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帽子、襁褓、鞋子,談談唐代家長為孩子準備的兒童服飾

衣食住行一直是關乎民生的大事,

從古至今,史料對於吃住外出行駛的交通工具都記載詳細並且

查證的地方很多。 而關於服飾,現代人也只是對於各朝各代的款式進行了歸類劃分。漢服,明制,唐裝近年來的興起也能窺看出傳統服飾的復興。

但是歷史上對於孩童服飾的記載卻屈指可數,在詩人的詩作中孩童一般都是扎著羊角辮沒有具體的穿著描寫,而在史料中更不會有專門的篇幅來詳細介紹兒童的服飾。

所以,當代學者在研究古代兒童究竟有沒有自己著裝這一問題的時候

,大部分都是從傳統歌謠,以及畫作,瓷器,壁畫等便於寫生的文物出發進行考證。

本篇文章就以唐代的兒童為例分析唐代兒童最為常見的服裝。

一、唐代兒童的髮飾與帽子

1. 備受關注的“剃頭禮”

在古代,受儒家文化影響,人們對於自己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十分重視,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隨意地受傷和糟蹋自己的身體。

對於每個人滿月都要經歷的“剃頭禮”來說,這一儀式顯得尤為莊重和重要。

與現代的臨產不同,

在古代如果誰家有產婦要生產,產房就會被成為血光之地

,因為害怕衝撞不吉利所以古代的男性是不被允許進入陪產的。生產是件不吉利的事情,所以胎毛也被古代人認為不祥,但是他們也不能盡數將孩子從母體中帶出的毛髮盡數剃掉,所以在不同時期,剃頭也有著不同的樣式。

就比如唐代老張家的媳婦生了一個小男孩兒,

按照古代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老張家全家上下都喜氣洋洋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他們也和現代一樣在孩子滿月時,請自家的親戚好友來做客辦滿月宴,一是為了慶祝喜獲麟兒,另一方面也代表著要舉行“剃頭禮”將嬰兒從母體中帶出來的胎毛給剃掉。

因為唐代對於禮教要求不嚴,按照當時剃頭的樣式,老張家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將孩子的胎毛全部剃乾淨,另一種就是隻留下正額和兩側的頭髮,關於長度和形狀沒有做具體的要求。

2. 虎文化在服飾中的應用

在古代,

尤其是北方因為天氣寒冷,為了禦寒人們就發明出了帽子來抵禦寒冷,

且源頭可追溯到石器時代。後來,成年人戴帽子的機率越來越低,但是因為孩童年齡幼小抵抗力差,所以一直是古代帽子市場的主流。

在唐朝,帽子甚至可以成為孩童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帽子的花樣也有很多講究。

在唐朝,最開始給孩童帽子的樣式與現在的瓜皮帽沒有太大差別

,但是到了中後期,帽子除了抵禦寒冷也被賦予了其他含義。就像唐朝,因為國力鼎盛,老百姓的生活安定富足,在滿足了物質需求後,對於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日漸提高。

為了給自家的孩子討一個好彩頭,唐朝的媽媽們經常會將帶有老虎圖案的樣式繡到孩子們所穿的衣物上,當然也缺不了帽子。

而對於一個貴族出身的小孩子,如果不幸夭折的話,小孩子的家人也會給去世的孩子

買許多帶有虎頭的衣物作為陪葬品,以便嚇跑盜墓者守護住死者的安寧。

由於人們一直以來都認為老虎有驅邪避邪的能力,所以

小孩子們戴著虎頭帽也有祈求平安的寓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孩童雖然不過多的穿帶有老虎圖案的衣物,但誰的童年裡沒有幾頂虎頭帽,幾雙虎頭鞋呢?

二.唐代兒童的服裝

1. 東西方襁褓之爭

在如今的婦產科醫院,我們經常能看見新生嬰兒被包裹在一個小被子裡,這也是我們都熟知的襁褓。

其實襁褓一詞很早就已經誕生,並且中西方對於襁褓有著不同的見解。

中國的小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會被家人們用棉被包裹好,並且在外面還會用一根繩子綁住固定。

中國媽媽們覺得,

就是因為有了襁褓,剛出生不久抵抗力還很差的小嬰兒才能抵抗得住外面的寒冷不生病

,不僅如此,襁褓還會防止一些不可測的意外發生。在中國古代,布生產難且價格高,小嬰兒又長得過快,如果總是做新衣服對於家庭是不小的負擔,襁褓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既能保暖又能起到蔽體的作用。

但是西方的小嬰兒就是另一種情形,

他們從媽媽肚子裡鑽出來以後,被大人們洗乾淨身子

,就會被光溜溜地扔到床上,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嬰兒自己感受這個世界並且不受拘束。

