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不得不說,最終的院線片實在是有些低迷。所以,我們才持續踩雷。

上週聊過羅素兄弟監製,王大陸、宋佳主演的《超級的我》。本週則是大家帶來安妮寶貝(慶山)原著改編的《八月未央》。

截止目前,本片在豆瓣上萬人評分,得分在4分左右浮動多日,最終得分

包括在貓眼和淘票票,同樣只有6。9分,和7。5分。

在他們兩家,這也算很低了。

可能有一件事情,會讓大家感到很驚訝:儘管安妮寶貝的作品曾經風靡一時,但實際上,這只是她的作品第二次被搬上大銀幕(僅指改編成電影)。

上一部當然就是五年前非常成功的《七月與安生》,由曾國祥執導,讓兩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馬思純拿下了金馬獎雙黃蛋。

理所當然地,我們對這部《八月未央》也會感到很好奇,會有所期待。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部電影的評分,四捨五入也就是《七月與安生》的二分之一。

實際上這部電影單從主角陣容來看並不弱:鍾楚曦、譚松韻和羅晉主演。

而在劇情上,前者號稱是後者的姐妹篇,所以故事大體走向也很接近。

兩個女孩子一個是嚮往婚姻和愛情的乖乖女,另一個則離經叛道,特立獨行。

這個男人同樣也是乖乖女的完美男友,但是卻在即將談婚論嫁的這個節骨眼上,愛上了叛逆的閨蜜。

而故事的結局,也是男人遠走他鄉,女生一個死了,一個獨自撫養孩子。

接下來,我們就嘗試來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兩部電影作為“姐妹”,卻有著如此截然不同的命運。

實際上,《八月未央》的誕生,比你想象中要早得多。

在一篇報道里我們看到,其實導演李凱早在2007年就已經寫好了劇本,並且還在一個創投會里得到1萬元獎金和100萬拍攝資金。

之後,歷經11年的艱苦歷程,影片終於在2018年開機。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居然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集三角戀、撕逼、一夜情、車禍、家暴、割腕自殺、未婚先孕……眾多古早味噱頭於一體的離奇劇情。

就,還蠻精彩的。

鍾楚曦所扮演的未央,是一位深受原生家庭所傷害的、沉默寡言的女孩。她的母親因為被男人傷害過,所以從小就肆意打罵唯一的女兒。

迷惑的地方來了,她之所以會和譚松韻成為好友,是因為對方長得很像自己的母親(學心理學的可以解釋下)。

於是你會發現,影片始終在兩種畫風裡橫跳。

一邊是懸浮影樓風的國產都市愛情片,俊男美女,陽光明媚,時不時就穿插各種美麗的上海空鏡頭。

一邊是黑暗驚悚的國產恐怖片——當我說恐怖片的時候,是非常認真的恐怖片。

以下這些鏡頭,都會出現在影片中。

沒錯,為了表現女主角原生家庭的噩夢,導演直接將這拍成了一部……彷彿是偏執母親追殺年幼女兒的驚悚片。

鍾楚曦老師這個反應,也是很適合演恐怖片了。

於是你會看到有豆瓣網友稱,本片成功開創了一種國產型別片:

接下來,羅晉所扮演的好男人朝顏,和女友譚松韻已經相戀了十年,決定談婚論嫁。

但在與女朋友的閨蜜鍾楚曦短暫偶遇之後,他居然一秒就愛上了她。

並且貢獻了以下令人頭皮發麻的臺詞。

相信我,任何人念這些臺詞都不行,即使是羅晉念也不行。

當然,鍾楚曦也不甘示弱,為我們貢獻了以下更加令人頭皮發麻的內心獨白。

上面這些臺詞,也許,放在書裡面,是可以的,會讓讀者覺得浪漫、覺得文藝。

但是,把他們變成臺詞,原封不動念出來,就太罪孽了!

要接受這樣的語言酷刑。

而又有哪個心智正常的觀眾,在聽到主角們一本正經地念出這些臺詞的時候,不會尷尬到腳趾摳出一套魔仙堡呢?

與此同時,影片始終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懸浮和不接地氣感。

整部電影看下來,你會發現主角們的日常生活,似乎永遠都是在抽菸、酗酒、蹦迪(宛如三分之二的謙哥)。

以及為愛痛哭。

劇情甚至都不連貫,像是無數個狗血的橋段,被強行拼湊在一起,始終給人一種很強烈的割裂感。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一場戲,恰好發生在主角三人共度的跨年夜。

上一秒鐘,他們還在晴空萬里的廣場上看跨年倒數的煙花。

下一秒鐘,你也不明白為什麼,鍾楚曦已經獨自跑到了荒無人煙的地方,開始爬山。

電閃雷鳴,大暴雨說下就下。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羅晉好巧不巧地出現,孤男寡女在暴雨裡共同爬上了一座燈塔,最終他們擦槍走火,發生了一夜情。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對不起,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我是很真實地笑場了。

因為這時候的我,彷彿已經聽到主創在對觀眾咆哮:

看我們這打光!

這排程!

這溼漉漉的氛圍感!!

美不美!!

浪漫不浪漫!!!

