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5000字解讀: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到底好在哪裡?

春節期間,有朋友問我最喜歡周星馳哪部電影,我毫不猶豫回答《唐伯虎點秋香》。

朋友不解:“《唐伯虎點秋香》當然是極優秀的喜劇電影,但在藝術性上差點意思,似乎無法和周星馳的《功夫》《大話西遊》《喜劇之王》相提並論,怎麼在你心目中能排在這些電影前面。”

純喜劇電影,這是觀眾對《唐伯虎點秋香》最大的誤解。《唐伯虎點秋香》極其出色的娛樂性,掩蓋了其光芒萬丈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這部電影在當年獲得了票房冠軍卻與各大獎項失之交臂,在今天依然如此,被無數電視臺和新媒體重播但一般也認為是一部閤家歡電影,是一部讓人卸掉包袱可以大笑兩個小時的爆米花電影。

很少有人探討這部電影背後蘊含的思想表達以及傳統人文價值重構,甚至很少有人探討停留在表面的多元文化元素與當代流行文化碰撞所產生的效果。當然也很少有人意識到,這部取材自傳統戲曲《三笑》的《唐伯虎點秋香》,固然有經典的秋香三笑留情,也有唐伯虎那三次癲狂大笑。

唐伯虎三次癲狂大笑的場景分別是:四大才子玩耍時拿著摺扇左搖右擺大笑、面對八個如花似玉嬌妻扮鬼臉大笑、結尾點到石榴姐時後仰大笑。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理解了唐伯虎這三次癲狂大笑,就理解了這部電影。

當然,這是我們解讀《唐伯虎點秋香》的第一篇,先不討論唐伯虎這三次瘋癲大笑,試著從一些讀者能接受的角度來聊聊這部電影好在哪。

一、流行符號

一部優秀的文化作品,一個顯著的標誌在於它能留下哪些名句、名言、名場面以及我們今天網路流行語說的“名梗”。簡而言之,它是否能孕育一些流行於市井或廟堂之間的文化符號。

我說一句“昨個兒不舒服,如此說來倒是我的不是了”,你多半能猜到這是林黛玉要來了;提到白居易《長恨歌》,你可能會吟誦幾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各路短影片中“馬什麼梅”的老梗一出,你也可以接上“馬冬梅”。

這就是文化符號。

《唐伯虎點秋香》就是一部孕育了無數名句、名言、名場面、名梗的電影,這些文化符號流傳至今,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簡單盤點幾條。

2019年,微信公佈“微信年度表情資料之最”,捂臉笑的表情榮登榜單。這個表情包的靈感來源就是《唐伯虎點秋香》,微信團隊介紹,因團隊中一名設計師非常喜愛周星馳誇張搞笑的“捂臉”動作,片中唐伯虎坐在房頂上哈哈大笑,順手捂住臉,掩飾無奈,於是便開始設計了現在的“捂臉表情”。

現在我們提到某種動物叫“旺財”,提到某種動物叫“小強”,多半也能知道說的是狗和蟑螂。這兩個稱呼中,前者是因《唐伯虎點秋香》出名,後者直接源出《唐伯虎點秋香》。

9527早前是周潤發《監獄風雲》的一個平平無奇的數字,後被《唐伯虎點秋香》引作唐伯虎進入華府當下人時的代號,一炮而火。

在2005年前後,手機彩鈴火爆一時,“紅燒雞翅我喜歡吃”的鈴聲長期位居彩鈴排行榜TOP10。

至於“含笑半步癲”“以你的智慧我怎麼唬得了你”“對穿腸噴血”“風華萬代石榴姐”“祝枝山以身作畫”“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胸間”“小強,小強我和你相依為命”“賞花賞月賞秋香”“如花摳鼻孔”這種名臺詞名場面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在周星馳所有電影甚至所有港片之中,論流行文化符號之多,就算《大話西遊》也難以與之媲美。

有必要說明,能否流傳下名言、名句、名梗,只是優秀文化作品的皮毛優勢,不是核心。就好比你老誇金庸小說文筆精練、想象宏大、武功招式設定有趣,那就是捨本逐末了。

二、多元文化匯聚

《唐伯虎點秋香》取材於戲曲文化,但卻神奇地包羅永珍,囊獲了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各類文化形態,且沒有唐突之感。

它既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又融合匯聚歐美西方文化以及日韓文化;它有一板一眼的正統文化(比如唐伯虎的服裝扮相很考究),又反常地引入某種亞文化(比如SM);它既有古典文化,又有現代動漫文化;它既有所謂高雅文化,又不乏所謂低俗文化。

多元素材匯聚,多種文化產品和文化形態交相輝映,好不精彩。在上世紀這部電影就火爆東南亞,如果今天的宣傳家們想對外推銷這部電影,甚至可以往“一帶一路”上靠。

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唐伯虎點秋香》至少包含了中醫、快板、詩詞、戲曲、國畫、對對子、音樂、中國武術、幕僚、私塾先生等十多種代表文化,就差舞龍舞獅子了。這些文化形態當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服務於人物和故事。比如寧王請的御醫給唐伯虎把脈,這是傳統中醫文化中的“切脈”。唐伯虎為了裝病不出門就使了點把戲,把脈象弄亂,亂到音律節奏響起,又響起了中國古曲《將軍令》。

