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設計院出的圖紙一堆錯誤?

最近在知乎上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現整理幾個讓人心酸的答案分享給讀者:

從事建築現場施工技術,做過那麼多的工地,拿到手的圖紙在實際施工時經常發現圖紙錯誤。例如:建築專業施工圖和結構、裝置專業施工圖對不上,大樣與建施主圖對不上,建施與裝飾圖紙對不上等等,種種錯誤。為什麼?難道設計院都是這水平?難道設計院結構、裝置工程師和建築師沒有溝通?難道圖紙校審就只是個形式?

回答一:

宮乘風

因為業主單位其實不在意,圖紙是不是有錯。

業主單位首先在意的是設計週期越短越好,巴不得,1分鐘前提完要求,下一分鐘圖紙就畫好給他們了。

你和甲方說,我們圖紙要校審,晚一個月交行不行,甲方肯定說不行。

其次業主單位在意的是價格,巴不得不要錢。

你和甲方說,我們圖紙要增加質檢成本,每平方增加10¥行不行,甲方肯定說不行。

再其次業主單位在意的是響應時間,要求7X24小時,甲方巴不得上廁所有個奇思妙想,然後提好褲子出來,設計院就等在門口改圖。你和甲方說,我們要專注設計,少開點會,少改下圖行不行,甲方肯定說不行。

這些要求,設計院都滿足了……你還想要啥!你找個月嫂都萬把一個月。在一定生產力條件下,對一些指標高要求,必然導致另外一些指標被犧牲掉。所以設計院保證了儘量短的設計週期,儘量少的設計收費,儘量快的及時響應,自然被犧牲掉的只有設計質量。

所以甲方其實根本不在意設計質量,如果在意,就會付出代價,不願意付出代價,就是不在意。

要評價設計質量和設計品質很難嗎?一點都不難,難的是,一點代價都不想出,還要設計品質和質量,這就難了

100萬買個賓士易如反掌,你要只有100¥買賓士就難如登天了。這個道理甲方肯定懂 都買過多少賓士了,要賓士真賣100¥,甲方保證不要,嫌棄的要死。但是你要說,設計費少10¥,甲方保證高興的要死,所以結論就是甲方不在意設計質量和品質。

啥時候業主單位說,圖紙要質量好,時間和錢設計院儘管提要求,那麼圖紙質量就可以上去了!

從業主單位對設計服務因素的關注度 排序上看,設計週期>設計價格>設計服務響應>設計質量。再問個問題,業主單位在意施工質量嗎???其實你把業主單位關注的因素排下序,也會發現,其實業主單位也不在意施工質量。

證明整個建築市場還是粗放型,講量不講質的低階市場。

從這個角度看,建築行業和建築設計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是一個連成熟期都沒有進入的行業。根本不是啥夕陽行業。

而很多從業者說行業是夕陽的原因是:行業升級帶來的巨大壓力。

為什麼業主不在乎設計質量,施工質量。因為我國的城市結構和發展策略決定了,好設計和好施工質量的建築無法產生效益。

產業聚集帶來的區位加成遠遠大於品質和質量的加成;營銷炒作的溢價遠高於把時間花在保證品質和質量上。

其他回答裡有甲方站出來說,他們增加設計費從20增加到30。說圖紙質量也是一樣的。100¥買不起賓士,200¥能不能買?你錢還是沒給到位呀。按照國家收費標準4%。而今住宅的造價輕易上2000¥,按照國家標準應該是80¥每平方哪怕打個8折也是60¥。更不要提修改多少版才給一版的錢。

設計費,50¥是一個檔,上50¥每平方的,圖紙質量會好很多,至少錯別字對不起來的情況會少很多。當然要想有設計品質,還是要接近100¥。

而且如果最終要有好的建造品質,設計費要到造價的15%。

如果是裝修工程翻倍。國際通行的收費這樣,設計費4%,保險1~2%,監造費用7~9%。而保證品質最關鍵的在監造。建築師只要投入到監造中,一個專案就變成幹3年了。

所以這個收費一點都不高。等到市場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甲方就會發現,15%的設計費用來保證建造品質,已經非常便宜了。如果不像出那麼高的設計費,肯定會在其他環節投入更多,還沒法保證品質。

所以好設計好品質是非常非常昂貴的,1分錢一分貨,1毛錢兩分貨,1塊錢三分貨。

不信的化,看下網際網路行業為了保證品質,比如華為、小米,投入的資金是什麼數量級。

有個例子,某次在某乎上看到某桂園的工程部門的人扯,某個技術投了1千萬沒搞成,所以這個技術是扯淡,所建築行業特殊技術革新很難很難。我就問他知道菊花廠為了推廣新研發體系制度化了幾個億的美刀嗎?

