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為中國取了個霸氣的名字,我們至今仍在用

東西方在歷史上都曾經出現過一個統一的國度,西方叫羅馬,東方叫秦國,然而在後來的發展中,

雖然羅馬存在了許久,卻在某一天轟然倒塌,變成了零散的一片片單個國土,秦國雖然存在時間短,卻凝聚起了一個龐大的中華文明。

這其中除了因為羅馬帝國被蠻夷攻陷過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是思想文化統一上的差別,羅馬就像是全盛時期的西周,雖然看起來強大,但地方上都有自己獨立的文化思想,一旦中央政府示弱,就會像西周那樣變成一個一個分裂的國度,而秦國之所以在滅亡後只有短暫的分裂,

就是因為秦國在存在的幾十年裡,已然完成了中華文化的統一。

首先在經濟上,秦朝在短時間內統一了金錢和度量衡,秦始皇廢除了所有戰國以來各國鑄造的不同貨幣和度量衡標準,

改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用一套統一的度量衡來交易,在短時間全國上下就因為貨幣的統一方便了貿易的往來,極大的提升了貿易的效率

,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同時也增強了全國百姓對於秦朝中央政府的認同感。

收攏中央政府權力,早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就收回了民間關乎民生根本的鹽和鐵的開採權和販賣權,防止民間商販透過鹽價和鐵價剝削,壓迫普通百姓,在秦統一六國後將這一政策推行到了全國,

從根本上杜絕了民間商販壓迫在鹽鐵上壓迫百姓的可能性。

除了這些改變了百姓生計的經濟制度,最重要的則是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改變了戰國以來,各國百姓在分裂狀態下對中央政府的不信任感,

首先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幾乎沒有殺害任何一個六國舊貴族,雖然為後來秦末亂世埋下了伏筆,但確實在秦始皇推進新政策時,這些六國舊貴們起到了卓越的促進作用。

有了六國舊貴族們幫助的前提,秦始皇順利的推行了全國上下統一的文字和思想,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就像是如今英語、法語、德語,雖然同出自日耳曼語系,意思上卻已經大不相同,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沒有英法德三語差距那麼大,但也沒好到哪去,

秦國與六國文字雖然看上去都差不多,實際上在實際的使用中,無論是用法還是讀音、寫法都相距甚遠。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也是為了方便秦朝中央政府對天下的管理,秦朝粗暴地推進了全國上下文字的統一,要求所有人必須用秦國的那一套文字,此舉顯然是過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已經推出就遭到了秦朝上下抵制,特別是那些舊貴族的抵制,

不過秦始皇當時還在世,在秦始皇的逼迫下,總算是將這項政策推行了開來。

縱觀後來的歷史,雖然短時間內,統一文字引發了全國的混亂,但是僅僅過去數年,秦朝的秩序就恢復如初,甚至因為文字的統一,秦朝也能更加得心應手的去差事那些六國的英才為自己效力而不用擔心語言不通,

民間的百姓也相對認可了自己作為秦朝子民的身份。

然而更重要的確是秦始皇在政治上做出的影響,秦朝雖然已經統一的六國,但是不可避免的會遭到六國遺老遺少的抵制,在統一六國期間秦始皇多次使用軍事手段,給六國的百姓都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災難,

如長平之戰一役,秦將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此舉雖然是白起當時沒有辦法的辦法,卻激起了趙國被秦國滅亡後,故土上長久的反抗。

因此不難看出,六國舊貴族迫於秦始皇的威壓願意臣服,但更多的黎明百姓卻對秦人恨之入骨,項羽入關中後多次想殺盡關中秦人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為此秦始皇必須想到一個辦法來瓦解六國遺民對自己的仇恨。

首先,秦國最初和六國一樣,都是周朝的諸侯國,如今秦國踩在六國之上,自然是有人不服的,因此秦始皇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彙,自古以來,

周人便稱中原為華夏地區,而秦始皇為了賦予自己統治六國的統治基礎,便稱關中平原為中華地區

,寓意著和周代一樣,華夏、中華都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的地區

隨後秦始皇又採用古代三皇五帝的名號,自稱為皇帝,藉此來體現自己統治六國的正統性,

此舉雖然有自吹自擂之嫌,但確實打消了絕大多數六國百姓心中的憤怒

,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為秦國服務。

隨著後來清朝的滅亡,皇帝制度被取締,但中華這個名號卻一直陪伴著中國人民存在著,並漸漸被賦予了其他更多的含義,如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稱:

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中華也就隨著中國人的發展,逐漸成為華夏民族凝聚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