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文理財經丨深圳擴容“都市核心區”從何而來?核心引擎中的核心以及“三個深圳”來了

再宏大的規劃,往往是從最小切口介入。

6月9日,未來5年乃至15年的規劃發展藍圖——《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釋出(以下簡稱《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詳見深圳市發改委官網)。這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出臺後深圳頒佈的最重要的綱領性檔案,形成“三個五年”一體安排、滾動推進的發展戰略和實施路徑。

▲空間結構與中心體系規劃圖。

這部《規劃綱要》資訊量極大,共有十篇十九章,達到6。7萬字。在媒體報道之後,以下內容引起了深圳市民極大關注——

最佳化“多中心、網路化、組團式、生態型”空間結構。實施點軸網路式聯動、分割槽差異化發展的空間策略,構建“一核多心網路化”的城市空間體系。推動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將寶安、龍華、龍崗區的8個街道納入都市核心區。構建位於城市外圍區域的多個綜合性或專業化市級服務中心,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現代化新城,形成佈局相對均衡、功能差異化分工協作的多中心空間格局。

這裡有多個關鍵詞: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以及“一核多心網路化”。而擴容所涉及的新安等8個街道也成為市民熱議的物件。那麼,“都市核心區”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範圍和調整意味著什麼?

一、“都市核心區”源於“中優”戰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內容是放在第6章“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的篇幅之下,其綱領性的表述是: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等各個方面,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國土空間佈局和支撐體系,強化城市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高品質發展路徑。在“擴容提質”之前還有這麼一段表述——

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提高“中優”程度,聚焦發展現代金融、科技創新、專業服務等核心功能,打造多功能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加快“東進”步伐,以更大力度推動發展要素和城市服務功能東進,提升東部發展能級和引領帶動作用。強化“西協”力度,最佳化西部向灣格局,帶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推進“南聯”深度,深化深港協同發展,攜手香港共同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極點帶動作用。加大“北拓”強度,集聚科技創新、高階製造等發展要素,拓展深圳北部產業腹地和戰略縱深。

可以看出,實施“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實際上是“中優”的需要,即要在都市核心區強化現代金融、科技創新、專業服務等核心功能。這對於總面積超過22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50萬的8個原關外街道來說,意義非同尋常——因為標準已經全然不同,這就如同將布吉、南灣和南山、前海並列在一起,直觀感受有多大,意味著提升的空間有多高,這的確是重大利好。

二、“中優”旨在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關於“中優”的論述最早見於2018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根據當時的表述說明,“中優”主要在於特區本身的需要。但隨著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和8月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意見的頒佈,“中優”的功能必須大幅提升。其含義是,深圳要在大灣區發揮核心引擎功能,必須將核心引擎做強做優,否則就難以起到帶動和輻射作用。這在今年4月27日開幕的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有更為鮮明的體現。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

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建設樞紐型城市,強化深港澳一體聯動作用、重大平臺引領作用、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堅持立足市域,做強做優中部都市核心區,提升東部發展能級,最佳化西部向灣格局,推進南部對港合作,拓展北部發展腹地,推動各區強化功能、彰顯特色。堅持面向全省,加快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創新完善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顯然,這是站在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的高度來定義“中優”,劍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三、核心引擎中的核心在這裡

6月11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釋出了《深圳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公示讀本(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公示讀本》,詳見深圳市規自局官網),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草案公示時間為2021年6月11日-7月10日。正是在這一公示讀本里,對“一核多心網路化”進行了詳細披露。這正是解讀《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最好的一把“鑰匙”。

《總體規劃公示讀本》在“構建城市開發新格局”明確寫道: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以山水林天湖草海為基底、生態廊道為屏障、複合交通骨架網路為支撐,延續多中心、組團式的空間結構,形成“一核多心網路化”的城市開發新格局。

一核:都市核心區

以福田、羅湖、南山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為基礎,將寶安區的新安、西鄉街道,龍華區的民治、龍華街道,龍崗區的坂田、布吉、吉華、南灣街道等區域納入都市核心區範圍,促進都市核心區擴容提質,承擔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成為集中體現深圳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區、中央活力區。

多心:多個城市功能中心和城市功能節點

打造12個城市功能中心,推動市域範圍佈局相對均衡功能差異化分工協作的多中心空間格局,培育12個城市功能節點,承擔所在片區的商業、文化、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功能。

網路化:空間網路聯絡

促進全市各城市功能中心和城市功能節點之間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總體規劃公示讀本》顯示,原有深圳“都市核心區”並不等於原特區內區域,而是福田、羅湖、南山和前海所組成的區域。按照《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這次擴容到新安等8個街道。

據此,深圳全域內確立了12個城市功能中心,分別是福田中心、羅湖中心、南山中心、前海中心、龍華中心、寶安北中心、光明中心、平湖中心、龍崗中心、鹽田中心、坪山中心、大鵬中心。其中,前5箇中心位於“都市核心區”,堪稱核心引擎中的核心。而這次納入8個街道進入“都市核心區”也表明,這將是一個漸進的逐步推進的一個過程。

12個城市功能節點分別是蛇口、西麗、坂田、布吉、機場東、松崗、石巖、觀湖、橫崗、坪地、坑梓、新大—龍岐。其中,前4個城市功能節點位於“都市核心區”內。

四、“南山+前海”分量更加吃重

需要注意的是,在公示讀本中,在深圳全域創新空間格局中紅圈所顯示的“南山+前海”區域為“綜合性創新核心區”,是全域創新空間格局“1+7+N”的龍頭。

在《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裡,再次提到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和前海合作區的“雙擴區”,具體表述是——

建設更加開放的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擴區,探索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實施新一輪前海總體發展規劃,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

以上“雙擴區”以及前海中心、前海兩個城市功能中心的確立以及“南山+前海”“綜合性創新核心區”的加持,使得南山+前海的分量更加吃重。而根據廣東省商務廳釋出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擬在前海設立海上客運碼頭(含直升機起降點)和對外開放口岸,開通港澳直達航線的構想就證明了這一點。

五、“三個深圳”折射歷史性變化

根據《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總體規劃公示讀本》,從小到大,深圳概念和內涵至少有了三個維度。深圳經濟特區創立迄今41年,作為深圳人,應當知曉這一根本性變化。

一是深圳“都市核心區”概念,包括福田、羅湖、南山和前海所組成的區域以及這次新納入的新安等8個街道,這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中的核心;二是深圳經濟特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概念,這就是“雙區疊加”;三是深圳都市圈“一主三副”概念,“一主”即是由深莞惠大都市區構成的都市圈主中心,深圳、東莞、惠州全域組成的深圳都市圈主中心,“三副”是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都市區、河源都市區組成的都市圈副中心,以上“一主三副”推動形成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圈層聯動的發展格局。

記者: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