這就是土木行業對技術迭代成本的認識,他們認為和實際需要的成本,差2個以上的數量級。什麼時候甲方有這種認識,再來談設計品質和收費問題。

然後還有一次也是在某乎上看到某前10開發商工程部門的人噴設計院說設計院不知道商場具體的造價,然後一問設計費,沒超過50¥,就這你還想要啥?後面加個0吧。

中國在業主方,尤其是土木建築行業,他們在這種不在乎品質一味的追求上量的環境裡呆久了,能認識到設計和品質有多昂貴的非常少。不過這個也正常,才從溫飽裡走出來的,根本不知道從小康跨越到富裕是多艱難的一道門檻。

今天看到說華為MATE40研發費用35億…………呵呵土木同行,知道高品質背後是什麼樣級別的投入沒有?而且這是華為在做出mate 30、mate20……這一串基礎上,不是從零開始。你們對品質背後需要投入多少錢有點數吧。

其次還有個問題j就是正常設計週期,你哪怕按照國家規定給錢,不給正常設計週期,對設計質量也是有影響的。原因很簡單,沒必要闡述了!

其實現在設計院也在兩極分化。好的設計院收費上100¥很輕鬆。差的設計院20¥甲方還在拼命壓價。這兩種設計院面對的甲方客戶群不一樣,企業願景和目標不一樣,人才梯隊組成不一樣,工作方式不一樣。

所以以後設計院兩級分化會越來越嚴重,收費高客戶群好盈利模式好的,會越來越有錢升級。哪些整天靠低價和跪舔的會越來越沒技術。

回答二:

作者:南瓜大人的茄子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從好幾個角度來仔細分析,拋磚引玉。

第一個角度:時間緊張

通常甲方制定計劃時,設計的時間是充足的,即使有時間緊張,也是加加班可以完成的。但實際根本不是按時間表操作。

比如中間甲方可能想把樓由不帶覆土的改成帶覆土的,這種改動通常會,今天決定改帶覆土的,在A區,等圖紙快修改完時又提出A區不帶覆土,要在C區加覆土,B區加裝置機房,機房的位置也要變化。等圖紙快修改完,又乾坤大挪移。但是,但是,最終完成時間並沒有變化!而且甲方自己的決策時間都是涵蓋在出圖時間!所以時間倉促

又比如,甲方前期在報規,公廁能不能設定在外面,和道路等都有關聯性。然後設計院要做好幾版圖,中間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來往就多了去了,可能A局同意,B局不同意,然後再來一輪。等方案定下來了,總的出圖時間並沒有延期多少,留給設計的時間並不多。

我不能說找藉口,但是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我可以幹16小時的活,但是我沒法幹26小時的活。同樣情況下,額外不增加設計人員,自己是很難完全消化。要麼到點交不上圖,要麼交過程版,到了總包手上,他們可不當過程版,於是就有問題了。

第二個角度:設計院

1 設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責任心也是有很大的離散性。

這部分我不多說,大家都有體會。

2 沒有嚴格的校對和稽核。

稽核應該是大局的把控,總方案的定調。現在設計院的模式,圖沒有經過校對、沒有變成成品,稽核的老總是不願意看的。前期稽核人介入太少,都會導致後期設計院內部“內訌”,翻天覆地調整方案,時間自然緊張。比如我幹甲方的時候,我們甲方內部所有的稽核都搞完了,設計院在交圖前幾天忽然找我們,說他們總工看了幼兒園的設計,覺得流線不合理,大幅度調整,然後讓我們寬限時間。

我上面所說的校對稽核,已經是正規的設計院的流程。很多設計院的校對稽核侷限於錯別字或者字型放這裡比較好看,更深層次的技術問題並不能指出,導致圖紙問題很多。更有設計院壓根沒有校對稽核,設計完圖直接發甲方。現在專案週期時間長、設計週期短的現狀也間接弱化了校對稽核。

3 分配設計任務時不考慮設計人的時間和安排

娛樂圈有個詞叫“軋戲”,意思是一個演員同時拍兩個及以上的戲,對演員進入角色不利。

這換設計圈,根本不是事兒。再說設計週期拖沓,不可能只接一個專案。當幾個專案的時間正好撞檔期的時候,設計院的領導會各種給設計人員壓活,並不給多調劑人員來解決問題,導致設計人員超負荷。本來甲方給了設計足夠的時間,結果因為設計院內部排程,導致最後留給設計人員的時間很短。還是那句話,我可以一天干16小時哪怕24小時,但我幹不了26小時,更不可能36小時。所以多出來的部分要麼粗製濫造,要麼推時間,要麼就是過程版。

4 相關專業沒有進行協調配合

建築結構裝置水電暖是一體的。設計前期各專業碰一碰,後期各自變化著。設計後期不疊圖,或者疊圖不是最後一版,都會出現專業不協調問題,尤其大型公建專案。這些問題通常等後期安裝才發現。

5 設計院領導層面為攬活,壓縮了設計時間

這個我不說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這方面大型設計院比較有底氣,在前期與甲方溝通專案計劃時能按住時間,為設計人員爭取比較合理的設計時間。

6 絕大部分設計人員,就算專案時間允許,還是壓在deadline才開始趕工。。。

一說起這個,哎,人之常情。只是有些人趕工問題更嚴重。

7 設計費不到位。尤其是變更。

這個設計費並不是甲方打給設計院的錢。這部分我們在甲方角度會仔細說。我這裡指的是,甲方給了設計院錢,設計院的領導依舊不會把這個設計費發到設計人員手上。哎,設計院領導城會玩!

