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時隔31年再獲金雞獎,她說做演員是一輩子的事

擇一事、終一生。

2022年11月,鷺島,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表演藝術家奚美娟憑藉在電影《媽媽!》中的演繹,時隔31年,再度獲封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時尚芭莎》在這一盛事落幕後半個月,與奚美娟達成了這次獨家對話。我們詢問了二度封后於她而言的感受、意義;也由《媽媽!》中她飾演的馮濟真談及她長期以來與“戲中人”們之間保持的有度的關聯和距離感。

在一個瀰漫著“標籤”“概念”的世界裡,奚美娟秉持的藝術觀始終沒改變,她對自己塑造出來的角色的自我要求無非是簡簡單單四個字——“有血有肉”。

BAZAAR 對話表演藝術家奚美娟

“你愛這份你所選擇的職業,這是最大的原動力”

Q

這第二尊金雞獎盃對您的整個生命來講,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嗎?還是另外的什麼,我們很好奇。

奚美娟:

談不上錦上添花。我也確實沒有因為得獎,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獎賞。但是我確實也挺高興和欣慰的,因為我這一代的文藝工作者,像我這樣幾十年堅守在自己選擇的專業上的人其實很多。

只能說我是一個蠻幸運的人,做電影30年,兩次拿到了金雞獎,這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事,我自己很滿足很欣慰。

Q

《媽媽!》上映的時候,製片人尹露曾經在接受《時尚芭莎》採訪時談到了一點,她說您這一代的演員有非常多可貴的品質和能力,在《媽媽!》中被更多地看到了,她覺得非常欣喜。在您的觀察裡面,與您同年代的演員都有哪些寶貴的地方呢?

奚美娟:

是這樣的,我們自己都不會覺得我們身上有多少寶貴的東西,可能對你們年輕人來說,你們覺得我們的堅守很寶貴,我們那麼愛自己的演藝生涯或者表演專業,可以一輩子就做這一件事……

但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專業人士正常的工作態度,但我們自己不會這樣說。

尹露說得也很對,因為她作為監製、製片人,在做電影的過程當中可能遇到過很多我們這一代藝術家,所以她的感慨我覺得是蠻真實的。

Q

您曾經有過在職業生涯裡面覺得“我可以停下來歇息一下了”的時候嗎?

奚美娟:

應該沒有吧。因為我從來沒想過要停下來。

我也算是擇一事終一生的那一類人。

還有創作的原動力去工作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所以沒有想過要停下來。你學的是這個,你做的就是這份專業,你現在還不算太老,你停下來了以後要幹嗎呢?真沒想過要停下來。

《媽媽!》劇照

Q

精於一個專業數十年,是否有過在其間遇到與自己的侷限性相撞的時候?

奚美娟:

我聽到你說侷限性,這是一個常態的東西,沒有一個人是沒有侷限性的。

可能有少量的真正的複合型人才,真正的天才,什麼題材都能做得很好,但我肯定不是那樣的天才。

Q

您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意識到這個真理了嗎?那麼以您的性格,是怎麼面對自己的侷限性的呢?

奚美娟:

是這樣的,侷限性和你願意去嘗試所有的東西是兩回事,這不是一個話題。侷限性,就像我剛才說的肯定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它並不影響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甚至在我這個年齡段的時候還想去嘗試一種我沒有嘗試過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人積極的態度。

就像你們做的是時尚,我一直認為時尚真正鼓勵的是人們熱愛生活,你有這種原動力,你才會去觀賞和體驗。

實際上創作也是一樣的,所以在這點上來說,你剛才說的那個問題跟年齡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Q

一直以來支援您“不停下來”的原動力是什麼?

奚美娟:我覺得真正的原動力是你愛這份你所選擇的職業,這是最大的原動力。

如果說你不愛這份職業了,你只是為了生存在做一件工作而已,可能這個原動力就會差很多,甚至沒有原動力,憑著經驗也許能做得還不錯,但是那種心底真正能夠使你在遇到一個難題的時候可以再自我啟動的原動力,可能就會喪失。

《媽媽!》劇照

02

“我不能只是順勢而為了,要「激」自己一下。”

Q

遇到後輩向您討教,希望您給出一些經驗或提醒時,您一般會如何迴應?

奚美娟:

實事求是說,我給不出答案。實際上沒有(對所有人都適用的)經驗,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也是千姿百態的,所以我想,許多事情只有自己可以去喚醒自己。

生活當中也不是那種經常要去做人生導師的人,我個性不是這樣的。

Q

這種對自己的喚醒、重啟,對您來講是經常在進行的嗎?

