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宋朝皇帝拒不稱朕,原因居然跟趙匡胤有關,官家是什麼意思

秦始皇建立了第1個封建王朝之後,華夏就開始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國生涯,而在封建王朝當中,皇帝幾乎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法律的權力要遠遠小於皇帝,人們也稱其為天子,也有俗話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權力之大可見一斑。

皇帝們的自稱

為了有別於普通人,建造起皇帝至高無上的形象,皇帝在生活用度以及用詞都會跟普通人有所區別,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皇帝,而他的自稱也比較多,一般比較喜歡自稱寡人,說起這個寡人,也是很有歷史淵源,春秋時期各國的諸侯都開始爭奪天下,但是大家要文縐縐的去爭奪,而不能太暴力,受當時環境影響,所有人都要塑造出一個親賢臣、遠小人、諒萬民的形象,於是寡人自稱油然而生。

寡人的意思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孤寡之人,而是代表著德行不足,也就是說,自稱寡人就代表自認是個人品不夠好的人,但大家可別被這個解釋給迷惑到了,事實上這是一種自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表現,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人們認為德行是沒有上限的,也就是你永遠都有提升空間,諸侯皇帝們自稱寡人,就是親民的自謙,但他們的德行依然可以比所有人更高,因為德行無上限,比我高的可能只有神仙了。

說起來,秦始皇不僅自稱過寡人,中國歷史上最被皇帝們廣泛使用的一個字“朕”,也是秦始皇發明的,在位數年後,可能是因為已經統一了6國,秦始皇慢慢拋棄了寡人這個稱呼,轉而開始自稱朕,朕這個詞早在商周的甲骨文中就有記載,並且說朕就代表著自稱是我,當時商周時期的朕還是一個普通的詞,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到了秦始皇時代,這個詞就已經變成了皇帝專屬,且傳承了千百年都是皇帝專用名詞。

宋朝皇帝為何跟“朕”過不去?

幾乎任何一個朝代,朕都是皇帝的自稱,然而當時間來到了宋朝時,皇帝們就再也不這麼叫了,宋朝的皇帝們為什麼會跟朕這個字過不去呢?這個事情呢,首先就是跟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有一定關係,趙匡胤是一個很偉大的人,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象,一定程度上團結了中原東南的力量,但是他的上位方式很司馬懿,本來他也只是一個軍隊中的大將軍,後周世宗柴榮對他非常信任,病重時還給了他很大的兵權與官職,然後,他就叛變了,並且成功反殺了昔日的老大,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宋朝,這件事情也一直是趙匡胤心中的一個頑疾,雖然得位,但自己得位不正,所以他可能覺得,自稱朕是比較彆扭的,畢竟以前自己頂頭上司柴榮經常自稱朕,現在換自己了,總有點不適應,而且很多的同事還是當年跟自己一起在柴榮手下當過官的,自己在他們的面前稱朕就更尷尬了,於是一合計,趙匡胤就自稱官家了。

官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南朝與北朝的皇帝都有用官家來自稱過,因為有一句古語叫做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是繼承了三皇跟五帝的存在,然後取官與家,皇帝便也可以自稱為官家。

官家的適用性

雖然官家與朕都是皇帝自稱,但仔細一琢磨,還是能發現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基本上只有南北朝跟宋朝的皇帝會自稱官家,而這兩個時代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祖國沒有完全統一,他們根本就算不上是天下的主人,不知,所以或許在古代人看來,沒有一統天下的話,是沒有資格自稱朕的,官家是一個更加委婉的帝王尊稱,不會讓自己自大顯得尷尬,也能保全住帝王的尊嚴。

其實在宋朝之外的其它正統朝代裡,官家也曾經出現過,但皇帝們沒用官家,反而是民間開始對官家這個詞感興趣,望文生義,官家本身這兩個字顯得很柔軟,漸漸成為了人們對官僚的統稱,可以來稱呼某一個當官的,也可以直接用它來稱呼好整個朝廷,因為官家這個詞的柔軟度,人們會用更加平等的眼光來看待朝廷,雙方的關係進一步被拉近,昔日君臣的陌生疏離感消散,轉而取代的是朋友、親人之意。

宋朝時代的官家

而官家之所以會出現親近感,也很好理解,官家官家,天下一家,你我也都是家人,親切感自然就拉滿了。

官家給人的親切感還來源於宋朝時期,宋朝是以武立國,以文治國,所謂的以武治國就是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兵變之後他就擔心武將權力太大會威脅到皇帝,然後基本上在整個宋朝這個朝代裡,都嚴格的執行著限制武權擴張文權的政策,重文輕武在整個宋朝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個非常溫柔的朝代。

而且宋朝為了發展繁榮以文治國的政策,還制定了天子不殺士大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規矩。畢竟讀書人在古代是比較難得的,一個有學問計程車大夫更是稀有,宋朝對士大夫的保護力度極大,一定程度上繁榮了宋朝的經濟,讓宋朝成為了有史以來經濟最好的朝代之一,還有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唐朝與明朝是大一統朝代,但他們統治下的國家人口最高沒有超過9,000萬,宋朝卻能以更小的地盤養活更多人,大宋的子民數量峰值突破了1。2億人。

雖然文官治國能繁榮經濟,但對士大夫的過度保護,也導致了皇帝的權力嚴重受限,官家們很多事情都得看士大夫的臉色,而且在士大夫們做錯了事情甚至大逆不道的時候,皇帝真的想要去懲罰他並不難,但如果想要殺他頭那真的是比登天還難,除非可能是做了什麼惹起眾怒,比如說投敵叛國之類的事情可以被殺頭之外,其他正常情況下士大夫的性命都是高枕無憂的,於是,宋朝也被很多人稱為是讀書人最暢所欲言的封建王朝,甚至可以比擬大唐盛世的自由開放。

宋朝為什麼沒能做到統一呢?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宋朝其實並不弱,經濟實力與國家實力都非常的繁榮,為什麼卻沒有做到統一全境呢?這一點跟宋朝的建國之初制定的基本政策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宋朝皇帝們也沒有那種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他們沒有那種勇武的精神面貌,不僅僅是重文輕武這些事情導致的,更重要的是宋朝並不是趙匡胤他自己打下來的江山,而是竊取的江山。

任何一個自己白手起家,然後打下來的江山帝國,繼承者們同樣會不斷地去開疆拓土,以告慰先祖之亡靈,而趙匡胤本身就屬於竊國類,後人們內心其實沒有這種打天下的想法,也不敢有這種想法,所以宋朝其實開局就輸了,不是因為重文輕武什麼的,這些都只是後續導致宋朝軍隊不行的一些藉口,關鍵還是沒有進取心,趙氏家族龜縮於竊取的東南半壁江山,已經是覺得祖先恩賜,不敢再多有所得。

雖然在龜縮戰略的執行當中,宋朝的經濟文化繁榮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畢竟亂世還是武力為王,你不打別人,別人會來打你,你不加強軍事,別人會發展軍力,此消彼長之下自然就涼了,就好像是宋朝與遼金都逆流行駛在同一條大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