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肥東縣橋頭集鎮:小小文藝村有個“鄉里鄉親館”

“咦,這不是我家兄弟嗎?咋還成為村裡的名人了?”“你們看,這是我家外甥,現在一家大公司搞研發”……這兩天,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國光社群黃張村的百姓來說,他們外出散步時又多了一個好去處——一間由民房改造的“鄉里鄉親館”日前正式對外開放,別看它面積不大,可算得上是村裡的“名人館”了:村裡的道德模範、走出去的高材生、企業家等“名人”在館裡都可以找得到……

小村莊變身“文藝村”

黃張文藝村,位於橋頭集鎮西南、山水旅遊大道東側,全村共有128戶人家。黃張村從北向南分別為黃後、黃中、黃前三個村民組,三個村民組均有一條或兩條道路與長古大道連線。黃後組在村莊內部形成環形道路,建築圍繞一口大水塘建造,整體形態呈“九龍攢珠”形。

2020年,黃張村進行了環境提升工程,以“雙山下、小小村”為核心主題,整體空間按“一心三環”的規劃思想向下推進,“一心”為水塘中心的雙層亭,構成全村視覺焦點;“三環”分別為環塘景觀環、村莊建築景觀環和外部自然景觀環。透過整理村莊環境,打造入村標誌,村中廣場、通幽小徑入口和東部小花海,將三環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實現村莊人文和自然景觀的融合。村口設有一堵風景牆和一座黃張村村標雕塑,景牆為雙山造型,中嵌漢代龍造型,南側是高聳的村標,與景牆合一暗喻宰相劉伯溫斬龍的故事。村標上掛著風鈴,在風中發出清脆的聲音,迴盪在這個小村莊的裡裡外外。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如果說環境提升工程讓黃張村顏值越發“俊俏”,那麼,“鄉里鄉親館”就更是提升了小村的內涵。“之所以取名‘鄉里鄉親’,就是讓百姓感到親切,畢竟,館裡收藏的都是村裡百姓自己的故事。”一位國光社群幹部說。

走進館內,除了一些村史村情的介紹,最顯眼的位置便是村裡幾位“名人”的事蹟了,包括百歲老人、抗美援朝老兵、最美村醫……簡單的事蹟介紹,散發出他們身上的光輝。“這個奶奶我認識,看到誰都笑呵呵的,身體好著呢,經常下地幹活”“這個爺爺前不久還給我們講過戰場上的故事呢”,館內,幾位百姓一邊參觀,一邊忍不住發出感嘆。

除了村裡的一些“名人”事蹟,館內還“訴說”了山鎮曾經的紅色故事。

橋頭集,一條淮南鐵路穿鎮而過,隨著80多年前鐵路的修通,加之橋頭集火車站輻射的5條鐵路專用線連通工礦企業,讓這裡儼然成了一個工業重鎮。抗戰時期,正是因為鐵路,這裡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也讓這座小鎮烙上了無法磨滅的戰爭印跡。

雙山阻擊戰、白骨塔、小葛碉堡……館內展板上的一段段文字、一張張照片,讓人不禁回到了曾經那段戰火紛飛的日子,憶苦思甜,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趙傑 張宇澤)

【來源:安徽文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