奚美娟:

平時生活中是無意識的,我所謂的重啟可能是這樣的,比如說在影視創作中——不是僅限於中國電影,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演員過了50歲、60歲,就不再是業內創作的重點人群了,我們說白一點,你去演“大女主”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

那麼在遇到《媽媽!》之後,針對我個人來說,我需要一次重啟。那種創作的原動力或者創作的激情,或者說“在場感”,你還在不在?你還能不能觸控到生活的本質、人物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可能需要一次重啟。我不能只是順勢而為了,要“激”自己一下。

《媽媽!》劇照

Q

在這個“激”自己的過程裡,對自己需要有點狠嗎?您怎麼把握這個手勁?

奚美娟:

所謂激自己有兩個結果:一個是你已經啟動不了自己了,你對很多東西已經遲鈍了,對生活也沒那麼敏銳了,你無能為力了;還有一個就是你的敏銳度還在,你對生活的關注、對角色所傳遞的深度含意的領悟力還在,這種重啟本身只是需要做到專業上的歸位而已,其他東西都沒有缺失。

我覺得我屬於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主觀上希望能看到作品更深一層含義的那類演員。事實上這種敏銳度跟演員的年齡也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Q

敏銳度有天生的部分,是不是也要在後天不停地訓練和學習?

奚美娟:我們經常說演戲演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這裡的文化不是你讀了幾本書、寫了幾篇文章,不是的,是你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大文化的感悟和領受。

實際上不是隻有我們文化藝術界的人需要這種敏銳,各行各業,如果說你缺失了這個特質,人就可能在精神上懈怠下來。說穿了,這是各行各業共通的東西,從事我們表演藝術專業的,對生活的敏銳度更是很重要的品質。

《媽媽!》劇照

03

“能看懂就看懂了,看不懂你也不要強求”

Q

《媽媽!》中的馮濟真身上的知識分子顏色,您在演繹的時候可以非常自然貼切,我可以這麼理解嗎,這個角色多多少少有一部分是您“回到自己”的狀態?

奚美娟:

知識分子的含義很寬泛。演員所扮演的角色完全“回到自己”,和自己一樣,其實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們的工作是在塑造一個角色。

但像影片中馮濟真這一類女性知識分子身上的氣質與氣味,我是有些熟悉的,確實也有氣味相投的地方。你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會在其它採訪當中被問到,

實際上演員不可能去真正像自己藝術創作當中的某一個人物,但可能會有一些共性的東西,比如說知識分子的堅守、價值觀等等。但演員本人不可能去等同於某一個角色,所以我是不喜歡這麼去推論的。

Q

那您會把一些屬於自己的,也許是創傷的、脆弱的、迷惑的東西,放在角色裡去完成一個自己的釋放嗎?

奚美娟:

應該還沒有遇到過一個集這麼多迷惑與脆弱創傷於一身的角色讓我去釋放。

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是不一樣的,這才是這份工作有趣的地方。

在我確定去塑造某一個角色的時候,一切都是從角色的需要出發,我會尋找到這個角色最準確的一些表達,我不會那麼具像地說想要把自己的什麼東西放進去。可能有一類演員會這樣,但我在自己的從藝生涯中,一般不大習慣去這樣做。

Q

所以如果想了解您是什麼樣的人,是不大可能透過您的作品能夠得到答案的,對嗎?

奚美娟:

你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覺得從作品中,多少是能看到一些藝術家本人的審美情趣甚至價值觀的吧。所謂文如其人戲如其人,指的可能還是理解作品的角度,以及希望透過自己的表演與對劇本的解讀,傳遞些什麼的意思。

怎麼說呢?

可能一般人看東西也較淺表,比如某位演員擅長演苦情戲,也許人們會聯想到這位演員生活中是否也會不順利,所以他/她對角色理解的這麼深,但事實也許恰恰相反也不一定。我也確實不是一個希望把生活與工作混為一談的演員。

《媽媽!》劇照

Q

一直以來您都給我們一種有距離感的感覺,剛剛聽您講完這個故事,我們就在想,哪怕是再獨立的人,再想保護某種自我的人,有一些時刻,也是希望自己能夠被人看到和被人懂得的吧。

奚美娟:

以後如果你和我熟悉了,你會發現,我其實是一個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人呢。話又說回來,實際上,能看懂你的早就看懂了,看不懂你的也不要去強求,這是我的人生觀。

Q

您在之前有過因為被誤解或者被誤讀帶來的困擾嗎?

奚美娟:

當然。在今天這個資訊發達並有些紛亂複雜的時代發展階段,對許多人來說,這些都是難免的吧。

Q

那您就再給我們講講,這麼多年來為什麼能一直演得這麼好呢?

奚美娟:

你說表演有什麼法門嗎?實際上就是沒有什麼法門的,

我覺得就是按照藝術創作的規律去投入這份工作,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而不是概念化的人物。

我是非常警惕和反感概念化的。

Q

概念化不是方法和技術,對嗎?

奚美娟:不是,它是一個認知。

監製/寧李Sherry

編輯/Timmy

採訪&撰文/呂彥妮

圖文排版/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