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馬丁雅克:中國憑什麼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歐洲人不懂

中國歷史上,政權的交替更迭乃是常態——多少王侯將相在朝廷上明爭暗鬥,為了蝸角虛名而勾心鬥角;古今以來,又有多少能人志士將國家興亡牢記於心,以“開盛世至太平”為己任。

各方各界的有謀有略者皆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出世和入世的迴環交替間,力挽狂瀾而守住政權的一方穩固。要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即使政權在反覆的交替下,泱泱華夏大國,也承載著千年來的濃濃古韻和深刻意涵。

近年來,“民族魂”、“中國夢”等詞彙頻上熱搜,這些詞語被各大主流媒體廣泛使用,繼而深入民心的背後,蘊藏著的是中國人統一的民族認同感。

中國人的根到底是什麼,我們口中的國魂的本質到底有何魔力,能如此牢牢地將炎黃子孫的心拴在一起。又是什麼緣由,讓這千年的文明世代相承,未曾中斷。

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位外國學者馬丁·雅克,在對比了中西方歷史文化的程序之後,深感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他不禁丟擲這樣一個舉世難題:中國到底是靠什麼才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歐洲人不懂!

分久必合為大勢,王朝更迭大一統

開啟厚重的歷史篇章,穿梭千年的時光來回溫經典,領略中華的獨特魅力。要知道,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持續了數百年來的多方割據的混亂場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這可謂是開天闢地的一次壯舉:中國歷史上的統一始於此刻。

而後,各朝各代每每交疊更替之時,便是戰亂紛爭和民不聊生的噩夢。王朝的更替,苦的不僅是亡國君主,更是普羅大眾。

爭天下的局勢一旦上演,爭天下的眾生便避免不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因此,都說“亂世出英雄”,這些沒能生於和平年代的能人志士們,使出力挽狂瀾之勢,無限希冀著能重返國泰民安的時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人民汲取歷史的教訓,總結經驗,他們發現:統一時期的國家才有和平發展的可能,而混戰割據狀態下的祖國只能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人民生活幸福,物質精神的雙重美滿,如果沒有了和平環境的支援,那就一切免談了。

而千百年來,統一時期的祖國往往能有和平的大背景,飽嘗分裂之痛的芸芸眾生也渴望統一。

因此,對和平的誓死維護和對戰亂的無限憎惡,讓統一的狀態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在這樣漫長的一統天下的穩定環境中,中國歷史才得以延續,中華文化才會有如此源遠流長的特點。

此時將目光轉向歐洲,不難發現,歐洲的狀況與中國的情況可謂是截然不同:在久遠的羅馬時期出現的大一統,如今卻難以再現當年之景:即便有歐盟的存在,但歐洲各國的各自為政卻是鐵打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在羅馬時期,歐洲處於統一狀態,而此時的中國卻正處分裂,然而在未來的歲月中,二者卻選擇了與初識相悖的道路:歐洲自羅馬帝國之後,再未經過任何的統一;而中國歷史中的“分久必合”卻成了常態。

截然不同體制異,血脈相承底蘊濃

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屬於民族國家。民族國家的官方解釋如下:民族國家是指歐洲近代以來,透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以一個或幾個民族為國民主體的國家。

這樣一板一眼地解釋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未免有些深奧難懂,我們簡單地概括一下,“共享單一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是民族國家特有的一些標誌。

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民族國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並且許多歐洲國家以民族作為自我的身份認同的,這也就是“民族國家”一詞的由來。

而與此相對的文明型國家,指的是延綿不斷而又長達數千年的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現代國家幾乎完全重合的這類國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文明,正是屬於此類範疇。

千年來的文明一脈相承,從未中斷,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啊。中國一國之獨特文化,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存在,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方熠熠生輝的瑰寶,其承載著的內容包羅永珍:各地飲食、傳統書畫服飾、中醫中藥、禮儀禮節等等,簡直不勝列舉。

濃濃的文化底蘊傳承了千年,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在時光的打磨下,宛如玉石般光亮剔透而愈發完善。

這樣一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國與歐洲,一方是文明型國家,一方是民族國家。二者的形態結構乃至制度都有所不同。

歐洲人眼中,中國靠什麼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終究是一個迷。而我們心中卻十分清楚明瞭:歷史的選擇下,我們渴望和平,渴望統一的局勢,渴望國泰民安的強烈願望,讓這份千年的傳承永不間斷。

中華文明根基厚,文化衝擊可包容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程序的逐步開展,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博弈不斷升級,而文化輸出也成了各國交流的重要手段。

西方國家企圖透過西方文化的肆意傳播和擴張,來向我們灌輸一套來自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念。有了網際網路的保障,資訊的傳輸和散播變得無比的便捷。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只要開啟電子裝置,我們就能方便地欣賞到來自不同國度的電影、電視劇、音樂作品等等。曾經,在人們眼中彈指間感受異域風情的異想天開般的美夢,如今也成了現實。

而可曾有人想到,這些形式豐富的作品,卻有那麼一小部分是一件件糖衣炮彈——包裹在一層層精心製作的糖衣之下的,是西方國家企圖向我們灌輸的一套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並不是鼓勵我們一致排外,更不是忽視文化交融的重要性。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有一些不友好的西化元素,藏在電影的宏觀背景裡,駐足於每一句歌詞中,在潛移默化之間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這些看似細小的因素,透過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瓦解和侵略,企圖最終達到吞噬中華文化的目的。

然而,西方國家的陰謀並不會輕易得逞:中華文化千年來的根基,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撼動的。

雖然在短時間內,西方文化的衝擊確實使得中國文化“虎軀一震”,但中華文化有著海納百川的品性——相容幷包的特性,以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汲取了優秀的外來文化,將它的優點納入自己體系的一部分,並將其以全新的、本土化的面貌傳承下去。

小結:

歐洲國家在經歷羅馬時期短暫的統一局面後,便再無一統之勢;而相反的,在中國上下千年歷史中,百姓皆極度渴望大一統的形成。民族國家與文明型國家二者體制迥異,態勢不同。

中國維護了千年文明統一大國的秘密,必然藏在一脈相承的方塊字裡,藏在國粹瑰寶裡,藏在芸芸眾生對和平年代的無限渴望裡,藏在每一箇中國夢裡,藏在我們的民族魂裡,更是藏在了每一箇中國人心田的最深的一處角落裡。