還有對對子PK和賞畫這個橋段,很值得深思。對對子和吟詩作畫一樣,在一些高階場景往往是用來助興的,而這一次對對子、賞畫,背後是兩大權臣的針鋒相對甚至生死PK,只是電影的喜劇效果淡化了權臣PK背後的血雨腥風。電影中寧王帶著大隊人馬來華太師府,顯然不懷好意,假若沒有唐伯虎助陣,一家人都可能被打入大牢,無數人頭落地。

在西方文化方面,每每出現總用戲劇化誇張效果呈現,使得觀眾認為癲狂的表演是恰當的、不會出戲。四大才子出場走的“貓步”,是惡搞T臺模特秀,頹廢風貌躍然紙上;西洋打擊樂和東方快板結合,一浪接一浪,折服了華夫人等一眾侍女;祝枝山和石榴姐在柴房的“美女與野獸”偷情橋段,無疑是SM文化的高光時刻;乞丐扮相的唐伯虎被秋香“充滿愛的笑”吸引,背景音樂來源於《彌賽亞》,是基督徒耳熟能詳的聖樂。

在當代流行文化方面,更是夾帶無數彩蛋。東淫西蕩男色北賤的設定,取材於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兵器譜排名的設定,取材於古龍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結尾唐伯虎點秋香使用的龜波氣功,很顯然取材日本動漫《七龍珠》。唐伯虎初見秋香被感動,袍子無風而鼓,鴿子飛出,這是吳宇森電影的經典橋段。唐伯虎和華夫人的那段含笑半步癲臺詞,是現代廣告文化的妙用。

另外補充一點,有人說這部電影場景切換很是“突兀”,是不是剪輯上出了問題?其實這是引用了戲曲舞臺幕布切換的手法,一個個幕布切換配合故事推進,不拖泥帶水。這種手法在周星馳後續的很多電影中會應用,很是考驗演員的舞臺表演能力,演不好就會弄巧成拙。

有必要說明,多元文化匯聚是為了增加故事的生動性和可看性,是為了讓複雜的思想表達透過大眾化的文化載體傳遞給大眾,依然不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

三、各種諷刺和隱喻信手拈來

周星馳電影有幾個里程碑時間節點,1992年不得不提。從1992年開始,周星馳的電影有了“靈性”,我因為筆力有限無法解釋清楚這種“靈性”。橫向對比,金庸小說從《射鵰英雄傳》開始有了“靈性”,此二位大師的靈性是相通的。

在1992年之前,周星馳的電影《賭聖》《逃學威龍》《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整蠱專家》也取得了巨大商業成就,尤其《賭聖》《逃學威龍》兩部商業片在票房上和《唐伯虎點秋香》不相上下,但藝術性卻無法相提並論。1992年之前的電影,我更願意稱之為周星馳喜劇電影,1992年之後的一批電影(不包括《行運一條龍》和《千王之王2000》這種玩票電影),我更願意稱之為周星馳喜劇藝術電影。

《唐伯虎點秋香》《武狀元蘇乞兒》《功夫》《大話西遊》《國產007》《少林足球》《食神》《鹿鼎記》《喜劇之王》《九品芝麻官》等電影,堪稱藝術上乘之作。

這些藝術電影,有對婚姻愛情的戲謔和顛覆,有對朝堂政客的戲謔和顛覆,有對宗教文化的戲謔和顛覆、有對市井文化的戲謔和顛覆。透過周星馳特有的表演,對可能的一切進行重新解構,進而出現一種全新的文化現象,我們姑且把這種文學現象稱之為“後現代主義文化現象”。

《唐伯虎點秋香》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各種文化反解,各種諷刺和隱喻信手拈來,如果有人拿著解讀《讓子彈飛》的放大鏡來解讀《唐伯虎點秋香》,會發現這部電影真的很有貨。

由於篇幅有限,我隨便說幾條。

比如,賣身葬父這個橋段,就很值得反覆解讀。唐伯虎和賣身葬全家的慘人去華府“求職”,求得一份下人的工作,不是比誰更有本事,不是比誰更吃苦耐勞能把髒活累活幹好,而是比誰更慘。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幾年前國內某綜藝節目,選手能否晉級也不是比誰表演更好,而是比誰更慘,當年“中國比慘秀”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還有,華府為什麼只買一個人,不覺得很奇怪嗎?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以華府的實力,買下兩個人也綽綽有餘。下一個場景中,有一個特寫鏡頭,一兩個人能幹的活卻讓三個人一起幹,這是編導團隊有意為之,告訴觀眾華府可以提供更多崗位,但就是得讓你們底層內卷。

自古以來,這種大家族門閥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底層越內卷,統治才能越穩固。

所以,我們注意到了,華府的家丁下人還有一套完善的晉升體系(丫鬟侍女也有對應的晉升體系),這是一套禁錮思想、維護統治的絕佳體系。其中,最低等的下人位置卑微,地位和狗相當,所謂“低等下人與狗不得入內”“。再往上還有中級下人、高階下人,只是我們的主人公華安天賦異稟直接連升多級晉升伴讀書童,擁有了與高階丫鬟調情打鬧的資格。