其實這也與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環境有關

,中國的襁褓束縛人的手腳,很符合中國人內斂不外放的性格特徵。而西方這種大大咧咧放任孩童自己去摸索世界的行為,恰巧也促成了其開放張揚的性格特徵。

2.古代版圍嘴必不可缺

許多小朋友的童年記憶中總會有因為調皮不講究衛生而慘遭媽媽毒打的經歷,可以稱得上是童年陰影。其實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

熊孩子永遠不會少,氣急敗壞的家長也一樣不會少

。為了能夠減輕自己的家務負擔,古代的媽媽們也是絞盡腦汁。

裺在中國古代史圍嘴兒的專有名詞,它的用途其實和現在的用途一模一樣,都是為了防止孩童在吃飯時弄髒衣物的舉措。

在唐朝,

幾乎每一個有孩子的家裡都必不可少裺,媽媽們裺的樣式做的很大也很方便穿戴

,可以直接圍在孩童的胸前,與現代的圍嘴別無二致,就是這個福音的發明,減輕了無數母親的負擔,也讓許多孩子都因此逃過了捱打。

在唐朝出土的許多文物中,就能清楚地看到

,一個個圍著裺的孩童們在嬉戲打鬧,身為一個備受圍嘴兒荼毒的現代人,不知道古代的小孩子們會不會因為嫌棄裺的樣式不好看,趁著家長不注意偷偷解下來再偷偷去玩兒呢?

3.不同階段的孩童衣物有所不同

在中國古代,孩童也分為不同的階段,所以他們的服飾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不同。

在過年購買的年畫上,

我們經常能看到年畫上有兩個小男孩小女孩穿著紅色的小肚兜在哈哈笑

,看著喜慶又吉利。其實年畫娃娃在中國古代是有許多的原型。在唐代,小嬰兒們脫離襁褓開始被家人們訓練爬的技能時,因為四肢不太協調所以經常趴在地上,許多孩子很容易就著涼。

都說實踐出真知,勞動人民尤其是勞動媽媽們的智慧是無窮的,她們製作出了一個肚兜,又可以叫做兜兜。主要穿戴在孩童的前面,既護住了容易著涼的肚子,

也不會束縛住孩子的四肢對其生長髮育起到阻礙作用

更重要的是,

肚兜所需要的布料很少且製作過程簡單也易清洗

,一經問世就收到了廣大家長們的好評,所以肚兜幾乎就成為了每一位唐朝寶寶幼年時期必備的衣物。如果你的衣櫃裡沒有一件肚兜,那麼童年將是不完整的。

但是穿肚兜或者光溜溜見人的時期只停留在孩童兩三歲左右,等到孩童可以下地走路他們就要穿上遮擋身體部位的衣物

。甚至到了不依賴父母的年紀孩童們就要穿大人樣式的衣服。且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早在唐代,孩童們就已經穿上了活動方便且美觀的揹帶褲

三.唐代兒童的鞋履和飾品

在中國古代,孩童的衣服樣式也會受到成年人審美的影響。在鞋子方面,唐朝孩童們所穿的鞋子樣式與大人們穿得並無兩樣。

在上文提到,唐朝孩童會根據年齡的不同穿戴不同的衣物,所以較小的孩童經常都是赤腳出現在眾人面前,只有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才會開始穿鞋。

唐朝孩童的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靴,第二類是履。

因為唐朝的少數民族數量多,再加上游牧民族的傳統

,多數的唐朝兒童會選擇穿靴子。與大人不同,孩童們的靴子通常為了保護骨骼發育穿的都是短靴和軟底靴。而且靴子也有男女之分,在唐朝男女靴子的材質製作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出生在唐朝的一個高官家庭中,

你既要延續遊牧民族的優良傳統穿靴子學騎馬

,也要響應皇帝的政策穿漢人的履。就像古裝劇裡扮演的那樣,

漢人的履有點像當今的平底鞋

,但是它的鞋頭會有一個翹起來的弧度。樣式多樣精美被不同階層的人所喜愛。

四.小結

唐代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朝代

,我們可以透過其眾多出土的文物中挖掘出當時孩童的服飾,還原出唐代孩童的生活習慣和環境。

唐代的孩童服飾繼承了前代的優點

,但是獨特的社會環境,以及較為開放的政策,讓唐朝孩童的服飾更加鮮活樣式也更加多樣。

關於一個朝代的研究,需要深入方方面面

。從孩童服飾的研究中,我們瞭解到更多唐朝的社會面貌與生活環境,好像我們與唐人進行了一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