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國術百科】楊式太極拳,雲手,拳手,陳式拳,運手,你知道多少?

傳統楊式太極拳雲手勢,雙手運轉如輪,右手輪如鍾針順時轉,左手輪如鍾針逆時轉,兩輪(圓)上下交替、翻飛旋轉,且週而復始,迴圈往返,連綿不斷,恰似雲霧盤旋迴繞、滔滔無間,另人難以捉摸,故名“雲手”。

楊式拳雲手,武式拳稱“紜手”,陳式拳稱“運手”,他種拳技亦多有之,皆為異寫,功用大同小異。

楊澄甫

在傳統楊式太極拳中,凡重要拳勢,必多次重複演練。如攬雀尾,重複練習就有八次之多。前輩言云手在楊式拳中作用重要,不亞於攬雀尾,故拳路中先後重複演練三次(趟),每次(趟)重複雲手勢3—4個,共計有9-12個之多。所以三次(趟)重複,在於雲手勢不但有著其他拳勢難以替代的多種勁別和技擊作用,而且還有著檢驗太極拳演練水平的功效,今嘗試一一論述。

1

、雲手勢行架中的多種勁別

雲手運轉如輪,輪為圓,為太極執行模式。今將圓以先天八卦定方位,論述雲手勢的勁別。

以右手圓為例:手在乾(上)位,手高肘低、手心向內、手指朝左,小手臂斜上橫,為掤勁;手在離(右)位,手高肘低、手心向外、手指向上,腕部下沉,為按勁;手在地坤(下)位,手低肘高,手心向上、手指朝左,小手臂斜下橫,為撈勁;手在坎(左)位,手心向內,手指朝左,小臂有向上橫挑滾翻意,為抄勁。此為乾坤坎離四正勁別。

手由天位按圓形軌跡向右外、向右下、朝離位移動,翻腕向外滾動小臂,手心由向內變作向外,手指由朝左變作朝上時,為挒勁;手由離位按圓形軌跡向下、向內朝地位移動,翻腕向下手心向外不變,手指由向上變作向右時,為採切勁;手由地位按圓形軌跡向左外、向左上、地朝坎位移動,擰腕帶動小臂向左外上方滾翻,手心由向上變作向內,手指朝左,為搬翻勁;手由坎位按圓軌跡向上、向右,朝天位移動,手心手指方向不變,為搬帶勁。此為巽震兌艮四隅勁別。

以上八種方位勁別皆以右手為例,左手亦然,不過方向相反而已。不作另述。

2、

雲手勢的多種技擊作用

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談雲手用法為:“設敵人自前面右側用右手擊我胸部或脅部,我即將右手落下手心向裡,由左而上往右翻轉雲出,至敵腕臂外間,手心向下往右化去,左手同時隨落下,手心向下隨往右雲去,身亦隨右手拗轉,眼神亦同時看去,右足往右側挪步,坐實左足亦略有向右移動之意稍虛,則敵之位置自然錯亂矣。”

陳微明《太極拳答問》言云手用法曰:“雲手本為練腰之要式,兩手如輪,所以捋敵之手也。或敵由後面擊來,我轉腰以臂接之,翻掌擊其肩部。”

筆者愚拙,怎敢在前輩面前張揚煊顯。昔年少候先生嘗言,“兵無常勢,拳無常法,太極無法,動即是法。”而太極拳的著法又是在“沾粘連隨不丟頂”的前提下,“因敵變化視神奇”、順勢借力使用的。

雲手的練法方向是向左橫進,但在臨陣應用中,卻可左可右,可進可退。愚意以為雲手用法在於根據敵情的變化,以抄掤為主“接手不接力”,首在沾粘對方,然後隨機運用上述各種勁別,順勢借力制服對方。特別是兩手環形運轉,在破除對方連續進擊中沾連線手時具有特殊功效。

3、

雲手勢對太極拳演練水平的檢驗

1958年筆者少年時,師從北京通州張虎臣(1898—1979)先生學習太極拳技。先生嘗言,太極拳架套路中凡重要拳勢必有多次重複演練,如攬雀尾、倒攆猴、雲手等勢。

道理很簡單,攬雀尾中含有“掤捋擠按”,倒攆猴中含有“採挒肘靠”(筆者按:這裡的倒攆猴指的是少候拳架中的“採挒肘靠倒攆猴”),關係到八種基本勁別的運用,必須反覆演練,方可熟能生巧,運用自如;雲手勢所以連續三遍練習,在於它不但有著其他拳勢難以替代的多種勁別和技擊作用,而且還在於它有著檢驗太極拳演練水平的功效。

先生言,太極拳演練得法、進入佳境,練到第一趟雲手時,勞宮、十宣穴當有脹熱或針刺般感覺,拳家謂之“得氣”;練至第二趟雲手時,腹部胃腸蠕動有聲,拳家謂之“雷鳴”,又名“翻江倒海”;練之第三趟雲手時,舌下津液自生、兩耳有風,拳家謂之“氣通”,醫家、道家認為,“氣為添年藥,津為續命芝;氣為水母,水為命根,勤而行之,可以長生。”

因為雲手不同於其他拳勢而走橫勁,謂之“換味”,故有上述奇異顯現,因此,雲手勢有著檢驗太極拳演練水平的功效。前輩述說如上,但在拳架套路的練習實踐中,各人的感覺並不統一,這就是太極拳(氣功)實踐中人們常說的所謂“個體差異性”。

今天的太極拳改革者,多認為太極拳中重式太多,力求精減去掉復勢,同前輩們的意見相悖。愚意以為,楊澄甫是太極拳一代宗師,也是舉世公認的太極拳改革家,經他數次改革定型的楊式大架傳統套路,依然保留著太極拳重要拳勢的多次重複,其中道理不言自明,這應該是對太極拳改革的重要警示……

4、

傳統楊式拳雲手勢的練法及其注意事項

傳統傳統,異彩紛呈,所謂一個師傅一本經,極難統一,這是傳統太極拳的多樣性;傳統又有著封閉、保守的惰性,強調拳路的原汁原味,這是傳統太極拳的原始性。因為各家有各家的衣缽傳授,無法以一家派系之言,一統傳統楊式太極拳雲手勢具體練法。

若以楊式大架而論,自然以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練法為準。但話又說回來了,不論是何種太極拳,都應以三賢(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拳論為稽核標準。具體到楊式拳,用三賢及楊班候、楊澄甫《太極拳術十要》拳論,論述其注意事項足矣:

雲手為太極拳練腰的重要拳勢之一。兩手運轉如輪,皆腰轉所帶動,所謂“腰似車軸”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隙”。最忌諱手動腰不動。

雲手勢要求“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最忌諱挺胸聳肩彎腰、搖頭晃膀。

雲手勢兩手運轉如輪,圓的直徑上下軸為喉與臍連線。最忌諱上手高而遮眼,致使雙目審視無據。

雲手勢雙手執行,速度須等同;步隨身移,上身不宜搖擺;眼神須注意在上部執行之左右手。最忌諱上下不能相隨,手動腳不動或手快腳慢,周身不能一家。

雲手勢向左橫開步、橫並步時,須注意虛實分明。最忌諱馬步雙重;最忌諱並步時相距太近,身體重心不穩;最忌諱雙腳尖外撇呈八字形,違反太極拳“裹襠”原則。(筆者按:有太極拳要求雙腳尖呈八字型者,與老年人練習有關。筆者不贊成這種練法)

其他方面當以楊澄甫《太極拳術十要》為準則。以上所述,雖為筆者數十年太極拳實踐心得,但仍為個人(一家)所言,僅為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