但是在一部合格的愛情片裡,情感的張力,所依賴的當然不是濃烈的濾鏡和誇張的打光,而是男女之間的荷爾蒙。

而很不幸,在這部電影裡,你看不到荷爾蒙,甚至也看不到人物。一切當然都是最套路、最粗淺的表達。

男女之間的愛情,就是喘息,顫抖,潮溼的雨,看似激情四射、實則非常模式化的吻。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女生之間的友情,通篇就是兩個女生抱在一起,頭靠著頭。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失戀後的痛苦,當然就是痛哭、嘶吼、肝腸寸斷。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最後,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但閨蜜之間總是要爭吵起來,來一場毫無理由的大撕逼。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假如人物和劇情都只是木偶人一般的情感空殼,那麼無論如何去修飾外在,都只會讓人覺得蒼白和矯揉造作。

理所當然,觀眾的大腦裡也始終只有一個詞:無病呻吟。

這時候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同樣是閨蜜情,《七月與安生》裡是如何表達的?

其實只用了一個非常小的細節:「女性內衣」。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在最開始,兩個小女孩在一起洗澡,她們好奇又害羞地討論,要不要穿內衣。

這是典型的閨蜜式話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與此同時,又巧妙地帶出了青春期的女性性啟蒙,以及她們對於成長的嚮往。

接下來,穿內衣的七月,和不穿的安生,恰好表現出了兩種女性對於身體的態度,也暗示了雙方截然不同的人生觀。

而最終,在那場最高潮的閨蜜撕逼戲裡,內衣作為核心元素也再一次出現了。七月用它來羞辱安生——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女性價值觀對於另一種的審視。

於是,這也成為了兩人決裂的關鍵。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作為貫穿全片的線索,「內衣」背後有著相當豐富的隱喻,關於性別、成長和身體。而它所蘊藏的含義,也在隨劇情和人物的發展,而不斷去變化。

在某種意義上,這的確也是影片的神來之筆。

它活靈活現、真實、生活化,看似不經意的一筆,卻觸及了所有女性共有的經歷和體驗。正是像這樣的細節,才填滿了一部電影骨架之下的血肉,才能夠真正勾連起觀眾的共情。

但是很顯然,在《八月未央》裡,這樣的細節是不存在的,甚至於你看不到主創在這方面哪怕最基礎的嘗試。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沒有真實的人物、沒有鋪墊充分的情感、更沒有任何的生活氣息。

一切始終都是真空的、蒼白的、符號化的。

當然,某種程度上,你不能說這完全是原著的錯。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畢竟《八月未央》的原著,本來就只是一本小說散文集裡的一個短故事。在相當有限的篇幅裡,故事原本就沒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和框架;人物的三角關係,更多也只是一種符號。

如原作者安妮寶貝自己所言,《八月未央》只是早期的習作,是一種情緒表達,用來表達內心的“頹廢、消極、質疑和迷惘”。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但是,為什麼會選擇將這個並不那麼完整的、二十一年前的作品,搬上銀幕呢?

顯然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出於商業的考慮。

因為這個故事是《七月與安生》的“姐妹篇”。

但實話實說,《七月與安生》的成功,是因為曾國祥成功地講了一個閨蜜搶男人的三角戀故事嗎?

當然不是!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恰恰相反,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七月與安生》,正因為這個故事跳脫出了“三角戀”的框架。

《七月與安生》是一部雙女主青春片。

看似兩位女主角都在搶奪“家明”,但其實家明是誰並不重要, 在這個故事裡,男人和愛情,都並非敘事的核心,而只是一個符號。

真正有血有肉的,是七月與安生本人。她們一動一靜,一個內斂,一個外放;她們的成長軌跡,也恰好互為映象,形成女性精神世界的一體兩面。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在這個層面上,女性視角,是《七月與安生》的創新所在。而這樣一種視角,也恰好是國產青春片里長期所缺席的。

但是《八月未央》呢?

顯然,這部電影是沒有任何女性視角,甚至於看不到任何性別思考的。

這只是一個爛俗的言情故事。

影片中所呈現的,就是你能想象到的,最老套、最無趣的那種三角關係。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雖然我們從不喜歡用三觀來評價一部電影,但是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三觀……確實比較離奇。

不同於《七月與安生》中止於曖昧,在這部電影裡,出軌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因為閨蜜與男友一夜情,所以男友選擇了與原女友分手。

而最終,原女友為愛自殺,閨蜜則懷了男友的孩子。在影片的結尾,她給對方打電話,問他能不能重新接受自己。

於是在這個故事裡,男人又重新變成了敘事的核心——

他害得其中一個女人自殺,又給了另一個女人一個孩子。而他所做的,只是遠走高飛。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時下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叫做「雌競」。

意思就是女性們爭奪男權的恩寵、並站在父權視角去凝視並要求其他女性。

而這部電影裡的三角戀,顯然就在無形中演變成了某種雌競。

當然,兩位女主角的愛情觀,也都非常老套、爛俗,並且本質上都是“以男人為天”。

譚松韻就不說了。她的角色是一個終極的戀愛腦,因為與男友分手,就直接選擇了割腕自殺。

而鍾楚曦呢,她所扮演的未央看似對男人疏離、不信任,但這並非是一種獨立,更像是一種無病呻吟的頹廢愛情觀。

《八月未央》: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卻有著讓人看起來很美的人物形象

而她對於好友的諄諄教誨,“男人是不會對一個女人從一而終”“一個男人的好壞取決於他的女人”這種臺詞,更是古早得讓人發笑。

問題是,這已經是2021年了啊!

我們想要看到女性價值、女性敘事和女性成長。

我們想要看女性之間的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和互相理解,而不是她們又在為了一個軟弱的、不負責任的男人大打出手,要死要活。

假如五年前的《七月與安生》都能做到這一點。

那麼,為什麼到了2021年,我們反而還要繼續忍受《八月未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