一片。生產隊也對張志遠這個第一個下鄉的知青十分重視,特意給他蓋了兩間“知青房”。但張志遠畢竟是一個城裡娃,那些農具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握在手裡都不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惹出不少笑話。

劇照

幸運的是,張志遠的隔壁住著一家六口,男主人名叫佘林海,比張志遠大12歲,總是悉心指導張志遠生產,對他如親兄弟一般。

張志遠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人生地不熟,佘林海不僅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工作,還經常對他的生活予以關照,妻子胡庭秀做了什麼好吃的,佘林海都會第一時間把張志遠叫到家裡來,一起吃飯,一起談心,給他講村裡的故事,讓他儘快融入。

佘林海一家六口人,下面有四個孩子,只有兩個勞動力,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飢一頓飽一頓,孩子們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如今多了張志遠一張嘴,條件更加艱苦。儘管如此,佘林海從不虧待張志遠半分,有好吃的都會留給他,讓張志遠在異鄉感受到久違的溫暖。在此後兩年的時間裡,張志遠在佘林海一家人的幫助下,漸漸適應了農村的生活,也成長為一個20歲的小夥子。

世間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什麼都在改變,這樣平靜的生活沒有延續多久,佘林海一家就遭遇到一場嚴重的危機。

1974年,佘林海下地幹活時,突然咳嗽不止,嘴角流出了血跡。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他,他患上了肺癌,而且已是晚期,時日無多。訊息傳回家中,妻子胡庭秀當場暈倒在地,丈夫是家裡的頂樑柱,如今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她年紀最大的孩子不過八九歲,都需要被照顧,彷彿天塌了一般。

就在這時,張志遠主動站了出來,接過了照顧佘林海的重任。那段時間,他每次幹完農活,都會騎著腳踏車到醫院,照顧這位待他如親弟弟一般的兄長,端屎端尿,什麼髒活他都毫不介意。

可惜的是,佘林海已經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他拉著張志遠的手,悲慼地說道:“我一生沒什麼遺憾,最放心不下就是庭秀和四個孩子,兄弟,你如果有能力,一定幫我照顧好他們!”

坐在病榻前的張志遠早已淚流滿面,他鄭重許下諾言:“大哥你放心,只要我有一口吃的,絕不讓嫂子和孩子們捱餓,你的恩情我會記一輩子!”

一個青年許下的誓言,他遵守了一輩子。

劇照

信守承諾,“嫁”給嫂子

佘林海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只剩下胡庭秀和四個孩子相依為命,幸運的是,她得到了張志遠無私的幫助。張志遠開始頻繁出入胡庭秀家,砍柴燒水,下地幹活,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幹,而且向四個孩子傳授知識,教他們讀書,讓他們感受父親般的溫暖。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他是這家的男主人。

張志遠懷著報恩的想法幫助胡庭秀一家人,思想要多單純有多單純,但這一義舉在村民的眼中變了味道。說來也不難理解,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胡庭秀一個寡婦,經常接待張志遠這個單身漢,有時到很晚才分別,難免遭來別人的閒言碎語。

一時間,風言風語在村子裡流傳開來,有的村民在私下議論“張志遠是在學雷鋒啊”“什麼學雷鋒,我看他是西門慶”“一個知識分子,竟然做出這麼猥瑣的事情來,噁心”。村民們在背後指指點點,商量著要向生產隊舉報,讓張志遠永遠消失。一些不懷好意的單身男青年,鼓譟著趕快把張志遠趕出村去。

漸漸地,這些流言傳到胡庭秀耳朵裡,她輾轉反側,坐立難安,找到張志遠,讓他以後不要到家裡來,他們母子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張志遠明白鬍庭秀的意思,但單純的他認為,自己信守諾言,幫助大哥的遺孀,到底有什麼錯?為什麼在村民口中變了味道?

胡庭秀離開後,張志遠一個人想了很久,他只有留下來,才能不辜負大哥的臨終囑託,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胡庭秀結婚,名正言順。

於是到第二天,張志遠又找到胡庭秀,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胡庭秀當即表示反對:“我比你大11歲,還是個寡婦,咱們在一起,豈不是壞了你的名聲?”

張志遠沒有多說,只留下一句:“事到如今,只有我能幫助你。”雖然殘忍,卻是事實。

胡庭秀還來不及反對,張志遠就把行李搬了過來,又拉著胡庭秀去領了證。從那天起,張志遠這個年僅20歲的小夥子,“嫁”給了31歲,而且有4個孩子的寡婦胡庭秀。

知青勞動

放棄返鄉,堅守山村

張志遠和胡庭秀結婚,兩人有了名正言順的關係,村民們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又恢復了和張志遠的關係,但考驗他的歲月才剛剛開始。

胡庭秀四個孩子都很懂事,親切地喊張志遠“爸爸”。張志遠聽後很生氣:“不許你們喊‘爸爸’,記住,你們的爸爸只有一個,他姓佘!”

張志遠有了家庭,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養家餬口,掙到足夠多的工分,生產隊有什麼勞動,他都第一個衝在前面。村民們一起去扛竹子,別人一次扛五六十斤,他扛一百多斤,還多次往返。為了節省糧食,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幹得又是重苦力,經常餓暈在工地上。

張志遠的傾力付出都被胡庭秀看在眼裡,她開始仔細端詳起身邊這位比她小11歲的丈夫。兩人雖然結婚,但只是名義上的夫妻,晚上都要分房居住。在張志遠日復一日的溫暖之下,胡庭秀的心融化了,兩人終於成為真正的夫妻,而且又生下一對兒女。

劇照

張志遠勉力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從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變成一個滿臉滄桑的中年人,堅守在山村。他不是沒有動搖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知青紛紛返城,他的父母也在重慶給他找了很好的工作,留在山村度過餘下的光陰,還是返城實現自己的抱負?

胡庭秀不想讓自己的丈夫為難,她主動開口:“你回去吧,你屬於那裡,我是農村人,只適合種地。”

張志遠沒有說話,緊緊握著妻子的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知青辦的同志得知張志遠的故事,都被她偉大的奉獻精神所打動,不再勸他返城,而且給予他實質性的幫助,將1200元安家費交到他的手上,希望這個八口之家能過得更好,有朝一日成長為參天大樹。

既然選擇留在山村,張志遠就做好了義無反顧的準備,他帶著一家人度過無數風風雨雨,將膝下六個子女都撫養成人,讓他們飛出了大山,成為了國家棟梁。而他自己,則始終堅守著對大哥、對妻子的承諾,奉獻了自己的大半光陰,仍在山村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