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學術之林|探究大轉型時代的七大社會心理問題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普遍社會心理問題。在衣食住行匱乏基本上都已經解決了的今天,有哪些普遍的社會心理問題?

《中華讀書報》所薦圖書《社會心理學的時代實踐》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圖書作者俞國良教授在書中指出了七大關鍵問題:

一、自我和諧目標與國民幸福感。

二、人際知覺偏差與國民信任感缺位。

三、社會比較效應與國民安全感缺失。

四、權力認知與腐敗現象。

五、死亡心理與自殺現象。

六、文化變遷與中國新興社會階層心理。

七、“一老一少”(老年人、青少年)問題。

《社會心理學的時代實踐》,俞國良著,商務印書館2021年12月第一版

全文如下: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普遍社會心理問題。中國社會心理學領軍者、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教授的新作《社會心理學的時代實踐》,正是這樣一部專注於嚴肅、科學地探究今天這個大轉型時代中國普遍社會心理學問題的學術專著。

本書共分九章,系統論述了社會心理學在國際及國內的起源與發展情況,運用社會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分析社會心理現象和梳理社會心理特點,並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與領域,旨在為社會進步與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

在衣食住行匱乏基本上都已經解決了的今天,有哪些普遍的社會心理問題? 俞國良教授精心挑選了七大關鍵問題:自我和諧目標與國民幸福感、人際知覺偏差與國民信任感缺位、社會比較效應與國民安全感缺失、權力認知與腐敗現象、死亡心理與自殺現象、文化變遷與中國新興社會階層心理,以及“一老一少”(老年人、青少年)問題,分列單章予以嚴肅探究,抽絲剝繭,直抵問題的核心。

比如大家非常關切的權力認知和腐敗現象,由於政治敏感性和精緻的利己主義流行等,許多社會心理學家並不願意觸及這個重大問題。但俞國良教授以一名社會心理學家的高度學術敏銳度與社會責任感直面權力認知和腐敗現象,深入探究了“權力認知研究的現狀與進展”“權力滋生‘腐敗’的社會心理學分析”“問責是社會心理學不可忽視的概念”,以及“反腐倡廉是一場持久的‘心理戰’”,從社會心理學作了深刻剖析,給我們帶來啟發。

社會心理學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社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及變化規律。由於人天生就是社會性的動物,兩個人就組成最小的社會,所以人的各種心理必然具有無法分離的社會性。因此,無論研究哪個物件與領域的心理學,其實在本質上都是廣義的社會心理學。例如,兒童學業發展在心理學研究的具體分類上屬於發展心理學,但是,兒童學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不僅僅是兒童自身的父母遺傳及其家庭,更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密不可分。因此,《社會心理學的時代實踐》在第九章以兩節分別研究了“社會經濟地位對兒童學業發展的影響”和“多元文化價值對青少年榜樣選擇的影響”。

又如幸福感的研究。幸福感是一種強烈的個人感受,而且個體對幸福的感受差異很大。對社會心理學家而言,研究幸福感就需要研究測量和影響因素,還需要從更廣的社會轉型與發展變遷的角度來看國民的幸福感。《社會心理學的時代實踐》的第三章集中研究了“幸福感:測量、影響因素及其進展”“自我和諧目標:模型、測量與影響因素”和“社會轉型:國民幸福感的震盪與變遷”,為廣大讀者展示了個體與國民幸福感的鮮明時代性。

俞國良教授在該書《自序》中說:“作為一名學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特別是一名與我國改革開放同步成長、已過天命的‘中年學人’,我很想為這個如火如荼的新時代、可圈可點的社會轉型期做點事情,留點記憶。無奈受條件和學識所限,雖有一腔熱血和一片忠誠,也只能盡心盡力、嘶破嗓子喊上幾聲,不僅僅是為學術服務於社會實踐搖旗吶喊,也是為處於復興中的華夏民族承擔一個子民的義務和責任。我想,這也是一名社會心理學工作者應該具有的基本操守!”《社會心理學的時代實踐》一書的出版,落實了他的這個想法——一名社會心理學家強烈希望用學術研究觀照現實社會問題的樸素想法。

(原文標題:《大轉型時代的七大社會心理問題》,載於《中華讀書報》2022年8月17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