畢竟大家都要養家餬口,又不是來做慈善的,沒錢沒動力,賺錢這個事誰也不能迴避。

變更費就是一個更大的坑!不是所有的變更都算量,不是算量的變更都算錢。現在幹設計的都受過高等教育,無論領導說的天花亂墜,付出與錢不成正比,這個關係設計人員總是搞得清楚。設計人員不願意接變更,更多是領導硬壓下來,不得不。佔用時間精力,出力不討好,幹活不拿錢,設計人員大多都是帶著情緒幹變更。所以變更難求,易錯,難溝通。

8 設計院人員流動嚴重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是離了誰不行,而是誰離開了,留下一堆變更和爛攤子。售後服務總要有人接著。然後接收人花時間還沒有錢,還被領導硬壓著不能不接。既沒有時間重新畫,還面臨填不完的坑。

第三個角度:甲方

1 設計時間包含自己“內訌”的時間。規劃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協調後,真正給設計留的時間並不多。

這個前面我們也舉過栗子。

2 調整的太多且頻繁

哈哈哈,大家都懂的系列。

3 設計費支付不及時,變更費基本沒有!

現在很少有甲方不支付設計費。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很少!很少!因為甲方一路需要設計院簽字蓋章,欠費就沒有簽字,簽字不全沒法拿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老賴也不會欠費,最多付款週期長或者慢。

但是變更就不一樣了。什麼樣的算變更?透過圖審的?還是要走聯審的?拿去圖審蓋章的變更單,可能已經變過N版。之後在走聯審的過程中各政府職能部門神仙打架,最後又從M個版本中選了一個版本聯審。變了就變了,給錢就行。關鍵甲方可能只認最後這一版本的變更,甲方為了少花錢,以設計院前期圖紙過失為由,不給或者少給變更費。所以變更容易,變更費難。這還停留在甲方給設計院的支付層面,到設計人手上之前又會層層扒皮。

4 設計院很可能是甲方某領導的關係。水平有限。

說到這個,可能幹設計的同仁要反對了。幹了甲方就知道了,大部分的乙方都是關係戶。尤其這種總費用高的,哈哈哈,都是高層領導的關係戶。

這種關係戶的特點就是,甲方內部打不得,罵不得,總包和設計撕逼,甲方象徵性的叨叨兩句,然後裝看不見唄。設計費依舊高高,付款依舊按點付,所以乙方為啥要好好服務?站坐躺跪都是拿錢,他當然是躺著拿錢咯。

這就像流量明星,他不用會演戲會唱歌。光他的名字就夠拉動雙十一帶貨了。

這些設計院也這樣,技術不是關鍵,給員工發的少也不是事兒,人員流動也不是事兒。關鍵是設計院和甲方領導有關係。反正圖紙輸出成什麼樣樓都能蓋起來,設計院只管收錢,至於圖紙質量,什麼叫圖紙質量?

5 甲方設計部沒有做好相關協調。常常一處改了之後之前的變更並沒有一同修改。與工程部的對接和交代有偏差。

第四個角度:總包

1 沒有很好的圖紙會審

我見到的圖紙會審都是走過場。隨便看看圖就完事了。絕大部分設計問題都是邊幹邊發現。提前干預的設計問題都是一小部分。

2 現場有問題層層反饋,但現場並不能等,導致問題處理滯後。

一個問題由工人到技術員,到甲方工程部,到甲方工程部領導,再到甲方設計部,到設計院,在甲方設計部稽核,反饋給甲方工程部和總包,如果不合適,再來一輪溝通……這個時間挺長。

有些技術員直接找設計溝通。他不再問,設計可能就忘了回了。

現場混凝土都來了,等你定完,混凝土都能給給孩子當石頭玩了。這個檔口不幹,下面安裝一系列工種耽誤,現場也不能等啊。所以先幹著點唄,後期再說。

很多問題處理滯後。

3 有些總包明知道有錯依舊幹,為了要費用。

這是我想好好講講的地方。

現在

普遍的問題是前期甲方招標時總包的價格壓的很低

,總包不報低價就拿不到活。可拿到活后里外都是賠錢。之前有聽過前輩當笑話講,

總包攬活賠錢,於是拿去炒股票,最後專案賺錢了。

這就是人間真實啊!總包不是二傻子啊,況且現在股市也不賺錢。所以有些設計圖紙問題就算總包看出來,他也不指出,而是將錯就錯,等築成大錯,再反過來提出設計有問題,然後讓甲方出拆改或者加固費。這部分量是屬於總包合同外的,可以坐地要價。這是現在很多總包的生存狀況,靠這賺錢。你說讓設計不出錯,那不可能。

但是設計的錯可以變成總包的利益點,那豈不是多多益善了。

有些加固單位與總包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總之,這都是利益相關,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以上。

所以,我真不知道,這該歸責於誰。只能說身在行業裡,大家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不求無過,但求問心無愧。

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下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