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濟南市商河縣民生領域系統整合改革媒體座談會舉行

人民網濟南6月25日電(朱桐震)6月25日,濟南市商河縣舉辦“央媒聚焦新商河”民生領域系統整合改革媒體座談會,32家媒體聚焦商河,感受商河縣打造民生領域改革品牌的經驗做法。

據商河縣委書記翟軍介紹,商河區位優良、交通便利,是一座暢達八方的速度之城。境內有京滬高速縱貫南北、德龍煙鐵路橫跨東西,國道340、省道240交叉過境,聯通商河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快速路加快建設,商河通用機場將於年內投入執行;濟濱高鐵、德商高鐵作為“京滬二通道”的連線線,納入國家規劃,在商河交匯設站、即將開工建設;橫跨東西的高德高速也將開工建設,高鐵11分鐘直達濟南遙牆國際機場、14分鐘直達濟南東站,1。5小時到達北京、4小時到達上海,“兩橫兩縱”的高速和高鐵、陸空並存的交通格局正在建立,正在加速成為省會北部交通樞紐。

商河特色鮮明、資源豐富,是一座有聲有色的韻味之城。擁有地熱溫泉、生態環境、現代農業、秧歌文化四張靚麗名片。是全國100個“千年古縣”之一,鼓子秧歌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旅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地熱總儲量256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79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地熱儲存地和濟南市打造“中國溫泉之都”品牌的重要承載地。先後獲評“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紅玉珠繁育基地、長江以北最大的紅掌生產基地,今年溫泉設施花卉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以上。

商河產業鮮明、要素齊備,是一座創新創業的築夢之城。對標全省十強產業、全市十大千億產業,商河縣重點打造生物醫藥化工、通航、綠色智慧建築、高階花卉、新材料、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等6個30億元產業叢集。有濟南市唯一的省級生物醫藥化工產業園,先後簽約入駐紅日藥業、凱美科技、恆瑞醫藥等生物醫藥企業50餘家。特色裝備製造產業園、溫泉醫療康復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總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創新產業園將深度對接空天資訊、中歐班列等戰略性任務的落實,打造互聯互通、互補互融的產業集散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齊魯現代微生物農業技術中心落地開工;濟南市花卉產業研究院作為全縣首個“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將為建設“中國北方種業之都”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省化工研究院已經落戶,齊魯高階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建設,致力突破10餘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全縣高階生物醫藥產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商河環境優越、重商親商,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生態優美是底色,繁星閃爍成常態,民風淳樸近自然,群眾滿意度位居全市首位。始終把最佳化營商環境作為雙招雙引工作的“先手棋”“生命線”,創新探索容缺辦理機制,讓行政審批既有速度、更有溫度。建立健全由“服務大使”牽頭負責,集政策、訴求、科技、金融於一體的“1 4”企業服務體系,發揚“店小二”精神、迴應個性化需求、提供精準化服務,實現涉企服務的制度化、長效化。制定實施“商河人才新政16條”“雁歸商河15條”等人才政策,建成市級以上院士工作站13家;依託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新華教育集團、新東方教育集團等職業院校,為企業提供“訂單式”服務,培養高質量產業工人,全力打造服務省會、輻射省會經濟圈北部的“濟南職業教育產業基地”。

圍繞教育這個重大民生,打造教育強縣。商河縣提出“教育強縣”戰略,堅持“學前普惠、小學集中、初中進城、高中提升”的工作思路,實施 “佈局調整、隊伍建設、改革創新、質量提升”四大工程,整合教育資源,讓城鄉群眾享受更公平、更優質的教育。第一,調整最佳化學校佈局,撤銷鎮區初中集中至縣城,撤併規模較小的農村小學改建為公辦幼兒園,加大校車財政補貼力度,實行午餐配餐服務,最終將完成13所鎮區初中進城、40所農村小學撤併。加快教育專案引進建設,集中開工16個教育重點專案,總投資36。5億元,實現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面強化,今年9月份將招生入學,實現全縣1所大學、4所高中、9所初中、31所小學、1所職業中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107所公辦幼兒園的整體佈局。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招聘力度,透過商河籍人才回撥、公費師範生、人員控制總量等方式補充優質師資160名;強化專業發展和師德培育,累計培訓師資1。3萬人次,鍛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教師隊伍。第三,秉持開放式辦學理念,引進新華教育集團、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教育治理體系建設,改革人事制度,打通教師轉崗通道,激發商河辦學活力。第四,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開展三類學校建立行動,改進教育管理模式,打造有溫度、有品質的商河教育。2020年,商河高考一本上線率、本科上線率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32和25。62個百分點。

圍繞用水這個根本命脈,推進智慧水務。商河縣農村人口占60%以上,有效灌溉面積95。7萬畝,農村飲水和水利灌溉成為農村群眾的命脈問題。為解決農村群眾吃水用水的難點堵點,投資4。37億元開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行動,對管網提升改造,建設智慧監控系統,對全縣925塊村頭總表、14。6萬塊戶表用水情況進行遠端監測、計量和繳費,對水庫、水廠、管網執行情況和末梢水質實時線上監測傳輸,以及管網漏損自動核算,讓水插上科技的翅膀;創新簡化管理模式,由過去多級管理改為兩級管理,縣管到村頭,村內由街鎮來管,實現城鄉供水“從源頭到龍頭”“從執行到服務”全過程資訊化、智慧化、精細化、便民化管控,全縣水價統一降到3元以內、並實現24小時供水,做到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為解決農田灌溉用水難題,利用三年時間、投資18億元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業水利建設,重點實施河道疏浚、水系連通、分水控制和資訊化,發展節水型農業,畝均年用水控制在200立方米以內,畝均節水50%以上。同時,“先建管護機制再建工程”,在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獎補政策,發展壯大節水農業。

圍繞宜居這個熱切期待,加快城市更新。將棚改舊改作為“開頭箭”,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策劃實施商河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棚改舊改,變以往以村(社群)為單位的小區域平衡,統籌縣城建成區範圍內的大平衡,引入央企等實力企業,多種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堅持陽光操作,不與民爭利,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公開,把最好的位置留給回遷群眾,安置房按照商品房的標準建設,戶型交給群眾選擇,住宅房屋的評估基準價按照成本價倒推確定,最大限度讓利於民。2020年利用兩個月時間完成簽約2149戶,拆遷36。1萬平方米,實現零上訪、零投訴。將城市品質作為“題中義”,出臺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縣城市管理委員會,設立縣城管委黨工委,高位統籌推進精細化管理。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建設了一批社群公園、口袋公園、街頭遊園,打造花卉景觀水系、“花漾街區”和城市綠道,城區綠地率達到44%;投資4。6億元,實施19條、14。9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設,總面積45萬平方米的長青河綠軸將於今年6月份完工,為群眾休閒遊玩增加一處優質景點。加強城市社群建設管理,逐步推進“六位一體”治理模式,提高社群居民幸福指數。城區沿街商鋪全部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上門回收模式,生活垃圾分類“商河模式”得到央視報道。城區亮燈率達到98%以上,建設城市大資料平臺和執行管理中心,加速主城區5G網路連續覆蓋。首次為兩家城區勞動密集型企業辦理M0新型產業用地,落實商業網點規劃佈局,加大公共停車場、農貿市場、便民商圈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打造“十分鐘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