不過再怎麼升級,這幹人等在華府眼裡依然只是下人、家犬、物件而已。後來取代西賓老師的華安還是下人,武狀元是家犬,秋香也只是華夫人可以隨意許配的物件而已。華夫人隨意一句“我就把秋香許配給你”,揭示一切。

再比如八大嬌妻打麻將這個橋段,也很值得玩味。《百花爭豔圖》被用來當桌布、《唐寅詩集》被用來墊桌腳、《百鳥朝鳳圖》中的鳥頭被用來粘么雞,這一幕有多重寓意。其中一重寓意是與前一幕中的“神仙美眷,羨煞旁人”對應,形成反諷效果,你們以為我唐伯虎過得很幸福,其實你們以為的不一定是你們以為的。另外一重寓意是與開頭的“把這一筐垃圾放在門口”對應,諷刺世人跟風不識貨,垃圾固然是某些人心中的寶貝,寶貝也是可以用來墊桌腳的垃圾。

華夫人外出禮佛這一幕,更是可以反覆咀嚼。“官船出行”“超大排場”“施捨饅頭”“我去和方丈聊聊” ,這些設定勾勒出來華府的基本面貌,這是一個《紅樓夢》式的超大家族,喜好排場、面子至上、愛慕虛榮,特別擅長營造樂善好施的人設。至於這家寺廟,不用說,大機率也是由華府供養。這種家族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家一樣,外強中乾,看似一片祥和,實則各種問題和矛盾處在爆發邊緣,相關主理人只是假裝看不見罷了。

華太師無能怕事、華夫人霸道不講理、華府上下不學無術,自然孕育雞鳴狗盜之徒。華府外高大華麗的“華府西門”,與華府內的藏汙納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比對藝術創作手法,在這部電影中比比皆是。

片中還有多處場景明喻大明朝精神面貌頹廢,四大才子游手好閒,祝枝山好賭,文徵明愛男色,高官子弟低能,老師是黑社會等等不一而論。當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主創方借明朝風貌隱喻當今時代,把90年代的香港以及東南亞社會問題囊括其中。

注意,這裡的“社會問題”要加引號。因為在二次元、LGBT、亞文化群體越來越龐大的當下,喜好SM的石榴姐和喜好男色的才子可能會被認為是思想解放的先鋒旗手。

四:藝術性和思想性

評價一部文化作品,一般可以從三個層面分析,分別是:技巧性、藝術性、思想性。這“三性”相互關聯,一層高於一層。

在技巧性層面,《唐伯虎點秋香》已臻化境。這部電影在型別上,可以算作古裝片、愛情片、戲曲片、喜劇片、動作片、音樂片、閤家歡電影,甚至劃歸家庭倫理片也不突兀;在創作手法和技法上,有正敘、倒敘、插敘、空間蒙太奇、快慢鏡頭切換、長短鏡頭切換、電腦特效等等,教科書裡涉及的手法無所不包;電影的場景佈置、服裝設計、音樂、武術指導、剪輯、演員表現力等等,也達到了當年一流水準。

另外,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有中國香港的,有中國臺灣的,有中國內地的,放在今天也很“政治正確”。

在藝術性層面,《唐伯虎點秋香》也從多個層面表現其藝術張力。“原來人世間最美的笑,是充滿愛的笑”“八個一起上吊,簡直何其壯觀”“吃完回家玩老婆”等臺詞所涉及的橋段和場景,都是這部電影藝術張力的具體體現。這些橋段或平常、或瘋癲、或低俗,背後則是或開闊、或無奈、或自嘲的藝術白描。

尤其“吃完回家玩老婆”這句臺詞之後的縱情大笑,可以與周星馳《食神》“黯然銷魂掌”的藝術核心相媲美,都是情到深處難自抑的體現。只是庸人不知,把前者看作無厘頭,把後者看作裝深沉。

《唐伯虎點秋香》的藝術性還體現在一幕幕舞臺劇式的場景,這些場景有的高度還原老版《三笑》(64版),有的形不似而神似。可能是臺詞和劇情過於瘋癲,弱化了這部電影在大眾層面的藝術感知力,我教大家一個辦法:觀看時把電影靜音,重點關注幾個畫面,比如求佛、摺扇、小橋、甩袖、跳舞等,把這些畫面截圖欣賞,極具古典美感。一個人靜靜品味,會發現這是一個審美的世界。

在思想性層面,以我的品鑑水平尚無法分析其思想表層(前文我說過,理解了唐伯虎那三次癲狂大笑,才能理解這部電影以及它是思想性),因此這個部分略過不談。

不過,我可以提個思路——用多重矛盾法分析,略窺《唐伯虎點秋香》思想高度。

《唐伯虎點秋香》的多重矛盾包括階級矛盾、世仇矛盾、情感矛盾、內部矛盾、門閥矛盾、文化矛盾、貧富矛盾等等,這些矛盾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大矛盾套著小矛盾,既推進了故事劇情發展,又昇華了影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期待有緣人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