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劉邦和朱元璋為何能在千萬起義軍中拔地而起,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呢?

中華歷史五千年,大一統的王朝也經歷了十二個,但是在這個十二個王朝中,只有兩個是農民起義建立的,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第二漢朝和倒數第二個明朝,作為開國皇帝,劉邦和朱元璋有何能耐,為何能在千萬起義軍中拔地而起,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呢?

關與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都源於他們二人的性格。

首先,擇優而錄,不論是劉邦還是朱元璋,都有這個共同的優良品質。不管他們在起義之前如何,取得天下之後又如何,但是在起義中,他們都能在眾多的人才中選擇出最合適他們的輔助者。

比如劉邦,雖然蕭何從開始就陪伴著他,更是他原來的上司,可他獨特的魅力能夠讓蕭何不計較個人利益,欣然接納張良和韓信二人,更為難得的是,面對將來助他奪取天下的重要人物,不論他心中怎麼想,在人前都表現出了一種掃塌相迎的真摯感覺。

朱元璋更是如此,在大局未定之前,對劉伯溫更是禮遇有加,不計較他和元朝眾臣的曖昧關係,對他用而不疑的態度感動了太多人,甚至在當時的智囊李善長的眼中,也都接受了劉伯溫這個大才。

這其中雖然有蕭何與李善長的容人之量有關,但更是和他們二人擇優錄用的能力脫不開關係。

其次,用人不疑,自古有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真正能做到這個地步,相信大多數的人都難以實現,而劉邦和朱元璋卻能做到。

比如在四年的楚漢之爭中,雖然韓信和劉邦兵分兩路,但是相比與韓信掃蕩諸侯的節節勝利,劉邦作為主公屢戰屢敗難免讓下面的人生二心,在這種情況中,劉邦不但不對韓信加以制約,更是在彭城之戰後,對韓信自封齊王的要求欣然接納。

雖然我們都知道,劉邦其實早就對韓信有了必殺之心,可從來沒有表現出來,仍然一如既往的加以重用,直到奪取天下,才開始對韓信下手。

朱元璋更是如此,在北元朝廷的勢力撤出江南之後,面對眾諸侯的爭霸事業,他仍然聽從了屬下的勸告,實行“高築牆,多存糧,緩稱王”的策略,忍住了稱王稱帝的慾望,這同樣是對屬下的信任。最終在積蓄強大的力量之後,將張士誠和陳友諒一舉擊潰,奠定了半壁江山,隨後驅逐北元,完成了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從南到北統一的壯舉。

最後,馭下有方。眾所周知,無論哪個皇帝在打天下之時都對屬下部署寬厚以待,可一旦取得天下之後便會開始清算,劉邦和朱元璋同樣如此,不過不同與那些失敗的農民起義軍,他們比較沉得住氣。

劉邦面對盧綰韓信之事,並沒有不論青紅皂白便發兵討伐,而是採取利用天下百姓的百姓,將其從地方上分化隔離,從輿論上和現實中都嚴重削弱了他們的力量,從而不動聲色的就平定了叛亂。

朱元璋的手段就比較高明瞭。面對藍玉胡惟庸的胡作非為,始終保持不聞不問的態度,直到他們目中無人,得罪眾人之後,才舉起了屠刀。

劉邦和朱元璋二人的做法雖然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不光是殺雞儆猴,更是給其他人量度出尺寸。雖辣手,卻也是馭下最直接有效的警告。相比與李自成,他們二人都用了最簡單的方法,而消除了陰溝翻船的威脅。

劉邦和朱元璋能夠在眾多的起義軍中,從一個基層出身的白身成為皇帝,拋開他們二人出眾的才能,獨特的性格也有著巨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