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健康】體檢後,這些部位有息肉,一定要警惕!尤其是第四種!

很多人在體檢之後,會被告知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息肉”,這些多餘的“肉”,有的可能是癌症的前期徵兆,有的卻不用過多在意。

那麼到底哪些息肉需要警惕?又該如何治療?

大腸息肉

與癌的關係:★★★★☆

大腸息肉如果較小,幾乎沒有症狀,通常在腸鏡檢查時被發現;如果較大,則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現便血、便秘、腹瀉腹痛、大便性狀改變、大便習慣改變等。

大腸息肉的癌變風險與其種類有關:非腫瘤性息肉(炎症性、增生性、錯構瘤性息肉)一般不易癌變;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有癌變風險。

腺瘤性息肉且符合以下任一標準,癌變危險性較高:

1、息肉個數3個及以上;

2、息肉直徑≥1釐米;

3、不論大小,病理報告出現“管狀絨毛腺瘤”或“絨毛腺瘤”;

4、不論大小,病理報告有“高度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需要注意的是,息肉的數量、直徑大小在“內鏡檢查”報告中會提到。而息肉是否屬於“腺瘤性息肉”,只有“病理檢查”報告才會告訴你,所以一定要關心病理結果。

膽囊息肉

與癌的關係:★★☆☆☆

膽囊息肉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常在B超檢查中發現。少部分病例可表現為右上腹不適,多在油膩飲食後出現。

“膽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基本沒有癌變的可能。“腺瘤性息肉”則癌變率較高。

胃息肉

與癌的關係:★★★☆☆

胃息肉一般沒有什麼明顯的不適,常在胃鏡檢查中被發現。伴有其他胃腸道疾病時會出現如胃痛、腹脹、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狀。嚴重者還可出現消化道出血癥狀。

胃息肉常見的有三種,癌變風險也不盡相同:

胃底腺息肉:可能與長期口服抑制胃酸的藥物有關,癌變率不到1%

增生性息肉:常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萎縮性胃炎有關,癌變率1%左右,息肉長大後癌變風險會增加。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其中直徑大於2釐米的絨毛狀瘤性息肉癌變率最高可達40%。

與大腸息肉類似,胃息肉的型別也需要做胃鏡時取一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子宮內膜息肉

與癌的關係:★☆☆☆☆

一般多數息肉沒有症狀,常在B超或宮腔鏡檢查時發現。部分患者可出現症狀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絕經後異常出血等。還有一些患者可能由於息肉導致不孕。

總體來說,大多數子宮內膜息肉是良性的,只有少數會發生癌變。

鼻息肉

與癌的關係:★☆☆☆☆

小的鼻息肉一般不會特別的症狀,但會慢慢長大。而發現時即為大的鼻息肉可能導致長時間流鼻涕、鼻塞、晚上打鼾等。還可能導致頭痛、耳鳴、耳悶、聽力減退、甚至鼻部變形等。

鼻息肉很少會癌變。但長大的息肉依然要重視並積極治療。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

1、息肉即使切除了,也可能反覆發生新的息肉。所以,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查。

2、大多數息肉沒有症狀,一定要養成規律體檢的好習慣,才能及時發現。

同時,我們也要積極改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加強鍛鍊,儘可能預防息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