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裴行儉一語道破初唐四傑的真相,為何說他們的命運都是他寫的?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年少成名,稱為“初唐四傑”。宰相李敬玄非常看重他們,向裴行儉推薦,但裴行儉是唐朝一代名臣,不僅文韜武略,而且眼光毒辣,有識人之才。裴行儉說: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炯頗沉嘿,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

這四個人的命運居然被裴行儉一語中的。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七歲時寫的這首詩,把鵝悠然的神態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可見他有極高的天賦和才華。只是少年成名,一生不得志。

十幾歲時當縣令的父親去世後,他便遊手好閒,窮困不堪。後來總算憑自己的文才得了個奉禮郎的閒差,不久又出事被謫,到西域戍邊去了,西域廣袤的天地,激發了他的雄心壯志。

平生一顧念,意氣溢三軍。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這樣慷慨激昂的邊塞詩。

當然,西域背井離鄉的艱苦生活,年復一年的東征西戰,駱賓王很同情戍邊將士。發出了“東伐西征凡幾度,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戍衣故”“誰憚三邊征戰苦,行路難,行路難,歧路萬千端”這樣的感慨。

後來又到了蜀地,蜀地平叛蠻族的大總管李義的檄文多出自駱賓王之手。在西北西南漂泊數年後,他終於回到了京城長安,但是他失業了。

明明才華橫溢,卻鬱郁不得志,滿腔的悲憤與不平,積久於心後終於爆發了,他洋洋灑灑寫下了鴻篇鉅作《帝京篇》。在當時傳遍京城,被嘆為絕唱。

於是呢就被人舉薦了,成為了侍御史。不過,不久後駱賓王又把這個好不容易得到的官職弄丟了。

這個時候武則天成了實際的大唐統治者,“廢王立武”的風波也在慢慢醞釀。贊同或者反對的兩派政治鬥爭越演越烈,駱賓王屬於反對派,他不喜歡武則天的飛揚跋扈,上表勸諫,這之後就把自己“勸”進了大牢。“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少年識事淺,不知交道難”,獄中憤憤不平,可是有什麼用呢。

第二年,朝廷大赦,駱賓王出獄後,懷著雄心壯志,準備為匡復李唐王朝幹出一番事業。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短時間內便彙集了像駱賓王一樣對朝廷不滿的人。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便出自駱賓王之手,這篇名垂千古的檄文,連武則天看到都遺憾的說:“有如此之才不用,宰相過也。”但是徐敬業起兵並不是單純為了李唐王朝,他實際上是妄想纂奪大唐江山,這就增大了他失敗的可能性,失敗後,徐敬業被部將殺掉,而駱賓王此後下落不明。也有說他在靈隱寺出家為僧,宋之問還邂逅過他,宋之問的“樓觀滄海水,門對浙江潮”便出自他之口。(這個我覺得不可能,如果事實如此,這樣的絕句宋之問也不可能說出去啊)

楊炯被舉為神童,十一歲被待制弘文館,待制十六年。期間楊炯創作了《青苔賦》和《幽蘭賦》表達自己渴望仕途,卻懷才不遇的情志。那個時候西北戰事頻發,他也曾渴望奔赴邊疆投筆從戎。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可惜楊炯也不太適合做官,因為看不慣一些朝臣的矯揉造作,趾高氣揚,楊炯諷刺他們為“麒麟楦”,意思是,看上去神靈活現,實際上徒有虛名,不堪一用。楊炯過了嘴癮,但也得罪了別人。

楊炯確實也沒有當大官的氣度和器量,連對他頗為賞識的張說都提醒他“才勿驕吝,政無煩苛”。

楊炯一輩子只當了無足輕重的小官,不曾大富大貴,最終四十幾歲死於任上。

再說盧照鄰,盧照鄰才華橫溢,被鄧王李元裕稱為鄧王府之“司馬相如”,他的長詩《長安古意》被《唐詩鏡》評為“端麗不乏風華,當在《帝京篇》之上”而詩中“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成為流傳甚廣的名句。但是也因為《長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得罪了武則天侄兒梁王殿下武三思,接著入獄。

出獄後不久染風疾,買了十幾畝地,居長安附近太白山,一代藥王孫思邈還曾悉心為盧照鄰調治風疾,可惜纏綿病榻十幾年,不堪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後投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