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真人偶像房子塌了,虛擬偶像能趁虛而入嗎?

現在的流量明星和他們的粉絲,應該都很怕微博的熱搜。

當吳亦凡、張哲瀚們,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改行拆遷之後,“塌房”成了娛樂明星的另一種歸宿。

每當一個真實偶像出事之時,那些動輒幾千萬的粉絲可能才是真正的“意難平”,“為你歡呼,為你打榜,為你夜不能寐”,但終究是錯付了。

娛樂圈的集中塌房,又讓資本們把注意力轉移向了虛擬偶像。

中國有80%的網民都有追星行為,喜歡追虛擬偶像的佔63。6%。

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市場規模為34。6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2020年虛擬偶像帶動周邊市場規模為645。6億元,預計2021年為1074。9億元。

2020年上半年,每個月就有4000多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全年有32000名主播在B站開播,同比增長40%。

今年7月,虛擬偶像組合A-SOUL成員貝拉直播生日會,被打賞的價值200萬的“大航海”,成為第一個達成萬艦成就的虛擬主播。

放眼全球,虛擬偶像也呈現出火熱態勢。

2020年4月,美國饒舌歌手Travis Scott用其虛擬人身份在遊戲《堡壘之夜》裡舉辦了一場名為“天文學”的直播演唱會,收穫上億次的觀看,Travis Scott本人更是成功“撈金”2000萬美元。相較而言,從2018年到2019年,他每場真人演出的收入大約為100萬美元。

虛擬偶像一時間爆火,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虛擬偶像玩家數量眾多,但生成有關的虛擬內容仍然需要很高的費用。由於品質和需求的差異,虛擬形象製作週期和成本差距也很大。

那麼,在真人偶像風險不斷之下,虛擬偶像有多少進退的空間?虛擬偶像到底有沒有未來?

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虛擬偶像:被忽視的產業

當無數粉絲在微博、小紅書叫著“哥哥”的時候;當狂熱粉絲為了一張愛豆生日會不惜花上千上萬去購買門票的時候;當各路粉絲為了表達“支援”狂買專輯的時候,那些真人偶像彷彿一個又一個“信仰”矗立在流量舞臺中央。

高價出場費、上億元資源價值,這屆真人偶像的熱度居高不下。

而在真人偶像之外虛擬偶像也在悄然成長,這些早年僅出現在小眾愛好者中的虛擬“符號”,而這一次,卻因各路“房子塌了”而隱有異軍突起之勢。

國內較為著名的也是最先實現盈利的為“洛天依”。

在2016年,洛天依登上了2016年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之後陸續在國內多家主流電視媒體平臺上亮相,在這一系列“拋頭露面”之後,洛天依粉絲數量和身價都隨之上漲。截至當前,洛天依在微博擁有509萬粉絲,已經能夠到了一箇中型流量偶像的門檻。

像洛天依一樣的虛擬偶像並不在少數,例如英雄聯盟的K/DA,拳頭公司的True Damage。

抖音、B站、小紅書這些平臺也不斷湧現新的虛擬博主。

阿喜就是最近抖音上爆火的虛擬博主之一,2020年10月誕生,僅靠8個影片就迅速漲了18萬粉。單是一期頂著捲髮器做表情的影片,就獲得23萬贊和900多萬播放量,這讓打造真人網紅的MCN機構豔羨不已。

選擇在小紅書出道的AYAYI,僅憑一張大頭證件照,這位面容潔白、神情冷峻、沒有瞳孔的三眼皮銀髮少女,一個月就收穫了280萬瀏覽量和11。1萬的收藏點贊,漲粉4。9萬。

翎也迅速崛起。翎於2020年5月出道,主攻時尚領域,在微博擁有8萬粉絲,已經登上Vogue雜誌,接到特斯拉的廣告,並且參與綜藝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

市場紅利的誘惑下,網際網路公司再現喜好跟風的老毛病,大廠小廠,紛紛入場。

三星虛擬助手Sam小姐姐突然火了起來,把虛擬偶像再次拉高嗨點。由於這個虛擬美女的形象有點火辣,還有點中西合璧的美貌顏值,讓網友們直呼“新老婆”。

愛奇藝做虛擬偶像選秀,推出虛擬樂隊“RichBoom”。騰訊聯合《王者榮耀》,推出虛擬偶像男團。位元組跳動、樂華娛樂合作成立虛擬偶像女團A-SOUL。摩登天空與萬像文化成立虛擬偶像廠牌No Problem等。

除此之外,明星們打造個人虛擬形象,迪麗熱巴的“迪麗冷巴”,黃子韜的“韜斯曼”……花西子、屈臣氏、KFC等商業品牌也創造出虛擬代言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即使在當前仍屬小眾的賽道之中,虛擬偶像是當之無愧的“悶聲發財”。

而在逐漸壯大的虛擬偶像行業市場背後,則有著多重渠道用以變現。

流量生意:虛擬偶像也逃不出圈

1990年,日本推出首個虛擬偶像林明美,她來自於動漫《超時空要塞》,憑藉動畫人物超高的人氣,動畫公司借勢推出其定製專輯,該專輯曾登上Oricoon(日本公信)榜單,這被視為虛擬偶像的鼻祖。

