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蘇軾月下憶往昔,歡歌把盞忘年交,張先85不服老,填詞高唱有豪情

黃州臨皋亭,寒風靜夜,野外荒郊,萬木枯敗,百草凋零,滿目蕭瑟,獨自一人,尤令人感傷。

此番光景,似曾相識,卻又天上人間。蘇軾慨嘆世事滄桑,於是提筆書道:

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餘過李公擇於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詞聞於天下,作《定風波》令,其略雲:“見說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傍有老人星。”坐客歡甚,有醉倒者,此樂未嘗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舉皆為異物,而松江橋亭,今歲七月九日海風架潮,平地丈餘,蕩盡無復孑遺矣。追思曩時,真一夢耳。元豐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州臨皋亭夜坐書。

思緒穿梭到7年以前,蘇軾剛到從杭州卸任,改到高密就職,當地名仕聞風而動,都來與這名動京師的才子相會。

楊繪、陳舜俞、張先、李常、劉述等都是大文豪,另外這些人都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對王安石變法持批判意見,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貶謫。

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又加之是同病相憐,六人相約泛舟松江,夜宿寒亭,把酒閒話,似有說不完的話題,道不盡的胸臆。

眾人推杯換盞,往來不輟,漸漸地從淺嘗微酌,轉變為舉壺痛飲,氣氛也從文雅閒適化為熱烈激昂。

蘇軾、楊繪、陳舜俞、李常、劉述等人皆為壯年,年紀都在40歲左右,而張先是年虛歲已是85,與在座各位算得上是忘年交。

然而,張先豪情、意興絲毫不輸後輩,才思更是敏捷,現場填詞並高唱《定風波》一首,讓蘇軾在七年之後依然記得其大意。

7年過去,物似人非,當年的松江橋亭已被海浪卷為殘骸,張先、陳舜俞、劉述也已作古,蘇軾也又經歷了一次人生大波折,再度被貶至離京城更遠的黃州。

在景緻相似的地方,似乎特別容易勾起人的回憶,那如夢如幻的過往,起初如絲般縷縷鑽入心田,逐漸地,猶如潮水般席捲而來。

歡愉的往昔湧入腦海的那一瞬間,仿如是清甜的甘露滑過舌尖,令人心醉不已,嘴角不經意露出微笑,過後卻留下淡淡的苦澀,最終化為難以描狀的酸楚,縈繞在心間,久久不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