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清朝官員錢陳群是什麼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

導讀:俗話說得好:“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一個人在鬱郁不得志的時候,往往會心灰意懶,對生活失去了希望,甚至會一時想不開而尋短見。這個時候,人是最為脆弱的,也是最需要別人幫助開導的,如果在此時能夠得到旁人的開導和指點,也許就會一掃心底的陰霾,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從而發憤圖強,迎來嶄新的人生境界 。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個這樣的例子,這是一件發生在清朝年間的真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錢陳群。錢陳群是浙江嘉興人士,自幼喪父,錢陳群兄弟幾個,都是由母親一手拉扯大的。出生於困苦家庭的錢陳群,從小讀書就非常用功,加之天資聰穎,學業進步很快。在古代,科舉是窮苦人家子弟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錢陳群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在康熙六十年,錢陳群參加科舉,高中進士,被康熙皇帝親自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此開始步入仕途。

到了雍正年間,錢陳群已經官居順天學政,乾隆繼位之後,錢陳群由於學識淵博,為官端方,善於寫詩,得到乾隆器重,被乾隆任命為刑部侍郎,而且經常和錢陳群君臣唱和。在刑部侍郎任上,錢陳群執法公允,乾隆特地給錢陳群加了刑部尚書銜(從一品),後來乾隆還加封錢陳群為太子太傅,乾隆尊稱錢陳群為“大老”,可謂榮耀之至。

其實,錢陳群之所以有如此的榮耀,除了他自己的天資和刻苦之外,還多虧了一個人,此人就是錢陳群老家的一個小販,如果沒有這個小販,錢陳群不會有飛黃騰達的一天,也許早已命喪黃泉了。為何這麼說呢?原來,錢陳群是個窮書生,雖然才華橫溢,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只能在家鄉的關帝廟借宿讀書,三十多歲還是個秀才,天天吃不飽飯,忍飢挨餓。時間一久,錢陳群開始灰心失望,他厭倦了這種生活,這一天錢陳群一時想不開,居然來到關帝廟外面的松樹林中自盡。

正當錢陳群“束帶於樹,引頸求死”的時候,一個小販正好路過此地,他看見一個書生正在投繯自盡,趕緊跑過去,一把抱住錢陳群,將錢陳群解救了下來。小販對錢陳群說:“你是誰家的男子,為何要尋短見呢?”錢陳群就對小販說了自盡的原因,小販聽了嘆息說:“今年是大比之年,我看公子你眉清目秀,文質彬彬,不是個久居人下的人,你為何不忍耐些日子,然後去參加考試,改變自己的境況呢?”

小販接著又說:“你剛才說吃不飽飯,我身上揹著的布袋里正好有一萬文銅錢,我全都送給你,你拿去解燃眉之急。”錢陳群知道小販掙錢不易,而且彼此並不認識,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可是熱心的小販堅持要給,錢陳群才對著小販拜了兩拜,感激不盡地接受了小販的饋贈。有了錢,錢陳群就能吃飽飯,讀書也就有力氣了。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錢陳群參加了浙江鄉試,靠中了舉人,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考中了進士,這才有了日後的飛黃騰達,這一切都是拜那個不知名的小販所賜。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錢陳群后來和小販的關係,我想錢陳群發達之後,一定會好好報答那個小販和他家人吧,畢竟他曾經在錢陳群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慷慨解囊施以援手,滴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而那個不知名的小販,以自己的仁義慷慨,拯救了素不相識的錢陳群,這種發自內心的人性光輝,才是最值得我們記住和學習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 《睇向齋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