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她13歲被退婚,此後一生未嫁,享受奢華的生活後,走向皈依之路

她5歲吟詩、7歲獨立作畫、12歲作詞……

21歲時,成為中國第一位

女編輯、

女性撰稿人,堅持以文言文創作,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23歲時,

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校長,

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性執掌校政的先例。

29歲時,成為

總統府機要秘書,是中國史上女子任此高職的第一人

……

她創造了多個第一,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可謂是才華不輸張愛玲,氣質不輸林徽因,她的一生極盡奢華,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

可是在奢華的背後,卻埋藏著她那一生無法言語的痛,13歲被退婚,此後她一生未嫁,到了晚年更是皈依佛門,死後骨灰歸入大海。

她就是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首”的呂碧城。

才女成長記

1883年,當時清朝已經走向沒落,正處於一個風雨飄零的時代,而呂碧城就出生在這種環境下。

她的

父親

呂鳳歧是光緒年間的進士,母親是一位大家閨秀,所以從小父母就對她嚴加管教,一心想要把她培養成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正是在父母的薰陶下,再加上她的才華和天賦,讓她自小便對四書五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以至於到了5歲時,父親看到風中柳絮紛飛,便有感而發,吟到:“春風吹楊柳”。

沒想到的是,呂碧城當即回了一句:“秋雨打梧桐”。

此句一出,讓當時的父親深感欣慰,認為她以後定有一番作為,隨後,家人便開始教他琴、棋、書、畫等等,而呂碧城更是一心用功。

在7歲時,就可以獨立作畫,在當時可謂是一鳴驚人。

隨後,家人在她9歲時,便開始為她找尋一門親事,10歲時,就開始訂婚,此時的呂碧城還小,但是她以後的人生道路卻被父母安排好了。

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呂碧城卻認為,自己的愛情必須由自己做主,她不願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理念,她的內心開始去對抗。

為此,她開始用功讀書,認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到了12歲時,她的

詩詞書畫造詣已達到一定水準,被大家認為是才女。

當時有著才子之稱的樊增祥,看到她的詩詞後,曾贊到:“聰明天賦與娉婷,記取前生琯朗星”。

就是這樣一位才女,才12歲就已經嶄露頭角,不僅如此,她還長得清秀、漂亮,出生書香世家,再加上有一戶門當戶對的親事,可謂是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美好生活。

可是,就在她的人生達到了一個小頂峰時,她的不幸也在慢慢地向她靠近,以此成為了她人生路上的一個轉折點。

奇女子促成記

在古代,由於人們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尊崇“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女子地位不如男子,以至於女性無法享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

所以,在呂碧城12歲時,父親離去,由於家裡沒有男子,只有她們母女5人,所以族人認為她們沒有繼承家產的權力,更是想霸佔她父親的家產,為此還將呂母掠走。

此時的呂碧城,沒有選擇妥協,而是選擇反抗,她找到了昔日父親的好友,尋求他們的幫忙,最後事情才得以圓滿解決。

本以為此事會告一段落,可是命運就是這麼無常,總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原來,她的夫家認為,呂碧城才12歲,就有這麼大的本事,等以後長大了,不好管教,便索性退婚。

如果放在現在,那是再正常不過的,可是在那個時候,被人退婚,可以說是一件家門不幸之事,會被別人說三道四的。

而呂碧城也沒有多說什麼,對於她而言,她喜歡自由和平等,不願受到這種傳統思想的束縛,隨後,她們一家5人,便去投靠

在塘沽任

鹽運使

的舅父嚴鳳笙。

此時,隨著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新舊文化開始產生了衝擊,而呂碧城更是受到這種思潮的薰陶,有了

奔赴女子學校的念頭。

於是,她把想法告訴了

舅父,沒想到卻受到他的指責,畢竟在當時,人們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縛,讓她的念頭一下子灰飛煙滅。

但是呂碧城一心想要追求自由,於是便一人離開了這裡,坐上了

開往天津的火車,可是當時的她身無分文。

為了生計,她寫信給住在

《大公報》的方太太(

舅父署中方秘書的夫人

)求助,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封信,成就了她璀璨的一生。

原來,她的這封信被當時

《大公報》的創辦人英斂之看到,他看到後,對呂碧城的文采連連稱許,細問之下,還對她的膽識給予很高的賞識。

就這樣,21歲的呂碧城成為了《大公報》的第一名女編輯。

由於呂碧城追求自由和平等,為此她敢於發聲,先後發表了《論提倡女學之宗旨》、《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文章,用她的文筆犀利和文采,闡述女子解放與女子教育的意義,痛斥了舊社會對婦女的壓迫。

可謂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為此許多人開始關注她,讓她一時之間成為了人們談論的話題。

當時的呂碧城儼然成為了女性代言人,有許多人開始追隨她、贊同她,去追求女性的自由和平等,而

秋瑾更是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兩人也留下了一段“雙俠”的佳話。

此時,她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出現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但是,後來呂碧城發現,想要把這種思想傳播出去,還要靠教育,於是她開始

積極籌辦北洋女子公學。

到了1904年正式成立,她成為了女子公學總教習,2年後,改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呂碧城擔任校長,此時的她才23歲。

雖然當時呂碧城比較年輕,但是她敢於追求心中所想,並鼓勵女子接受教育,透過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敢於去反抗。

到了1907年,秋瑾遇害,此時沒有人報道,而她則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用英文寫了篇《革命女俠秋瑾傳》,來詮釋她身上的那種無畏的精神氣概。

隨後,女子學校停辦,袁世凱上臺,呂碧城成為了

總統府的機要秘書,此時的她才29歲,本想著可以施展內心的抱負,可是讓她感到了失望,為此,她選擇了離開。

極盡奢華,皈依佛門

呂碧城離開後,來到了上海,她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頭腦,開始做生意,短短的3年時間,讓她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此時的她,可以說,不僅有才,而且還富足,本可以選擇過上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可是她對另一半的要求,有自己的標準,以至於她無法找到心儀的另一半。

正如她所說的:“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因此難得相當伴侶,東不成,西不合,有失機緣。幸而手邊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而已”。

對於她而言,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個人選擇,她選擇了一條追尋內心的道路。

後來,她開始到外遊歷了7年,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更是領悟到了不同的風景和人文,曾寫下《鴻雪因緣》、《呂碧城集》等等。

對於世俗人而言,她的一生是極盡奢華的,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更是不將就,可是她的內心卻沒有真正的快樂過。

為了追尋內心的快樂,在1930年,47歲的呂碧城選擇了皈依佛門,法名“曼智”。

此時的她,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晚年能夠修行,過著常伴青燈古佛的生活,對於她來說,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在1943年1月24日,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根據她生前遺願,她的骨灰撒向了大海。

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她的一生達到了我們所無法企及的高度,同時她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晚年更是選擇了皈依佛門,把自己的餘生定格在此刻,也讓我們見證了她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