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研究經濟學問題要遵循邏輯一致性 | 觀瀾

文︳張德勇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強調經濟學是一門形式邏輯的科學。簡單說,就是從最初的公理出發,透過演繹推理建立起來的一門科學。這個過程需要每一步演繹推理不能出現邏輯矛盾。

這個過程放在對具體問題的討論語境下,就是可以不需要“眼見為實”,僅僅透過推理就可以發現某些理論或政策的自相矛盾之處。自相矛盾的地方,往往就是失去邏輯一致性的地方。

如果更具體一點,在經濟學問題的討論中,可以把這種邏輯一致性進一步細分為時間、空間、人和物這四個方面。

時間上的邏輯一致性,是指經濟學的理論在過去適用,在現在和將來同樣適用。

也就是說,理論的正確性和適用性不因時間而改變。

時間上如此,空間上同樣如此。

經濟學理論的邏輯一致性,跨越國界和地域也適用。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學習經濟學使用的教科書還是《西方經濟學》。這樣的書名和表述,很容易讓人誤解,誤以為西方經濟學是基於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經驗建立起來的,所以只適用於西方國家,而不適用於中國。

所以才有學者表示,西方經濟學不能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認為整個東亞的發展和西方傳統經濟學理論都不一樣。

甚至連瑞典經濟學家岡納·繆爾達爾都認為:“這些(西方)經濟學術語是從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態度、制度和文化中抽象出來的,它們用於分析西方世界可能有意義,並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在欠發達國家這樣做顯然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他們看來,經濟學理論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和時空條件為前提的,並不像自然科學一樣,具有普遍性。很顯然,作為科學而言,這種邏輯一致性的缺失是不能被接受的。

邏輯一致性在“人”的方面的體現,可以用孔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幫助我們理解。

很多人往往是對別人一套標準,對自己又是另外一套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雙標”。“雙標”的本質就是違反了邏輯一致性原則,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變成了“己所不欲,卻偏偏要強施於他人”,或者是另外一種情況,“他人所欲,以己之標準去禁止”。

還有的情況是,以某個民族或者某個階層來區分,認為文化的不同、階層觀念的不同,導致理論的適用範圍不同。

無論哪種情況,都忽視了作為科學的經濟學理論,應該一視同仁,而不應該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邏輯和理論。

最後在“物”這一方面,很多人同樣表現出了無法堅持邏輯一致性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他們認為一個領域的問題有一個領域的特殊性,無法在本質上找到他們的共性。

比如,近些年來爭議較大的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問題,當有經濟學家主張這兩個領域也應該儘量依靠市場的力量發展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教育和醫療都非常特殊,屬於公益領域,公益領域就不應該適用市場規律。

但只要我們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即便是在教育領域,也有非常成功的民辦教育以及職場教育等成功的民營企業。在醫療領域,同樣有很多成功的企業。

綜合來看,時間、空間、人和物這四個方面,在經濟學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中遵循邏輯一致性,並不容易做到,需要經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觀察,才能不斷進步。

(作者系經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