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普瑞眼科IPO:重銷售、0研發、低淨利率 激進擴張後遺症下如何對標愛爾眼科?

財聯社(成都,記者 蘇啟桃)訊,

在醫療投資界,素有“金眼銀牙銅骨頭”的說法,其中尤以眼科為最優賽道,隨著眼科領域受到資本的熱捧,眼科醫院扎堆向資本市場湧入。

除了已經過會的華廈眼科和正在排隊的何氏眼科,成都普瑞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瑞眼科”)也將於7月9日上會,有望直接在資本市場與愛爾眼科等直接競爭。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相較於同行,普瑞眼科短板明顯,激進擴張後不僅過半子公司虧損,淨利率行業墊底,銷售費用率高且研發投入為0。

(成都普瑞眼科醫院,財聯社記者攝)

行業競爭激烈

據國家衛健委2020年釋出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眼科醫療服務在國內有著巨大的需求。國內青少年近視眼總體發生率為53。6%,大學生總體發生率超90%;6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高達80%以上,仍然是我國首位致盲性疾病。

需求催生市場。華廈眼科招股書披露,2015-2019年,我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由507。1億元增長至1037。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9。6%。其中,民營眼科醫院市場規模由189。3億元增長至401。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0。7%。且預計到2025年,我國民營眼科專科醫療服務市場將持續增長,達到1102。8億元,2020年至2025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20%。

但市場大,分羹者眾。長期跟蹤醫藥行業的高嶺智庫理事劉彥明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雖然眼科診療需求大,A股標的少,容易形成公開市場的稀缺效應,但目前眼科高階診療和市場份額以三甲專科醫院為主。民營眼科醫院遍地開花,競爭十分激烈。而衡量一家企業的產業價值,要看其中長期的成長性,但也要參考當前其收入、診療人數、醫護人員等市場佔比。

企查查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初,我國共有3762家眼科相關企業,且最近幾年註冊量快速增長,2019年、2020年新增註冊量達883家和788家。

規模來看,普瑞眼科優勢並不明顯。2018年-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0。16億元、11。93億元、13。62億元,淨利潤3132。53萬元、4905。48萬元和10893。14萬元。

利潤規模與何氏眼科相當,後者近三年營收分別為6。14億元、7。46億元、8。38億元,淨利潤5617。40萬元、8060。12萬元和10023。59萬元。但與A股眼科龍頭愛爾眼科和已經過會的華廈眼科對比,則是小巫見大巫。2018年-2020年,愛爾眼科營收達到80。09億元、99。90億元、119。12億元,淨利潤10。66億元、14。31億元和18。77億元;華廈眼科營收也在21。46億元、24。56億元和25。15萬元,淨利潤1。38億元、1。82億元和3。21億元。

財聯社記者走訪對比了成都普瑞眼科醫院和幾家愛爾眼科醫院,公司的客流量明顯略遜。

(普瑞眼科與愛爾眼科客流量對比,財聯社記者攝)

子公司大面積虧損

淨利率來看,普瑞眼科則在行業內墊底。2018年-2020年,普瑞眼科淨利率僅為 3。08%、4。11%和 8。00%,而愛爾眼科淨利率為13。31%、14。33%、15。76%,華廈眼科為6。41%、7。43%、12。78%,何氏眼科為9。15%、10。81%和11。95%。

對於淨利率偏低的問題,普瑞眼科解釋稱,公司旗下除已經穩定經營的醫院外,還有數家近幾年新設或收購的醫院,新醫院的營收增長需要一定時間的爬坡,因此其淨利率一般較低,拉低了集團總體淨利率水平。

事實上,近幾年普瑞眼科擴張激進,新設和併購醫院不斷。但擴張帶來子公司持續虧損,以及對整體利潤的吞噬。截至目前,普瑞眼科有36家子公司,除去6家最近一年內新設且還未開展業務的,近兩年均各有17家子公司虧損。

具體而言,有北京華德、山東亮康、西安普瑞等9家開業較早但持續虧損的醫院,比如:2011年2月設立的上海普瑞,最近三年淨利潤分別為-2625。98萬元、-1834。43萬元、-428。63萬元;2016年收購的山東亮康近三年也分別虧損374。91萬元、415。36萬元和402。74萬元。另外,2011年11月設立的成都昶明,2014年7月設立的重慶福瑞靈,2017 年9月設立的合肥門診以及今年2月完成收購的創發企業等多家子公司也均是虧損狀態。

(尚未實現盈利的已開業醫院經營情況,招股書截圖)

對此,普瑞眼科表示,公司所屬的眼科醫療服務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新醫院設立初期,房屋租賃、前期裝修、裝置購置、品牌推廣、人員等前期投入較大,固定成本費用支出多,但新設醫院尚未在當地形成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和良好的市場口碑,收入規模較小,尚未達到盈虧平衡點,營收增長需要一定時間的爬坡,因此新設醫院一般均會面臨一段時間的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連續併購還帶來商譽問題。截至2020年末,公司還有3715。16萬元的商譽。2014年,普瑞眼科作價5300萬元收購北京華德100%股權;2016年,又作價1200萬元收購了山東亮康100%股權;2019年,為迅速切入天津市場,又以1900萬元收購了天津普瑞。但收購後三家公司經營不善,持續虧損,2019年、2020年,公司已分別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283。4萬元和1157。5萬元。公司坦言,將存在進一步計提商譽減值的風險。

銷售費用率行業最高

另外,銷售淨利率行業墊底還跟普瑞眼科重銷售而輕研發脫不開關係。

2018年-2020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達到2。22億元、2。55億元和2。53億元,銷售費用率為21。82%、21。36%和 18。59%。其中,廣告宣傳費佔去大頭,分別為1。08億元、1。34億元和1。39億元,佔銷售費用的比重為48。87%、52。64%、54。96%。

普瑞眼科的促銷無處不在。開啟公司及子公司的官網,撲面而來的即是“暑期摘鏡”的廣告。當財聯社記者在成都普瑞眼科醫院現場諮詢近視手術價格時,工作人員也給出了優惠價,並明確表示公司價格應該是成都同類醫療機構中價格最低的了。

而與同行相比,公司銷售費用率也為行業最高。比如,2018年-2020年,愛爾眼科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0。31%、10。50%、8。95%,華廈眼科為14。11%、14。27%、12。09%,希瑪眼科為6。17%、8。04%、9。98%,何氏眼科為12。25%、13。84%、12。73%,行業均值僅為10。71%、11。66%、10。94%。

而另一邊,作為參與設立了3家眼病研究所並準備闖關創業板的普瑞眼科,研發費用卻為0。財聯社記者對比同行發現,除了港股上市的希瑪眼科外,其餘同行報告期內均有研發投入,其中投入最大的愛爾眼科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22%、1。52%、1。38%。

同時,愛爾眼科和華廈眼科在招股書或者定期報告中均將公司專家發表的論文、參與的科研課題、臨床專案等進行列示,以顯示公司科研學術成果及在行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