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三個單元20部劇目 “北京故事”小劇場演出大情懷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2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近日正式開啟為期一個半月的劇目展演活動。

1982年,當代中國第一部小劇場戲劇《絕對訊號》誕生於北京人藝,這種新的話劇形式為擁有新思潮的年輕藝術家們開闢出全新的戲劇陣地。今年既是中國小劇場戲劇誕生40週年,也是“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品牌設立10週年。2012年,原市文化局設立“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累計推出180餘部劇目、近400場演出,表演形式多樣、藝術門類豐富、劇目題材多元,為廣大青年戲劇工作者提供了展示交流平臺。

2022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以“奮進新時代·戲劇向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20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優秀小劇場戲劇作品,為首都觀眾帶來40場精彩演出。同時,還將舉辦戲劇工作坊、雲上展播等不同型別的10餘場公益活動。透過平凡故事對映時代變遷,以文化人,以藝通心,拉近戲劇與觀眾的距離。

2022年“北京故事”20部劇目的線下展演,分為“經典傳承”“北京特色”“新人新戲”三個單元,涵蓋話劇、戲曲、音樂劇、舞蹈劇場、偶劇、新空間作品等多個藝術門類。既有關注現實和當下生活的原創現實題材作品,也有用新形式演繹的經典改編作品;既有剛上演便備受好評的新創劇目,也有久經市場考驗的成熟劇目;既有多種形式融合和創新的小劇場戲曲,也有新鮮靈動的舞蹈劇場、人偶作品和備受觀眾喜歡的新空間沉浸式作品。

在“經典傳承”單元,既有對中國傳統劇目、經典文學作品的解構、重塑,也有對國外經典作品的本土化移植。其中,北京人藝致敬小劇場40週年新排話劇《長椅》是前蘇聯劇作家蓋利曼的名作,由馮遠征擔綱藝術指導、楊佳音擔任導演,著名演員於震、辛月聯合出演;北方崑曲劇院創作的崑曲《西廂記·紅娘》,以經典名作掀起崑曲文藝復興新美學;國話“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出爐的優秀作品《薊州疑雲》,以懸疑方式現代化轉譯古典文學;同為“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不在梅邊在柳邊》改編自《牡丹亭》,跨時空探討女性自我追尋;山東省呂劇院的呂劇《歸·源》改編自明話本小說《蘇知縣羅衫複合》,採用呂劇傳統樂隊編制,剝繭抽絲揭秘驚天命案;中國評劇院首部原創小劇場戲曲《染》,將美學、繪畫藝術、戲曲藝術多元並置,將傳統評劇音樂與現代音樂完美結合;凌空評劇團小劇場實驗戲曲《月下斬貂》,以更為客觀的人文視角詮釋當代質感的詩意情懷。

“北京特色”單元集中了一批反映北京“一城三帶”及“四個文化”特色的作品,以濃郁的京腔京韻彰顯小劇場戲劇風采。黃盈編導的京味話劇作品《我這半輩子》,藝術再現老舍的前半生;北京市曲劇團《我這一輩子》改編自老舍同名小說,是白愛蓮導演首部北京曲劇作品,也是是北京曲劇真正意義上的首個小劇場劇目;《豆汁兒》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製作,展現北京特色家庭關係和代際傳承,被譽為“最有煙火氣的話劇”;話劇《愛有來處》是北京萍蹤雲影打造的“民國戲劇三部曲”之一,以日常婚姻生活表達質樸生活哲理;歸舟劇社帶來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的話劇《孤獨者》,展現一個彷徨者的人生困境;家庭輕喜劇《又見老爸》由北京佳諾文化出品製作、臺灣心靈治癒系導演李宗熹執導,以柔軟故事觸動觀眾心房。

“新人新戲”單元聚焦近年來湧現出的優秀原創作品,為新人、新戲、新創作搭建舞臺、提供平臺,扶持、鼓勵青年劇作者多出精品,以此助力青年戲劇工作者在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話劇九人推出民國知識分子話劇《春逝》,以短小精悍形式描摹民國女性成長;改編自卡夫卡小說的獨角戲《一隻猿的報告》,用極簡舞臺呈現猿的三重困境;寧夏遙劇場帶來的人偶互動劇《奶奶的詩》,透過童稚視角闡釋祖孫親情;一臺好戲出品的《大象之歌》來自法國莫里哀獎最佳作品獎,在全球長演不衰,中文版同樣引起廣泛關注;舞蹈劇場《摔在地上的世界》採用戲劇、戲曲等元素以及英語、法語等多種語境之下,探討生存與愛;開心麻花音樂live秀《燃燒》以沉浸式戲劇解鎖娛樂新方式;中間劇場出品話劇《萬能機器人》由楊婷執導,以天馬行空的想象描繪人類未來圖景。

除劇目展演外,本屆“北京故事”還囊括了戲劇工作坊及雲上展播等公益活動,從知識普及、藝術欣賞、精品分享、技能傳授等多方面開展活動,不斷增強“北京故事”品牌影響力。戲劇工作坊活動涵蓋獨角戲、影偶劇、舞蹈劇場等多個門類,面向不同受眾群體,邀請觀眾體驗不同的創作形態,透過參與舞臺幕後創作,親身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雲上展播將集中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湧現出的優秀小劇場戲劇進行集中展演,體現近年來小劇場戲劇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廣泛性,突出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及文化特色。

未來,“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將繼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彰顯藝術特色與傳播主流價值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展演平臺、孵化基地、實踐場所”的平臺功能,探索建立小劇場劇目帶動精品創作長效機制,提升小劇場戲劇的藝術水平,推動北京成為優秀小劇場戲劇創作高地與傳播碼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