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陪伴拿破崙到最後一刻的摯愛除了寶璣,還有一個叫生命之水

隨著人們對腕錶認識的加深,腕錶也不再僅是時計那麼簡單,更多的意義在於彰顯佩戴者的身份與品位。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對瑞士表趨之若鶩,這歸功於瑞士製表業的悠久歷史。

即便是剛剛建立的品牌,消費者也會覺得來源於瑞士一定沒錯。

但如果你以為德表沒有瑞表厲害,那你一定不是資深玩表人。要知道德國才是現代鐘錶的起源地,下面這枚“

紐倫堡蛋

”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最早的懷錶。

//

有種說法是:瑞士、法國、日本等地在德國學習了這枚“蛋”的製作工藝後才有瞭如今的腕錶成就。

紐倫堡蛋,現代懷錶的原型,也是最早的行動式計時工具。這隻最早的懷錶,以全手工打造,外觀神似雞蛋,可以裝入衣袋,紐倫堡蛋的錶盤裡雖然沒有秒針,表內卻有秒針的結構。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時間精度要求不高,通常按刻計時,製表匠便省略了秒針的製作,只留時針和分針。

多數人錯誤地認為“

瑞士製造

”的標籤是確定高階鐘錶的唯一認證。雖然確實許多世界級的鐘表產自瑞士,但是瑞士絕不是唯一一個有著卓越鐘錶歷史的國家。

在毗鄰的德國,精準、細膩、嚴謹的製表態度在這個國家根深蒂固。用“

不苟言笑

”來形容德表最合適不過,德國製表業對機械錶的痴迷讓他們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十分嚴謹和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腕錶製作過程。

要問德表的製表業為何沒有瑞表那麼備受推崇,只有一個原因:瑞士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中立國家。

當德國為兩次世界大戰投入了所有資源並將全部的生產基地轉為重工業生產時,瑞士則堅決置身事外。

當聯軍的轟炸機瞄準德國的工廠時,瑞士人正在山上的小屋內辛勤勞作。

當德國的鐘表業最終勵精圖治重新啟程時,瑞士則已經提前了兩代。

朗格復甦後的首批腕錶

即使二戰後,德國的製表業也被大大忽視。瞭解過朗格品牌故事的表友應該都知道,東西德的強迫分離意味著國家基礎設施被嚴重毀壞,阻礙了製表業的重新啟動。

當時的德國腕錶品牌專注於腕錶製造與技術研發上,對於營銷與宣傳並沒有特別在意,因此名聲不顯赫也屬正常。

追溯悠久而坎坷的德表歷史你會發現德國人才是最早製造錶款的群體,但直到19世紀中期,德國表才在位於東部的格拉蘇蒂小鎮建立起自己的王朝,成為能夠和瑞表分庭抗禮的角色。

1530年,德國紐倫堡鎖匠

PeterHenlein

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隻懷錶,而第一家德國製表的公司是於1845年在格拉蘇蒂地誕生。

格拉蘇蒂小鎮

隨後二戰爆發德國戰敗

和德國的經濟大蕭條

,讓德國的製表業遭受了殘酷的打擊,曾經的輝煌成為了教科書的內容,高階製表的範疇似乎與德表無緣。

直到20世紀90年代,東西德的統一為格拉蘇蒂的製表產業帶來了新的動力,高階製表業重新回到了格拉蘇蒂小鎮,逐步發展成為如今的世界級製表大國之一。

德國第一所製表學校

日耳曼民族的務實與嚴謹讓德國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製表之路。許多人並不瞭解德國的製表工業,但德國製造的汽車如賓士、寶馬等享譽全球。

事實上,德國表也將“

德國製造

”的精神始終貫徹,這也是德表品質保障的重要標籤,而德國人對於汽車機械的專長,也能夠透過在代表精密計時的腕錶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德式製表的錶盤崇尚乾淨簡約,很少採用花紋雕飾,大部分的德表也甚少採用鑲鑽、琺琅等工藝,不是他們技術不行,而是刻在骨子裡的民族精神如此。

直觀來看,德式製表整體設計比較硬朗和簡練,統稱為“

包豪斯

”風格,錶殼側面大多是直線條,代表品牌如表友們熟知的

NOMOS

。而瑞式、法式、日式等製表則多采用有弧度的側面設計,顯得柔和婉轉了許多。

德國表只有在二戰結束至東西德統一那段時期裡風格全無,生產大批次的拋面帶弧度外形的腕錶。當然,嚴格來說這段時期不能作於參考。

德國製造的腕錶構造有著非常顯著的特點:四分之三夾板、鵝頸式微調、德國銀、黃金套筒、藍鋼螺絲等都是如今德表的標誌。

還有德表品牌會在這些構造的基礎上繼續更新迭代,如

格拉蘇蒂·莫勒

便在鵝頸式微調上改良為啄木鳥頸式微調,在抗震防磁效能上更進一步。

德國製表業善於“

因地制宜

”,他們更推崇於將現有材料的再最佳化,而不是天馬行空地先設計出一張圖紙,然後再滿世界地找原材料。

同時德國人也很尊崇他們的鋼鐵業,對於德國鋼有著強烈的自信,因而在腕錶製造上,他們認為最能體現優勢、最合理的處理便是拋光或拉絲,其餘的動作都有畫蛇添足之嫌。

德國人奉行的實用主義發展至今,讓德國製表業已然轉變為品質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