當然,更為讓人熟知的則是拳頭公司在2017年推出的四人K-pop女團K/DA,旗下英雄聯盟本就擁有億級玩家,超10億潛在受眾,所以融合了英雄聯盟角色的虛擬偶像女團,在S8世界賽上一經推出,就斬獲粉絲不斷,最終的結果是同款面板大賣,吸金無數。

在此之後,也有不同行業的虛擬偶像陸續推出,例如樂華娛樂推出的二次元女團A-SOUL、韓國SM公司推出的Aespa。

而虛擬偶像主要的變現方式和真人偶像大為不同,真人偶像大多走向拍廣告、拍戲、上綜藝、做代言等途徑,咖位越高,費用也就越高。

而對虛擬偶像來說,主要分為四個變現途徑,其一則是透過線上線下演講會,例如最為著名的初音未來,已經連續多年發起生日演唱會,往往座無虛席;要麼則是釋出的專輯,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例如洛天依首張專輯就拿下了超50萬張的好成績。

其二則是形象IP授權,授權給硬體軟體製作商,用於開發相關周邊、實體店、軟體遊戲等,例如洛天依限定手辦在鹹魚能夠賣出5000元的高價,足以看出其IP的影響力。

其三則是一些新興業態,例如直播、短影片,你無法想象在2020年,洛天依的一場直播帶貨坑位費竟然高達90萬,當然,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是技術支出,但這樣的價格,在國內一眾真人偶像中,咖位也是相當能打,畢竟薛之謙的坑位費也不過12萬。

139天之內,B站單個主播收入最高的是虛擬主播向晚(Ava),一天營收125萬元。資料顯示,向晚的這場直播時長2。8個小時,直播中的付費人數達1。17萬人,付費大於9元的人數達9217人。

其四就是作為品牌代言人,因為完美形象不會人設崩塌,品牌方完全不用擔心帶來的負面輿情。

洗護品牌100年潤髮官宣“翎”為最新代言人,與跨次元虛擬偶像強強聯手,官宣訊息一公佈即引起網友熱議。

頂著粉紅色頭髮的Imma來自日本,ins粉絲數30多萬,大牌廣告同樣接到手軟,青睞她的金主包括SKII、迪奧、耐克還有宜家。

這些都是由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偶像,都正在真金白銀的賺錢,但都產生了真實的影響力。

如果虛擬偶像能夠在直播帶貨中繼續發力,因其技術成本外,幾乎無額外消費的特質,虛擬偶像可以大有作為。

那麼,虛擬偶像有多少想象力?它能夠替代真人偶像嗎?

虛擬之困:虛擬終究是虛擬

縱觀所有虛擬偶像的變現途徑,我們可以發現,其運營模式更接近於一個IP運營,運營路線也更接近網紅,而不是偶像,單從營收來講,虛擬偶像也需要具備流量價值,才能有變現的可能。

但從成本來講,人物設計、作品產出等,虛擬偶像的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在初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屬於初期投資較大,回收週期長的買賣。

也就是說,無法保證花重金投入的虛擬偶像一定能賺到錢,如果沒能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營收支撐,背後的工作室和團隊,只能宣告失敗。

一個較為殘酷的資料是,目前國內實現盈利的虛擬偶像只有一個洛天依。

對大多數虛擬偶像來說,盈利需要長期主義,需要大量的時間來不斷培養IP,結果也不能保證成為一個成熟的虛擬偶像。

而對真人偶像來說,國內的造星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包裝、選秀、出道、再“售賣”,背後的娛樂經紀公司已經實現了真人偶像工業化生產,想要製造一個“真人偶像”可能只需要幾個月,可能是是一場綜藝,甚至是一條微博,而捧出一個虛擬偶像,可能長達數年。

虛擬偶像更接近“物”,而不是人。真人偶像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有血有肉”,不論真人偶像如何,她/他身上的“真實”往往是一大賣點。

“人設”、“故事”、“經歷”,真人偶像有著磨滅的人生細節在其中。在飯圈看來,賦予真人偶像的還有“養成”的眼光,即見證愛豆的“成長”,這些是虛擬偶像所不曾有的。

當然,虛擬偶像有著永不存在的“風險點”,那就是永遠也不會“塌房”,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使在真人偶像被曝出負面新聞時,依舊選擇追隨的狂的粉絲依舊不少。

虛擬偶像的安全性並不值得作為一個強賣點,它們更需要做的,還是基於技術層面的內容IP。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2019年,微博、奇光影業、超次元等十家企業聯合發起成立國內首支虛擬偶像發展基金,預計投資一個億用來扶持挖掘虛擬偶像優秀人才和專案,打通產業鏈,聚焦虛擬偶像的內容創新。

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虛擬偶像這些年成長的規模之塊,但實事求是,這“一個億的小目標”連網友戲稱的“一爽”都比不上。(按照張恆說法,鄭爽77天收入1。6億,平均日收入208萬,年收入為6。4億)

真人偶像的泡沫太多,也能看出虛擬偶像的當下微小的想象力。

當然,真人愛豆的演唱會門票搶不到,洛天依、初音未來的演唱會門票一樣也搶不到。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天眼查、艾瑞諮詢

圖片來源:網路

明星八爪娛:真人偶像接連塌房,虛擬偶像的生意如何?

深燃:虛擬偶像,難逃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